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现场】实习感想:美术馆的日与夜
零八年七月,“三年展”的气息逐渐在城市的角落里渗透着。
某夜,在网上查阅这次展览资料时,发现美术馆正在招揽“三年展”的艺术家助理志愿者,于是立即报名申请。可是,日复一日,电子邮箱依然没有新的回复,电话依然音讯全无,于是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在心里滋生着…
又是某个宁静的晚上,又是随意地浏览着网页的时候,忽然,意外地看到一条消息,说美术馆华农志愿者团队正在招新,于是再次把个人资料发到信息中的邮箱。有过之前的失望,这一次也不再抱以多大的期望,但内心却一直渴望着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因为自己真的很喜欢艺术,很希望自己能够为其出一份力。
几天后,当被告知自己与另外几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同学成为了这个团队新的成员时,兴奋不已,而且负责人还说,当初的消息连续发布了很多天,但最终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响应…
或许,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
自从与美术馆结下不解之缘以后,便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碎片。
还记得“西蒙展”即将结束前的那个周末的忙碌。慕名前来参观的人潮络绎不绝,而售票与问询处前的队伍更是从门口一直拐到里边。协助售票、寄存物品、解答咨询、接听电话、核对证件、办理语音导览手续等等一系列在平时看来貌似很普通的事情在此时此刻成为了繁琐而躁动的频率,环绕在我们五个人周围。整天下来,缕缕疲惫充斥着每个人的身体,但大家依然坚持到闭馆时刻。那天由于是特展,美术馆一直开放到晚上九点,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日落后体会这个空间。夜间的美术馆洋溢着静谧的空气,还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神秘。
还记得“虚实相映”那一次充满童趣的导览。“虚实相映”的作品不仅创作思路巧妙,而且每一作品背后都隐含着一段故事或历史,这就意味着我们除了着眼展品本身以外,还应加强引导观众思考个中的寓意。记得当时我所接待的观众是一群来自育才中学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无论是“实”的展品,抑或“虚”的创作意念、历史背景或社会问题,都会引来孩子们一阵阵困惑的疑问,或是一串串千奇百怪的答案,或是一次次充满想象力的思考…
还记得为英国访问团所作的那次随行翻译。从“站着的中国人”,到“像花儿一样红”少儿作品展,再到“风之彩”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这一系列展览足足囊括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翻译工作显得更具挑战性。从一开始的紧张,到逐渐适应,再到自然沟通,尽管存在不足与疏漏,但能够协助他们理解作品的背景,甚至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满足…
美术馆的日与夜,充满着我对“美术”这种文化符号狂热的热衷之情,充满着时代感的个性与思考,充满着平凡日子中的纯粹而又意外的惊喜。
广东美术馆志愿者团队:郑经纬
2009年11月30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