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培育】“海陆空——重访录像艺术的空间性”展览导览培训活动

期待已久的“海陆空——重访录像艺术的空间性”展览终于在三月底揭开面纱,正式入住广东美术馆二楼。共有18位艺术家的18部影像作品在这里与观众见面,像这样集中的影像艺术作品展览在广东可算是难得一见。为了让观众朋友能更好地理解影像艺术,公共教育部为志愿者导览员们安排了专场培训活动。

 
图1:从展厅开始介绍本次展览主题与内容
 
3月29日的培训活动从教育专员叶小青带着大家看展览开始。跟着艺术家或者导览员看展览活动,对志愿者们来说完全不陌生,当中甚至有不少人本身就是资深导览员,但这次的导览还是让大家从头就开始感到了一点不一样。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当小青引着大家来到一楼楼梯口时,沿着阶梯一步步往上,大家似乎很快被中国艺术家杨振中的作品“通道”吸入了“另一个空间”。正是这个巨幅的单频影像,以声画俱全的方式占据了整个墙面,形成强大的压迫感,将大家的注意力和感觉迅速吸引,进入影像艺术家为观众创造的全新空间中。
随着作品一件件被介绍,小青反复提醒大家去观看、感知、领悟。这跟以往大家看展览的体会很不相同,没有了那么多黄色区隔线,许多直接投射在墙面的影像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呼应本次展览的主题——呈现艺术家们对地平线的思考。

 
图2:进入作品中——体验式观展经验
 
作为从上世纪60年代才兴起的艺术创作形式,影像艺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还算是个“新奇玩意儿”。加之本次展览扩大了对录像空间的研究,包括通过一些微妙的方式来增加和扩展关于录像空间性的讨论,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艺术家们,用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出的作品,很多都需要观者花一点时间去看,去思考。
 
它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观众们面对现代艺术作品时最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志愿者培训中的高频词汇。因而,在体验过“是什么”之后,就该进入“为什么”环节了。我们和志愿者一起,通过梳理影像艺术历史和观赏早期代表作品的方式,尝试获得一些关于“为什么”和“怎么做”的答案。
 
关于什么是影像艺术,它包括哪些关键元素,小青为大家提炼出了几条简明扼要的说明,同时鼓励大家以后在观看过程中打开头脑,跟随艺术家的创造性去探索。在梳理过概念之后,资深志愿者导览员宁妮娅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著名的影像艺术大师。
 
在播放“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的几件作品时,志愿者们明显对他在50多年前的种种标新立异之举感到有些疑惑,同时也激发出了有益的讨论,对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等一系列既熟悉又陌生的术语有了新的体会。相较于文化语境差别较大的外国艺术家,许多志愿者表示对本国艺术家张培力的早期作品接受起来更容易,似乎更容易从中找到共鸣点和解读空间。

 
图3: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学习中的志愿者们
 
经过短短一个下午,我们的志愿者经历了从体验到理论,再到讨论的全部过程,对影像艺术渐渐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经过本次培训后,志愿者们将陆续进入导览试讲和导览实践之中,带领观众认识和了解影像艺术的魅力。
 
 
供稿/宁妮娅
编辑/叶小青
2015年4月2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