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走近中国:法国艺术家及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思考与回应

讲座丨走近中国:法国艺术家及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思考与回应 / The Chinese Connection: French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respond to China
主讲:莎拉•威尔逊(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教授)/ Professor Sarah WILSON
时间:2012年12月2日15:00-17:00
地点: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
语言:英文主讲,配中文翻译
报名方式
* 讲座免费,需报名参加,点击此处报名,凭确认短信入场:http://www.askform.cn/55197-306093.aspx
* 确认短信一般在活动前1-2天内发出,敬请留意。
* 确认短信一般在活动前1-2天内发出,敬请留意。
活动内容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的国度,自马可•波罗以来,她是欧洲人的心中一个想象的乌托邦。到了20世纪,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有机会到中国旅游和访问,得以亲眼见证真实的中国面貌。在这些人里面,法国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将中国看作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领域,对旅途中所见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与回应。
在本次讲座中,萨拉•威尔逊教授将从自己掌握的大量珍贵法语资料出发,为听众勾勒出20世纪法国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走近中国的旅途,介绍他们对中国的思考和回应:1930年,文艺大师亨利•米修到中国旅行后出版了《蛮子游亚洲》;1948-49年间,摄影师亨利•卡蒂尔-布列松在中国行摄一年多,后来出版了《两个中国》;1955年,著名哲学家尚-保罗•萨特及其伴侣西蒙•波伏瓦到中国访问;1974年,《如此》杂志代表团(哲学家罗兰•巴特尔Roland Barthes、菲利普•所来尔思Philippe Sollers、朱丽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以及艺评家马塞兰•普莱内MarcelinPleynet)作为建国后西方知识分子首访团到中国的访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艺术家丹尼尔•德哲兹(Daniel Dezeuze)访问中国;等等。
威尔逊教授还会提及2003年巴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的展览“间??中国当代艺术展”(Alors,La Chine,2003)。她认为,这个展览为法国艺术家、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对应的中国视角。同时,她也关注到一些有关亨利•马修和尚-保罗•萨特的中国学术研究成果。
主讲人简介

萨拉•威尔逊教授任职于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主讲现当代艺术。她的研究项目“全球化前的全球化”聚焦巴黎及其国际交流(尤其是与亚洲的交流),尝试重写至1989年为止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历史。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