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教育 / 讲座与分享

【讲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时光耕种机——手艺智慧与能量转化

 
 
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世界的观看,无论你身处何处。
 
无论对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考工记事,还是还原当下个体知识生产的研究现场,又或者是实践过程中引发的身份多向,这一切都指向于一个身处平行世界的时间对应和自我接近。知识,既是生存之道,也是应变之思。无论如何依傍和使用知识,或是在具体实践中发现 “另一种知识”。重要的是,在你试图将生产实践转化为一种智慧能量之前,它还只是旷野中的一堆暗火,一丛野草,一些噪音。
 
在艺术工作者和工匠的世界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物化/物性”的研习、实验和更新。这种由观看所激发的身体感知与判断、讨论和思考,仍然在以一种“具体实践”的方式应对时间的考验和问题的磨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时光耕种机”随之产生的丰富多元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意识,让我们不停地反观自身,迎来送往。没错,这是一个需要节奏和勇气的时代,需要继续低头前行的过程。
 
广东美术馆即将于5月5号开启的展览“物是人为——考工、立异和斜出”,邀请了来自产区工匠、研究机构的学者、行业专家和跨学科人士共同参与,以期对“物是人为”这一主题展开更为直观、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项目负责:陈文哲
项目协调:赵梦、周彦钊
 

讲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时光耕种机——手艺智慧与能量转化
时间:2017年5月6日 (周六)下午15:00-17:00
地点: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
主持:刘庆元
演讲:张南章《源于文人“自适”的德化瓷塑》、顾青《一个恋物癖的日常》
对话:张南章、顾青、左靖、谭红宇、王琪、樊林、刘庆元
 
报名方式
+ 本次活动需要报名参加,点这里进入报名表。
+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报名表。
 
 
  
嘉宾简介
刘庆元
本次展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主要工作方向是当代艺术和实验设计的社会介入方式、跨学科实践和艺术创作。其个人作品及工作大量为不同文化、学科领域如音乐节、实验剧团、文学、设计、文化保育等使用,同时他也参与当代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他以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的方式跟其他领域发生交流与合作。
 
张南章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副教授。来自中国瓷区重镇,“中国白”发源地——福建泉州德化白瓷产区的张南章和林建胜,秉承开放和包容的心性。通过对德化日常的历史背景及现状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厂区工匠们对传统技艺的研习和改良。在时光流转之中,我们可以体悟到传统工匠在现实生产语境之下的自我运转与平和淡定之味——如何展现一块泥土的技艺之谜。
 
顾青/左靖
来自安徽大学的乡建学者、出版人和策划人左靖及其合作者顾青,以扎根现场的方式对在地文脉和民艺日常进行了持续、严谨的梳理和呈现。透过他们的工作,我们似乎可以轻盈地代入“乡建的发生和想象的愿景”。但这种自我想见之下所消解的往往是实践者们面对现实境况的层叠往返与持久弥坚。
 
谭红宇
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谭红宇作为熟识产区行业的学院专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及记录当下手工艺者的生存/工作日常,她的角度侧重于发掘手艺与个人生命史的内在关联,以平行的视点介入对匠人智慧的捕捉。本次参展的纪录片《师傅》向我们呈现了一群有自己清晰的价值观,不仅仅止步于生存,而是竭力去追求转变创新的中国南方手艺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制作陶瓷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技艺,而是为人的方式、生活的艺术。
 
王琪
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五需”当代陶瓷艺术空间创办人。王琪则是少有的主动“偏离”行业语境的陶瓷艺术家。他对当代陶艺的自我修正体现在其作品中极具个人特点的“克制的、层层推进的构筑感”,这也暗合创作者本人对“成型方法决定作品基本面貌”的理解。
 
樊林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史教学、研究;并涉及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发表艺术批评文章以及主持艺术家个人出版物。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策展人,“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初评评委;受邀出席挪威双年展担任观察员。
 

 

 

回顾|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时光耕种机——手艺智慧与能量转化

 

201756日下午我馆举办了主题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时光耕种机——手艺智慧与能量转化”的讲座。策展人刘庆元邀请了张南章、顾青、左靖、谭红宇、王琪、及樊林等学者及艺术家进行演讲和对话,与公众一起探讨手艺智慧与能量转化问题。本次讲座为“物是人为——考工、立异和斜出”的公共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张南章首先进行了题为《源于文人“自适”的德化瓷塑》的演讲,介绍了德化白瓷的历史、工艺特点与制作过程。高岭陶艺平台联合创始人顾青的主题演讲《一个恋物癖的日常》讲述了她的参展作品背后的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两位演讲人的讲述,观众对参展作品和展览主题有了新的理解。

 

随后,几位嘉宾共同就讲座主题和参展的作品进行了讨论。广州美术馆学院教授樊琳老师认为美术史要与设计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不能够将二者分开。张南章副教授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工艺与艺术二者,应该工艺在前,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基础。例如泥巴作为一种创作载体,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极具包容性与开放性,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来自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的王琪老师则认为,传统精神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人们要与传统保持一定的距离,维系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艺术家顾青和左靖认为以乡村故事作为一种语境,将其变为能量的出发点,以文化作为出口,最后回归到乡村,展览的目的是观看和交流,不一定非要有答案。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谭红宇十分关注手艺和工匠,认为工匠的智慧是无法用现有的概念来制定的,通过陶艺这种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来进行创作,在工艺与观念的相互碰撞间,产生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主持人刘庆元则认为所有事物都需要一定限定,材料是一种创作媒介,作品更重要的是进入材料之后的思考与探索。

 

讨论环节打开了听众的思路,让大家看到了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对待工艺和艺术的不同观点。在提问交流环节,听众与讲座嘉宾进行了探讨。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赵梦 陈文哲

/周彦钊

2017510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