【我们在现场】志愿者生活,因梦想而快乐
图1:时间内外——喻红展
初次接触“志愿者”一词,是在几年前的雅思考试。
口语测试环节中,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考官问我,“Do you have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a volunteer?”我顿时一愣,从小到大就连做家务都按劳计酬地向父母索要零花钱,怎么可能做过义工,可当时情急之下担心实话实说给考官留下坏印象,我就胡乱编了个到敬老院慰问的故事搪塞过去。事后想想,中国考生的故事恐怕都是千篇一律,当时自以为的小聪明肯定早被火眼金睛的考官识破了。
与广东美术馆结缘,成为志愿者
图2:《激情与经典——唐大禧雕塑展》
图3:唐大禧雕塑工作坊
图2:《激情与经典——唐大禧雕塑展》
图3:唐大禧雕塑工作坊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志愿者”一词红了一把,并再次勾起我对它的向往。09年3月,无意中发现广东美术馆在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便怀着一腔热情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周围朋友得知后,好奇和羡慕的同时,总不免有同样的疑惑——“你是怎么当上志愿者的?”这段经历,没有刻意,顺理成章。之前我曾到美术馆参观过几次,后来就经常关注其主页上的展览信息,自然而然看到那则“对外公开招募志愿者”的公告,毫不犹豫地填写申请表,一个月后参加面试,十天后被通知入选。
至今,我仍保留着那张面试纸条,上面的题目是:你为什么要做志愿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回答有些自以为不凡,但恰恰符合了志愿者的行为准则,“我想将艺术传递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艺术。”似乎应急的回答,其实是自己潜意识中的梦想与追求。
我曾在博客中这样写道:
The first time to be there, it was a show;
The second time to be there, it was an interview;
The third time to be there, it was a communication。
The first time to be there, it was a show;
The second time to be there, it was an interview;
The third time to be there, it was a communication。
意思是,第一次到这里,是一个展览;第二次到这里,是一场面试;第三次到这里,是一次交流。
“第三次到这里,是一次交流”是指和艺术家面对面对话。新展览开幕时,美术馆通常会请策展人或艺术家本人给我们做培训。融入美术馆的工作后,渐渐觉得,虽然时空未曾扭转,但我已不单是来看展览的观众,而是和作品拉近了距离,志愿服务的时间就是在了解这些作品背后传出的最真实的声音,是在和作品背后的作者进行对话。印象最深的是参与唐大禧雕塑工作坊,雕塑家唐大禧在几分钟内完成一尊栩栩如生、韵味十足的“卧牛”泥塑,见识雕塑的整个过程比作品本身更具震撼性。
就这样作为志愿者我有了与艺术近距离接触的缘分。
艺术,无需理解,只在于感受
图4:《洋子——飞》展览中的《修补》装置
图4:《洋子——飞》展览中的《修补》装置
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艺术太抽象,我欣赏不了”。
曾和一个印象派画家交流这个问题。在我眼中,他的画纯粹是色块的组合,甚至连一个若隐若现的线条含义都分辨不清,但那种颜色的组合却令人欲罢不能,觉得好又无法言表。因无法准确读懂他的创作意图,颇为好奇,便希望得到他的诠释。但他不答,只问我,你从中看出了什么。我答,什么也看不出。他立刻回应,画是用来感受的,什么也看不出就是你的感受。
从那时起,我试着不再刻意地追究艺术品本身的含义,而是静静注视。好作品必定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艺术不设局限,只待你的静心感受。
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成为朋友
图5:策展人蔡萌讲解《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图5:策展人蔡萌讲解《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经过和志愿者交流,惊喜地发现其中两名志愿者居然和我是在同一栋楼上班、每天挤同一部电梯的“熟人”。那刻,我们有些相见恨晚。试想,如果没有加入志愿者,估计永远是偶尔擦肩的陌生人。现在,偶尔大家相约吃午饭,谈论身边发生的趣事,惬意别有一番。
这个圈子,个体的共性很分明,相同的爱好成为普遍存在:看音乐剧、话剧,喜欢以背包客的状态去自助旅行,如此种种。聊到开心时,或许还会惊讶地发现,在你曾经做某事的那个时刻,对方也在场,你们是人群中的陌生人,却曾交错于某个时间或空间。
12月的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年度大会上,有个节目让所有志愿者感动:在《奉献》的歌声中播放短片回顾这一年来志愿者所做过的导览、接待、社区推广等活动,当熟悉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眼前回放,舞台上10个志愿者用手语诠释奉献,我们眼眶湿了,在那段忙碌却有所追逐的人生段落中,因梦想而不计回报的付出,因梦想而充满热情,因梦想而收获快乐。
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何佳琦
编辑:叶小青
2009年12月30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