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导览|彭薇:女性空间
“彭薇:女性空间”集中呈现了彭薇2017-2020年所创作的《七个夜晚》《Hi-Ne-Ni》《故事新编》《窥》《这就是她》《梦中人》《器世间》等系列作品,涉及水墨、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将通过线上多媒体导览,引导观众进入彭薇艺术作品中多维度的女性空间。
教育项目总监:刘端玲
教育项目统筹:叶小青
教育项目负责:李嘉仪、林志豪
视频导览
【策展人说】
这个展览对我来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也有一种特殊的审美触感。我在两年前发表出版了一本书《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重新反思美术中对“女性空间”是怎么表达的,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古代女性空间的绘画表现。我看到了彭薇女士的几组作品都与女性空间有关,所以,我建议用“女性空间”作为展览的名字。 (巫鸿)
点击观看策展人巫鸿对本次展览介绍
戴上耳机聆听效果更好
巫鸿
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支持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0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艺术家说】
本次展览以空间分割的方式,层层递进地呈现,是以我女性视角下的内心空间感受来叙述的。 (彭薇)
点击观看艺术家彭薇对本次展览作品导览
戴上耳机聆听效果更好
彭薇
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生于成都,现居北京,南开大学哲学硕士。2000年,彭薇以“遗石”系列为开端,先后创作了“绣履”“彩墨锦绣”“脱壳绘画装置”“好事成双”“遥远的信件” “七个夜晚”等众多系列,涉及平面绘画,三维装置、录像、照片等多种形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以水墨为材质进行创作的代表。彭薇先后在纽约、北京、香港、台北、上海、苏州多地举办个展。
【云导览】
+ 点击这里,前往“云导览|彭薇:女性空间”推文页面。
图文导览
【彭薇作品】
故事新编
彭薇
水墨·纸本
5000cm×160cm
2019年
闺范
彭薇
数码打印,书装置
20本
2019年
彭薇《故事新编》中的烈女是后世对“列女”的误写——可说是这第二个创造范式在当代艺术中的突出案例。
《闺范》的惨烈激发出《故事新编》的壮烈。这些两千年以来被类型化了的女性楷模,终于被从她们为忠孝节义而残损自身的上下文中抽出,被放大成为“larger than life”的独立个体。她们的坚忍和献身终于不再具有那些令人发指的以身作则的意义,而是激发出艺术家对她们远远超过同情的崇敬和仰慕。犷直的水墨造型增加了画像的质朴和力度,也就一洗晚近文人的纤细笔墨趣味。说是无笔无墨也未尝不可,重要的是彭薇通过这些造型找回了自己的烈女。
《故事新编》的纪念碑性直接宣示了她的在场。 (巫鸿)
窥(系列)
彭薇
水墨·绢
2019年
《窥》系列的意象来自《七个夜晚》,也来自我看文艺复兴湿壁画和敦煌壁画的经历。我有对几何学的热情,也常为优秀的组织形式所震惊,两者都带给我愉悦。
巨幅的好作品总是引我凑近、凑近、再凑近……
喜欢毛笔涂抹不均的痕迹,屏住呼吸染出的颜色边缘,勾画错误又试图修正的墨线……还有主角之外,画家暗藏的种种细节玄机。
教堂天窗投下来的光,洞窟中手电筒照亮的局部,让我想到用半透明的绢,用椭圆。
有时,只想画一些淡淡的印象,一些偶然瞥见的好玩的局部。局部引发联想,是片面的、模糊的,又像是完整的。 (彭薇)
梦中人
彭薇
水墨·麻纸,不锈钢乐谱架
38cm×60cm×9件
2020年
《梦中人》的主题是文学中的一系列女鬼,大多出自《聊斋》,但也有《西湖拾遗》中的苏小小。它们的叙事语言与《七个夜晚》相接,册页般的尺度和图文之间的对应又回应着《平沙落雁》。这套作品发生于真实世界中的一个女性互动,是彭薇与浸研文学女鬼形象多年的蔡九迪(Judith Zeitlin)的谈话和互换写作。因此当我们品味《梦中人》中的图文共鸣时,感到的是弥漫出去的更多层次。 (巫鸿)
Hi-Ne-Ni(系列)
彭薇
水墨·麻纸,绘画装置
2017年
Hi-Ne-Ni是希伯莱文:我就在这里。
我不是基督徒,但看到歌词时觉得正如我创作的初衷:要让每一个残缺的女体俯瞰夜晚的院落——那些一夜之间发生的事,那些曾经以为重要的事……
Hi-Ne-Ni
为着世界黑暗的角落我在这里,
为那不曾被安慰的灵魂。
我在这里,
求你使我放下心中,放下心中所爱。
求你使我打碎心中,心中偶像。
直到我在敬拜中献上自己为祭,
无怨无悔永不回头。
直到我在祭坛那里得着命定,
无怨无悔我在这里。
Hi-ne-ni,Hi-ne-ni,
烧我差我,我在这里。
Hi-ne-ni,Hi-ne-ni,
烧我差我,我在这里。
为着世界黑暗的角落我在这里,
为那不曾被安慰的灵魂。
我在这里,Hi-ne-ni,
我在这里,Hi-ne-ni。
七个夜晚(系列)
彭薇
水墨·麻纸
2017年
《七个夜晚》产生于彭薇和一位女友的“同梦”。
它们又是一次同时的邀请和拒绝,但正反两个方向都更有力度。这种双向的推和拉,使这套初看似乎平淡的白描图画具有特殊的心理张力……其魅力的原因何在?也许是因为这组画起源于梦境,吸引我们的不是梦的故事而是它的奇特切换?也许艺术家着意保持叙事画的形式语汇,但却扬弃了这门艺术的目的和预期?也许艺术家发掘的是一个心理层次上的女性空间,男性观者必须学会如何直觉和感悟?不管是什么原因,这组画的吸引力证明了它作为艺术作品的效力,尤其是因为我们无法为它编出一个严丝合缝的故事。 (巫鸿)
这就是她(系列)
彭薇
水墨·麻纸/水墨·绢
2019年
《这就是她》把视线拉近,近到几乎想越过画框去寻找被切割和隐藏的画面。(巫鸿)
常逛欧洲跳蚤市场,十几年来,慢慢地、无意地攒了一些小的、老的镜框。维也纳的、巴黎的、比利时的、意大利的……渐渐挂满北京工作室的一面小墙。
每个镜框都有个性,本身就够好看了,或许比曾在里面的画更好看。看着它们,我常猜想: 到底经历了什么?原本的内容,因循着配了框子,现在里面的画却遗失了……
它们空了太久,也在等一张特别的画吧? (彭薇)
器世间
彭薇
108个佛手,金箔,视频
尺寸可变
2016-2019年
佛手的想法起念于 2014 年,甚或更早。画友赠予几只新鲜橙黄的佛手,说是古代雅客都供于案头闻香观赏。我想,真有意思,古人如此看待这些奇形怪状的无用之物,也随手放在画桌边。
北京天干,佛手迅速萎缩,再萎缩,渐如石头般坚硬,如蝉蜕般轻巧,表皮发黑起皱,却仍保有姿态和香气。我想起坐化的僧侣,那就把它们镀金身吧,辗转找到为佛像贴金的汤师傅,试用传统工艺做了四五只。2016年秋,在朋友的朋友邓超峰帮助下,三百多只佛手运来,放工作室仓库晾晒,遭遇水管爆裂,废掉大半。第二年超峰又数次下田,再选三四百个,仔细包好寄来。
我从16年底苏州博物馆个展开幕前开始晒和拍摄,到19年秋,三四年间,东奔西跑,生活天翻地覆。《七个夜晚》、《平沙落雁》、《窥》、《故事新编》、《梦中人》多是卷在路上,得空就画。在北京的时间不到一半,每次回工作室,进仓库,看看佛手,静静挂在架子上,萎缩再萎缩,发枯发黄甚至发黑,仍保有姿态和香气。
梁启超说:“人人尽享世俗之乐,当知躯壳无常,器世虚假。”我却想,鲜嫩的佛手如同二十五六的我,一晃,二十年,人在红尘中,奔突滚爬,世俗之乐之美飘忽无常,我所追逐的终还是些能抵御时间的东西,即便枯萎,仍竭力保有从前的姿态,竭力留有一丝原来的气息。
也许只有化成坚硬的一粒,才能在最后镀得金光。
一件作品,除了它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段过去的时间,而一次展览就像一次对过去的告别。四年来,心中对帮助我的朋友们心存感念。
另,特别鸣谢与我“同梦"的好友 K、巫鸿教授和蔡九迪教授、广东美术馆、耿文化艺术基金会。
是为记。 (彭薇)
多媒体平台导览
在艺术家彭薇的系列作品中,哪一组/件最吸引你?阅读作品的图文简介,聆听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语音讲述。
针对不同阅读/聆听习惯的用户,我们还制作了电台版、微信版导览,导览推文,以及虚拟展厅云看展,选择你喜欢的形式走进本次展览吧!
【电台版】
我们制作了美术馆FM节目,邀请策展人和艺术家围绕展览和作品进行“亲声讲述”,适合戴上耳机聆听。
使用方式:扫一扫二维码,进入电台页面收听“彭薇:女性空间”导览。
【微信版】
我们在博物官平台推出了本次展览的导览册,包含图文、语音内容。
使用方式:扫一扫二维码,进入“彭薇:女性空间”展览导览页面。
【虚拟展厅】
广东美术馆虚拟展厅是展览空间的数字化记录,让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在线上看展览。
使用方式:扫一扫二维码,进入虚拟展厅界面观看“彭薇:女性空间”展览。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