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璜生:边界/空间”展览期间,我们为公众编辑整理了微信二维码导览资料。
项目负责:叶小青
界
装置,影像
铁架,铁丝网,电动装置
600×340cm
2017
《界》这个作品是对当下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历史问题所做的思考与创作。在这个创作中,我希望有更为宏观、更为本质性的表达,因为我认为人类就是在这种逃难、紧张、向往、死亡的过程中存在着的。摇晃的铁丝网架、铃铛的响声、海浪与跑步紧张急促的声音,使整个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公众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心灵上的冲击。而对于我接触过的逃难、难民等历史记忆,只是一个影子而已。(王璜生)
缠2
装置
铁丝网,纱布,鼓风机
200×100×150cm×9 件
2017
当我用纱布轻轻地缠绕着铁丝网,手与身体与这蒺藜芒刺相接触,纱布在缠绕包扎中不断被扎破被撕裂,同时还被火灼烧着,这时,自己为这样的过程而深深触动和感动。而当微微的风吹动凄美的纱布飘散在铁丝网间,或强劲的鼓风机吹起纱布撒向空中,也许,可能会产生一种包扎、癒疗与伤害、疼痛相杂糅冲突的矛盾与张力。(王璜生)
溢光
装置
铁丝网,玻璃管,碎玻璃
尺寸可变
2013-2018
流光溢彩,是一种何等美丽而辉煌的想象。我希望用晶莹剔透的玻璃管与闪烁光芒的铁丝网,以及通透晶亮的光影,构建一个“溢光”的场景。当锋芒的铁丝被挤压穿过脆弱的玻璃管,玻璃的碎片散落满地,闪亮而缤纷,似乎,这其中有一种生命与现实的隐喻与张力。(王璜生)
谈话
树脂,铁丝网
90×110×55cm×2
2014
我一直在思考舒适和尖厉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现实,表面上看,比以前好很多,也似乎舒适多了,但是,又有好多东西很纠结很揪心,说不清楚,这种感觉一直很强烈;而从艺术本身的角度来说,我希望做出一种东西,看起来很平常,但是里面要有转换,从视觉到触觉、从感受到思维等。比如做这个沙发作品——《谈话》,沙发本身跟舒适有关,看起来很简单,很舒服,很日常化,但其实它冷冷的黑黑的硬硬的质感,而且透明的,显露出内里的尖利铁丝网。这使人在视觉和感受上产生强烈冲突。而“谈话”的命名也很平常,似乎是我们日常中经常做的一件事,但是,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谈话”就如“喝咖啡”一样,是有特定而模糊的涵义的,在这样特定而模糊的涵义背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经验和感受。(王璜生)
在生命与现实中,总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和落差。当观赏着游动而充满水墨诗意的光影,被转换为直面芒刺蒺藜的铁丝网时,这样视觉和感知上的冲突,也许会带来更丰富的感悟。(王璜生)《述影》最早是针对苏州博物馆忠王府空间而创作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捕临刑前写下的洋洋大观《自述》,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后《述影》作品被演绎到其他空间展出,作品运用影像、破碎镜片,投影、反光反射等,试图表达对历史的虚幻与真实、碎片化与破裂感、正相反相等的质疑态度。(王璜生)“箴·象”系列是我2017 年的最新创作,有感于我们所处的当下世界,到处充满着伤害、不安、焦虑、痛苦、动荡等,如难民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战争与准战争,冲突与准冲突;区域与全球、左派与右派、贫穷与疾病、经济与危机等等的问题,我们生存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地球上。我从新的角度和方式,应用纱布这一有特殊意味的媒材,之前使用它来包扎铁丝网等,这次,我用纱布蘸上红色进行拓印,想表达一种伤害与赎罪的复杂情感。在画面上,还抄录了一些《圣经》关于人类自我反思的箴言。当然,我希望在艺术形式与视觉表达方面有某种新的感觉和冲击力。(王璜生)
痕·象系列
纸上作品
2016
“痕·象”系列是我在2016年的新创作,它与我之前的“缠”作品有关。在“缠”这一装置作品中,我应用纱布绷带包扎缠绕铁丝网,包扎的行为过程也成为了一件行为录像作品;而在“痕·象”系列作品中,纱布绷带线头的印痕与水墨的渲染,及与报纸、宣纸之间的现实和文化信息等,构成了对伤害与保护、修复与升华等的隐喻。细腻、脆弱、敏感的印痕,与画面纵横恣肆流动的线条块面及墨团水点,形成丰富而微妙的对比性语言。这一些无不流露着我对现实与生命的一种特别关注和关怀。(王璜生)
墙 系列
纸本水墨拓印
纱布、绑带及拓印的方式是我这个阶段创作和表达的一种尝试,人与人的隔阂和自我保护所形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墙”,在我的作品中,由一条条纱布的印痕组成,隐喻着伤害、痛感、隔离、流血、呵护、疗伤等,而纱布拓印本身的肌理特质及墨色深浅干湿的表现效果,构成了内涵丰富而具有力量的视觉表达。我力图用尺度较大的画面,与微妙细致的拓印痕迹包括纱线散乱的印痕,追求视觉与心理两重层面的体验性表现。(王璜生)
游·象系列
纸本水墨
2011
“游·象”系列,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为”,与当代文化及人类终极理想的“自由”之间构建通道。“修为”即修养、品性、意境、技巧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控制与自我控制;而“自由”即无为、自在、无边、独立不羁,更在于追求突破控制,而达到精神的自在。在这看似矛盾的两端之间,恰恰可能是人生、生命、工作、艺术的张力和意思之所在。(王璜生)
线象·南方周末系列
报纸水墨
2013
王璜生在“线象”系列作品所选择的方式,是将现成品报纸媒体进行“处理”。这些报纸都是伴随着我们关注社会,了解现实信息资源,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看与被看位置的位移,自然对具有“影响的焦虑”图像有所凭附。旋转的线条、笔触、色斑覆盖在原有的图文之上。这种对原文本的“介入”,意味着主动的改变,观者必须绕过他的笔道儿,才能窥见原本的“真相”。 但吊诡的是报纸媒体的内容未必是客观的,那么如何选择“原图”和“笔道儿”就是他主观、人为把握的“介入”结果,使这些被“介入”的作品,将两种图像予以纠缠与掩盖,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遣词空间,是在“互为图像”的关系上对原有创作意识和表述方式的再处理,抑或也是一种“新叙事”或“反叙事”尝试。(冯博一)
线象·参考消息系列
报纸水墨
2012-2013
王璜生在“线象”系列作品所选择的方式,是将现成品报纸媒体进行“处理”。这些报纸都是伴随着我们关注社会,了解现实信息资源,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看与被看位置的位移,自然对具有“影响的焦虑”图像有所凭附。旋转的线条、笔触、色斑覆盖在原有的图文之上。这种对原文本的“介入”,意味着主动的改变,观者必须绕过他的笔道儿,才能窥见原本的“真相”。 但吊诡的是报纸媒体的内容未必是客观的,那么如何选择“原图”和“笔道儿”就是他主观、人为把握的“介入”结果,使这些被“介入”的作品,将两种图像予以纠缠与掩盖,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遣词空间,是在“互为图像”的关系上对原有创作意识和表述方式的再处理,抑或也是一种“新叙事”或“反叙事”尝试。(冯博一)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