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场】实习感想: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导览培训后感

广东美术馆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终于开展了,今天下午美术馆为我们自愿者安排了特别的培训。

下午两点,自愿者们都准时集中在美术馆大堂,我进去第一感觉就被正面墙壁挂满《人民画报》的图片震撼了,真的好壮观,原来这组作品展示的是《人民画报》60年来的 729个封面,细心看看每一幅画,都是反映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禁引起人们的回忆。


为我们第一轮讲解导览培训的是展览策划人之一蔡萌。蔡老师在大堂简单为我们介绍了《家国叙事六十年》系列、张甸《我的家庭记忆》和王景春《我的青少年时期》,然后引领我们进入此次展览的主题。主题展部分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写真”、“感光”、“显影”、“放大”和“国际视野”。
 
蔡老师介绍了很多主题内容,如“写真”部分就介绍了《一个中国人的六十二年影像史》、《广东魅影》、《布达拉的见证》、《天安门广场?360°》、《广东美术馆藏李振盛捡回来的“废照片”》等等。对我个人而言,《SARS背影--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和《汶川地震周年纪念》对我的视觉冲击最大,心情也特别沉重,毕竟两件重大事件都是我亲眼见证的。








六年前,SARS在中国大陆迅速蔓延,在全无经验的情况下,激素被大量用于非典治疗,激素的超剂量使用留下了一系列非典后遗症。张立洁这组作品拍摄的是现已成为废墟的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虽然SARS的恐怖记忆慢慢淡去,但这些影像似乎在向人们发问,曾经在危机中尽忠职守,在最危急的关头做出牺牲的人们是否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而不是歧视;被无辜感染的普通人,是否应该得到精神上的抚慰和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持?
 
而《汶川地震周年纪念》作品更触动人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相信触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08年7月,“网易新闻”把50部相机送到了50个汶川人的手中,又在09年春节重新回到汶川,找到了部分当时拍摄照片的村民,请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其中一部分是汶川人在地震后自拍、自选的摄影作品 ,别一部分是《网易》策展人选出的作品,我看到了艺术家与汶川百姓所选图片的表现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但反映的中心思想却是很一致。透过图片,感受到汶川人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生活,他们是很积极、乐观地生活着。
 
由于时间关系,蔡老师的讲解到三点就要结束了,我们又赶到多功能会议室参加本次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展人之一温迪?瓦曲丝的《变动的影像》讲座。
温迪讲述了国际视野这个专题主要划分为历史视角、现代纪实和综合媒介。其中最为突出的作品有罗穆阿尔多?加西亚的《变迁中的墨西哥》、巴尔加斯兄弟给拉美人民带去的文化和精神渗透的作品《现代主义在安第斯山》、爱德华多?穆尼奥斯,《动物园标识》、《来自印度的印第安人》阿努▪马修等等。


温迪详细介绍了部分作品,让听众都对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有了初步了解,让自愿者更好的做好导览工作。最后有听众向温迪提出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我印象最为深刻。问题是:“作为一个专业摄影者,面对工作职业操守和社会良知,该如何面对?”
 
温迪很从容地举了几个例子回答:“其实作为一个专业摄影者确实为这个问题挣扎过,但最终还是将画面记录下来,目的是为了更多人看到最真实的一面,希望能更好地改善社会问题” 。
 
我不由得衷心佩服这位老外策展人。
 
此次培训真的不枉此行,令我获益良多,由于观赏这些摄影作品,并参照策划人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与当下的连结中摄影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和意义。
 
 
广东美术馆教育组志愿者:池励斯
2009-5-20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