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教育 / 讲座与分享

【讲座】马来西亚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马来西亚的前身是马来亚,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由岛民和外来移民所组成的。呈现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艺术、习俗和思维,具有综合性的混合文化特色。随着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中国移民南洋到马来亚陆续增加,在19世纪末达到高峰,华人在马来亚地落地生根,延续承传中华文化习俗,持续发展演变至今。华人文化,艺术,习俗是组成马来西亚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

 

 

二十世纪20年代——50年代吸引了众多中国画家来访,在当地推介了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艺术,有的画家还选择了定居下来,在马来亚落地生根。他们与当地本土画家、印度画家、印度尼西亚画家,共同参与艺术创作共同耕耘,通过创作,表达了当地风土人情、热带山川,为艺术做出了推动与发展,开拓了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现代艺术的历程。

 
本次讲座将重点介绍马来西亚现代艺术的起源与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让观众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艺术发展与现状。
 
项目负责:植凯鹏
项目协调:周彦钊
 


讲座|马来西亚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主讲:锺金钩(马来西亚艺术家、亚洲艺术家协会马来西亚委员会主席)
时间:2016年8月6日(周六) 14:30-16:30
地点: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

报名方式
+ 座位有限,需要报名参加。
+ 报名表:http://app.askform.cn/3148290001.aspx


主讲人简介

• 锺金钩博士
• 1961 获台湾师范大学(艺术)文学士。
• 1966-1968 任纽约联合国国际学校艺术主任。
• 1968 获美国纽约Pratt Institute Graduate School 艺术硕士。
• 1969-1989 任马来西亚UiTM 大学讲师、高级讲师及艺术系主任。
• 1990-1994 任新加坡 La Salle-SIA College of The Arts 美术学院 纯美术学校校长。
• 1995-1999 任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副院长。
• 2000-2008 任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
• 2006 获英国苏格兰The Robert Gordon University 荣誉艺术博士。
• 现任亚洲艺术家协会马来西亚委员会主席。



讲座回顾
2016年8月6日下午,由原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亚洲艺术家协会马来西亚委员会主席锺金钩先生主讲的《马来西亚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的讲座在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讲座吸引了200多名艺术爱好者参与。
 
锺金钩先生首先与观众分享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特点。马来西亚是由岛民和外来移民所组成的,因此呈现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艺术、习俗和思维的混合文化特色。通过讲述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进程,从中国移民到马来西亚的人口陆续增加,在19世纪末达到高峰,华人在马来亚地落地生根,延续承传中华文化习俗,持续发展演变至今。华人文化、艺术、习俗成为了马来西亚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锺先生还分享了马来西亚现代艺术早期的艺术发展,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中国水墨画派系和西洋画派系。锺金钩先生举例了多位代表性的画家,如:陈宗瑞、钟泗滨、张荔英和刘抗等,通过作品仔细地分析每一个艺术家的绘画特点和对马来西亚现代艺术的影响。
 
锺金钩先生表示,到了1950年代,留学英国的艺术家陆续归来,建立了新的艺术理念,马来西亚的艺术渐趋理念探索,绘画创作逐渐理念化,其代表艺术家有Tay Hui Leng(戴惠吉)、Syed Ahmad Jamal等。
 
对于马来西亚的现代艺术发展,锺金钩先生还重点指出了国立艺术馆和艺术贡献之臣——Frank Sullivan(法拉克•斯•苏里文)的重要性。1958年国立艺术馆在吉隆坡成立,挑起了发展和普及艺术的重任。艺术家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同时社会民众对艺术家的创作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促使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到海外深造修读艺术,因此提高了马来西亚艺术的水平和开放的态度。
 
到了1970年代,马来西亚文化艺术进入了自我思考的年代,反思自己的身份与自我的艺术特色。“如何发展具有本土元素与传统特色的艺术”成为了主流思考。锺金钩先生更是以自己为例,探讨最原本的,回到传统价值的绘画表达。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有观众提问到:“马来西亚原始的舞蹈艺术形式对马来西亚的艺术家有怎样的影响?”“您在接触西方艺术的训练后,最终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是什么原因驱动您这么做呢?”锺金钩先生对此回答道:“马来西亚艺术受民间手工艺术影响多过受传统舞蹈的影响,我期待以后,在装置艺术中可以把舞蹈等艺术形式引进。而第二个问题,万物不离其本,自己身为华人,在海外却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仰慕中国文化。自身流的血是中国文化的,但思维是国际的、跨民族的,拥有深刻的内涵。
 
另一位观众也向锺金钩先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表示自己也去过马来西亚,但发现当地的刺绣和雕像等民间工艺艺术形式较少,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锺金钩先生表示:这有很大的宗教因素,回教的文化里拒绝公众艺术中的偶像崇拜,所以雕刻类艺术以平面为主,立体较少,雕刻艺术以原住民神话为主。而马来西亚更缺少刺绣的传承,偏向于以蜡染编制为主的艺术形式。余后的提问锺金钩先生也一一仔细地进行了回答。
 
讲座活动时间结束,仍有许多观众意犹未尽,并与锺金钩先生进行交谈,并要求签名合影留念,约定在下次的“一起看展览”活动中再交流探讨。


讲座现场。
 
锺金钩先生先讲述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特点。

听众提问。

会后交流。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文/尹慧婧
图/周彦钊
编辑/植凯鹏
2016年8月8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