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场】实习感想:为未来的路寻找一盏灯

“我很感恩,谢谢这次三年展里遇到的每一个人。”

小编的话:每一次大型展览,都会有许多热爱艺术、对美术馆充满好奇的同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繁忙的展览工作中来。志愿者、实习生,其实都一样,面对着遥远的上班路途、简陋的工作环境和繁琐的事务,他们都始终与馆员一起并肩作战。在这个短暂而又忙碌的过程中,我们感谢他们主动分担了一些工作,也为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收获和成长而感到幸福。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意大利语专业的黎星宏同学在误打误撞中成为了研究部馆员子华的助手,让我们看一看她在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的工作中有些怎样的感悟吧!


图1:星宏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一台“复古电脑”上完成的。

在误打误撞去美术馆面试研究部实习生之前,我的就业恐惧迷茫期刚开始不久。当看到身边不少人开始穿着雷同的黑色正装奔波于各大貌似牛逼的公司实习时,心里着实紧了好一会。我想,我的这种感觉一半是因为自卑,一半是因为着急吧。抱着总得在简历上添那么一笔的现实想法,我也加入了四处打听实习岗位的大部队。
 
与其范范地说我对就业、择业有着恐惧与迷茫,不如确切地说我是不知如何可以将兴趣与终身事业结合在一起。当兴趣变成职业,它是否还是我的兴趣呢?我虽然不精于绘画,但对这一领域抱有好奇心,而且觉得三年展是一个错过了就很难在遇到的项目,因此我便兴冲冲地加入了这次的实习生行列。如今回想起在面试时我那蹩脚的英语,仍心有余悸。真得感谢研究部的吕子华同志决定收留我啊。
 
阶梯式工作突破
 
遥想入职初期(2012年7月),对着分配给我的win2000系统“复古电脑”,我先是哗啦啦地把灵格斯下载安装在电脑桌面,然后再把有道、金山在线翻译页面收藏了起来。这么做,主要是对我荒废多年的英语感到极度不自信。恰恰是在那段时间,我做了比较多的中英互译工作,包括翻译艺术家简历、制作布展预算表格、翻译展厅灯光报告,等等。所幸这些翻译工作强调的并不是句法的正确和通顺,而是强调专业用语的准确表达,因此我才能在摸索中慢慢重建起对英语的信心。比如在翻译艺术家简历的时候,要对其简历中提及的展出场馆、展览名称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这就需要去各大美术馆的官网查阅中英文信息。这样的翻译工作着实考验一个人的资料搜寻能力,我把这种能力简称为“八卦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温习和锻炼,加上被抄送了很多馆员与艺术家联系的往来邮件,英语终于又慢慢蠕回了我的脑中。于是,子华同志给了我一个进阶任务:给艺术家写邮件,询问他们的到达和离开日期,并收集他们的护照扫描件。慢慢地,我发现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邮件收发,更重要的环节是要处理艺术家在邮件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得最多的便是为艺术家开具用于签证的邀请函了。有时候,为了给艺术家发去一封信息齐全的签证邀请函,我需要将写好的邀请函打印出来,到二楼办公室盖章,再去设计部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档。有时仅仅是为了一个章,就要跑三个不同的地方,任何一个细节出错,都得从头再来。每写一份邀请函,都要在前一封的基础上字斟句酌进行修改。这是一个极度锻炼人的过程,两个月下来,当我再看回自己写的第一封邀请函的时候,竟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
 
除此以外,画册资料的图注整理也是我的一项大工作。这次的参展艺术家来自多个国家,图注中就难免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而且作品名称的翻译也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翻译,需要结合作品内容、呈现形式等去考虑最完美的译法。一些知名度较大的作品,早已有了固定的中文译法,这虽然能减少一些工作量,但图注中的作品媒介翻译又需要对应一个精确的中文术语词汇。这便牵涉到大量的信息搜集和辨别工作了。子华跟进的18组艺术家的图注逐一译下来,再逐一核对,这对我来说着实是个挑战。
 
一旦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了起来,就会牵涉到信息的整合,各类表格的设置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何绘制表格,表格中该包含什么内容,都直接影响表格的实用性、直观性与后续数据整理的便利性。在工作中,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罗列的必学软件都是十分有用的。只可惜在善其事之前,我没有利其器,现在只能现用现学了。一段时间磨练下来,我的软件应用能力虽说有长进,但却有很多不足。我发现,word、excel的功能其实非常强大,不去好好掌握这些技能,真是对不住发明他们的盖茨先生啊。
 
实习中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当然是认识到一群可爱的人儿。这些可爱的人儿让我感到实习生并不是被呼来换取的受虐角色。我很知足,并且大胆预测以后很难遇到这种人事竞争相对小的环境。
 
其次当然是拾回了我那破碎的英语啊。我发现,我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相比,跟非英语母语的人交流更容易,毕竟彼此都是半斤八两,即使只是蹦单词,再加几个手势,便能聊得很开。我发现,跟日本艺术家植田说话的时候,蹦单词和词组会使得交流更方便;而跟瑞士的俩小哥,特别是那位会一点意大利语、沾染了少许意大利人气质的Ulrich说话时,拉几句家常,问问工作进展,只用“How’s everything”之类的简单句子便能交流自如。真省心啊!而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我是听得懂却无法马上回应,总是要跟对方表明“请稍等,我想不起那个词儿了!”最后总是憋得难受才随便蹦出个离原意偏差十万八千里的词来,让我心里失落万分。


参加了实习才发现,“实习”只是个名词,它不神圣,并没有一个标准,它是一个让你拥有更多精力的机会。两个半月,作为艺术圈里的旁观者,我一边工作,一边对照眼前所经历的反思自身,也是为未来的路找了一盏灯。当我拉着行李箱走出大剧院的小剧场,看着人潮就这样散去,心里其实很复杂。这种复杂,既是因为这两个半月的时光,也是因为在其中经历的人与事。告别时难免感慨,转头也许再难相见。
 
我很感恩,谢谢这次三年展里遇到的每一个人。


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黎星宏
供图:江慧
编辑:叶小青
2012年10月7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