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羊城晚报》 广东美术馆 : “文化在场”引领风向

录入时间: 2022-06-0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曾睿洁
 
5月6日,珠江白鹅潭畔的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之一的广东美术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喜迎封顶。此次广东美术馆的封顶,标志着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主体混凝土结构全面封顶。
 
作为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广东美术馆新馆将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带来新的硬件基础。有了硬件,要有软件;有了大馆,要有大展。
 
以广东美术馆为代表的文化机构策划、展出一系列“学术策展”型展览,引领全国业界风潮,在中国美术界曾引起广泛反响。
 
《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现场,王绍强馆长在为观众导览
 
“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承是美术馆重要的使命。”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如是说。
 
多馆联动,弘扬时代主旋律
 
美术馆是紧密连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重要纽带和展示平台,美术馆的发展与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不可分割。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心同行,是美术馆的自觉选择。
 
近年来,广东美术馆的展览策划主题意识越来越明显,无论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还是关涉重大社会民生、文化事件的议题,广东美术馆都不缺席。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刻,广东美术馆都结合典藏资源和区域美术特色,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重要展览项目。
 
因为“文化在场”,美术馆在弘扬时代主旋律上发挥着特殊作用,也让美术馆对艺术生态的影响越发重要。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6月28日,《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广东美术馆还成功举办了各类重大主题展览,其中,2017年8月举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全面梳理广东美术发展历程,成为“现象级展览”,并获国家级奖项。
 
在国家政策和美术馆学趋势的双向引领下,以多元方式活化典藏,成为近年来美术馆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广东美术界在“大美术”理念下,多次探索、实践了多地“多馆联动”机制。
 
飞鸟集  费俊   广东美术馆藏
 
王绍强表示,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为契机,广东美术馆从调动区域资源激活馆藏、以科技手段激活馆藏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为了完整地呈现广东美术百年发展历程,大展从全国范围内借调藏品,这种做法在国内美术馆尚属首次。“此次探索对于各地区藏品交流和后续的激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关怀,引领创作新风尚
 
美术馆不仅是艺术精品的收藏之地,也必须树立引领艺术创作的风向之标。作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在新的传播生态中,美术馆面临着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
 
尤其是主旋律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信息,具有感染、鼓舞和激励人心的力量。
 
比如作为主题创作的代表艺术家,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携数十件精品力作曾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展出《旗帜》《走向胜利》《红军魂》《追梦》等四组大型组雕的创作手稿、创作过程的相关文献资料。
 
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领衔团队创作的《盛世珠江》,则重点描绘珠江穿越广州城市的图景,画面既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美学特点,又具有新时代的印记。
 
大潮起珠江展览现场
 
2020年,围绕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又有不少聚焦改革开放主题的美术展览呈现在观众面前。
 
《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其中就有广东画院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美术家们也用画笔留下了伟大时代印记。
 
美术馆结合馆藏资源,加之艺术家最新创作,精心策划多种形式艺术的主题展览,生动描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和场景。
 
《致甜蜜的生活——二十世纪以来岭南风物研究展》便以“岭南佳果”题材创作为缩影,展现广东近年来在乡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
 
因势利导,展览迈向数字化
 
当下,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美术馆也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好藏品数字化和线上展览项目。
 
 
体现互动性,增强参与性,发挥智能化,打造科技赋能的“智慧美术馆”,已经成为文化机构的必然选择。
 
在《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主办方便运用全数字多屏幕显示技术软件,使用投影仪、激光雷达等融合设备及“软件+交互技术服务”,实现费俊《飞鸟集》、叶郑华《抗疫图卷13分钟》的无缝拼接播放。
 
在《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也利用了云端中控、多屏串联,实现王绍强动态水墨作品《望北斗》的融合播放。
 
2020年开始的疫情,从侧面“加速”了美术馆的科技化、网络化发展。
 
从实体展览的“VR呈现”“直播导览”,到“线上策展”“云端讲座”,再到新媒体、短视频的新型宣传推广方式等,可以说,线上探索给美术馆工作带来了新的调整与机遇。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现场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广东美术馆早在2017年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就开始探索应用科技手段,为活化馆藏的规模和深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大展期间,美术馆充分运用AR和VR等数字化虚拟技术,为观众进行导览。
 
在多媒体导览方面,AR导览和微信二维码导览内容阅读量达60万次,VR虚拟展厅共有超过10万人观看。得益于此,广东美术馆成为了国内最早以“云展厅”应对疫情的美术馆之一。
 
王绍强表示,通过疫情期间的实践经验,广东美术馆对数字化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催生了新的展示和观看模式。广东美术馆还拓展了线上教育形式。
 
在《水墨进行时2000-2019》展览期间,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录制了水墨示范课,用非传统的国画工具进行水墨创作新尝试,引导观众参与绘画创作,反响热烈。
 
“闭馆不闭展”正成为文化机构必备硬件。截至2022年4月,广东美术馆线上虚拟展厅总浏览量已超过1300万人次。
 
展望:
 
立体化营造文化生态新气象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透露,2022年,广东美术馆着力举办省里重点文化活动焕发创作主体新活力,推动主题性创作取得新突破;策划和推出第七届《广州三年展》、第四期《七号空间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馆藏精品展及“藏品大系”出版物,立体化营造文艺生态新气象。
 
作为广东省级重点文化标志性工程,“三馆合一”项目预计将在2023年建成。其中,广东美术馆新馆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展览、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场馆,成为展示大湾区文化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
 
广东美术馆也将迎来发展新阶段。
 
三馆合一示意图
 
据悉,广东美术馆将分为二沙岛旧馆和白鹅潭新馆一馆两区的全新格局:
 
二沙岛旧馆主要以近现代美术研究、陈列、修复及公共教育为主要方向,持续进行的岭南美术大家个案研究,彰显广东美术的核心经典与精神;
 
白鹅潭新馆则将建成综合性美术馆,全方位实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特别是广东和沿海近现代美术以及国际美术及当代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呈现、梳理与深入探索,承担全国美展、全省美展等大型美术工程项目。
 
王绍强表示,广东美术馆将继续按照省委关于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的指示要求,打造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继续办好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工作,高水平推进“三馆合一”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活化用好馆藏经典,策划推出更多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全力推进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2022年5月22日《羊城晚报》A特14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杜文杰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