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凤凰艺术】专访 | 以上双为鉴,符拉迪沃斯托克双年展的国际化之路

录入时间: 2017-10-07

2017年9月24日,第九届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VIBVA)正式开幕。符拉迪沃斯托克是连接亚欧文化的重要港口城市,根据城市特殊人文地理环境及未来发展发向,VIBVA学术委员会提出了“港口形态学”的主题,在此之下,邀请同样来自港口城市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管、艺术学博士项苙苹担任主策展人。她进一步提出了“港口形态学-游戏规则”,在主项目之下召集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位/组艺术家及其作品作为个案,分析、观察、思考人性竞争本能与游戏规则,并寻找平衡与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唯一受邀媒体,“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及对主策展人项苙苹专访。

▲ 俯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和上海是姐妹城市,二者同为沿海港口,而在上海双年展1996年开幕后,VIBVA也于1998年开幕。历经多年发展,VIBVA与上海双年展相比,仍局限于地域与传统。近年来,俄罗斯对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远东重要港口重新定位,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的同时,当地也希望能够借鉴上海双年展经验,依托文化艺术带动城市发展。主办方“ART PASS”基金会本届立意革新,特邀艺术学博士项苙苹担任主策展人,带领VIBVA迈出了国际化第一步:除主项目之外,另外还设有多个平行、特别项目,将有来自12个国家的100多名艺术家的作品在城市的20个展馆和地点中进行为期近2个月的展示,其中,有3位中国艺术家张羽、王绍强和吴珏辉。
 

▲ 项苙苹(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VIBVA)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作为国内唯一受邀媒体,“凤凰艺术”专访本届双年展主策展人项苙苹,深度了解本次双年展策展前后,探讨上双作为一种中国的艺术经验进行文化输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凤凰艺术 & 项苙苹
(以下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 Q)
 
Q:听说您是5月份接到展览邀请的,也就是4个多月之前,这是您第一次来俄罗斯吗?
 
项苙苹:我在今年3月底收到了俄方的策展邀请,她们邀请我5月份去海参崴实地考察,但我当时准备6月份去欧洲,实在走不开,所以这是我第一次来俄国。“海参崴”这一叫法来自古老的满洲语,意思是“海边的渔村”或“海边的晒网场”;俄语Vladivostok的音译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我原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双年展,最初纯粹是出于对这个城市本身的兴趣,它原本是中国的领土,听说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海鲜很美味。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岸一角


Q:您此次提出的主题是“港口形态学——游戏规则”,非常符合海参崴的城市气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和您在上海这个港口城市的多年的生活工作经验息息相关,这个主题您是如何确定的呢?
 
项苙苹:“港口形态学”是主办方的想法,她们希望我以此主题进行策划。这种做法很像以往的上海双年展,我们的双年展学委会一般会对上海城市自身所关注和面临的问题加以讨论,并给出主题的建议,然后再邀请策展人。这是一种立足本土,对自身问题有明确认识,并希望寻求和探讨解决方式的表现。我很能理解这种意愿和诉求。
 
除了是重要的渔港和商港,海参崴作为俄国和前苏联在太平洋上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海岸堡垒之一。另外,从2015年开始,普京特别在这里设置了“东方经济论坛”,所以这里也有了经济特区或试验区的意味。符拉迪沃斯托克视觉艺术双年展(vibva)从1998年开始,2015年一度停办,今年是第九届,也是因为“东方经济论坛”,当地又有了大力发展当代艺术和文化的意愿,所以希望在一个更高的水准上重新举办其双年展。
 

▲ 此前的VIBVA以音乐、舞蹈、绘画、摄影、街头艺术等为主
 
▲ 至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街头还能看到2013年第八届VIBVA参展艺术家创作的街头涂鸦,2015年VIBVA因经费问题停办,故2017年为第九届
 
项苙苹:进一步提出以“游戏规则”作为主项目的主题,也和我对人性的认识有关。如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一书中所揭示的,竞争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攀比和竞争,比一切可比的,争一切能争的。大到国家、民族范围,小到两个人之间,即便是在亲密爱侣之间。女性地位的提高,一夫一妻制的确立,使今天的婚姻和爱情也成了竟赛场,爱人之间的力量对比一旦失衡,第三者、冲突和分手便不可避免,正如我们几乎每天在各种媒体上可以看到的狗血剧情,爱情故事不再只是结束于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姻生活更加波澜壮阔。
 
人口越集中的地方竞争越激烈,不同规模、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竞争交织出现,无处不在,战争是人类竞争最激烈的形式。竞争是本能驱动的,规则则是理性的体现,维护着竞争游戏的高尚和人性的尊严。和竞争一样,规则、节制、自我控制的观念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各种“绅士协定”或者说“游戏规则”使竞争保持健康,使冲突有所约束,竞争和规则有如钟摆的两端,竞争有多激烈,规则和约束就有多严苛;二者也是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共同形塑了今天的文明。
 
我觉得在海参崴这样的军事要塞讨论“游戏规则”会是很有趣的,而且俄罗斯这个民族本身桀骜不驯,并不十分在意规则,但是他们又面临着在国际游戏规则之下谋求经济发展的现实。
 
Q:港口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对其中的形态和形态学,您是如何定义的呢?
 
项苙苹:港口一直是人类的重要活动场所和竞争场所,远不止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港口一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连通了陆地和海洋。尤其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港口城市是人们扬帆远航的起点,是探索发现外面更广阔新世界的门户,运送来自世界各地财富和战利品的通道,是全球财富的聚集地、冒险家的乐园和竞赛场。通过港口城市向外进行的远征和探险,让人类竞争的战场扩大到全世界,而不是原本的邻近国家和地区。在这场航海远征的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竞争的惨烈程度以及竞争的全部要素、手段和方式:学识、勇气、野心、耐力、武力、科技、手腕、宗教、文化、政治等。这场竞争奠定了今日世界的全球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也把人类拖入了世界级竞争的时代。
 
▲ 符拉迪沃斯托克出海渔船
 
项苙苹:港口城市一般也是新鲜事物率先出现的地方。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上海于2016年出现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共享单车,这种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让中国这个自行车大国从数量的庞大蜕变为技术和创新的强大。这种单车解决了人们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遭遇了上私锁、乱停放等各种破坏行为。为了给美好新事物的健康发展护航,庄骥发起了《单车猎人》行动,以“三体”为圣经,利用手机上的卫星地图、微信软件,组织联合全国各地热心用户维护单车的使用规则。他的努力让单车猎人变成了真实的游戏,违规的用户会受到来自单车公司的真实的惩罚,而举报违规成功的猎人将受到奖赏。其中很多猎人还把寻找和举报违规单车当成了工作之余的泄压游戏。
 
我这次本来打算选庄骥的《单车猎人》参展的。这个单车猎人群体甚至开创了一种用户参与企业规划的经济模式,单车猎人从各自的专业、社会背景出发,给单车公司提了很多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产品更新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很好地呼应了海参崴的“东方经济论坛”。很可惜,因为没有得到单车公司的赞助,这个项目最终没能实现。
 
Q:在“港口生态学”的概念之下,您又策划了以“游戏规则”为题的主项目,在策展前言中提到这个概念与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游戏的人》一书有关,并在中日韩俄等8个国家的艺术家参与到这场游戏中,共同展示了在性别、政治、文化、规则、资源、科技……方面的“权利游戏”,而在其中,您在这个生态中设置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项苙苹:这次我最终帮俄方实现了来自8个国家的10位/组艺术家参展。由于经费有限,俄方最初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求推荐3-4件现有的影像作品。后来通过沟通我还发现他们不光经费有限,也没有固定的团队和展览空间,面对这样的双年展,又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所以我在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的过程中,只能充分考虑这些元素,也会和艺术家充分沟通这些边界条件,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确保作品的展示效果、展览的规模和学术水准。这里的游戏规则就是省钱、省事,但是必须确保质量。比如张羽老师的作品,执行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充分体现了当代文化经验、国际的创作手法和中国传统精神。展览最终既有大牌艺术家,(对于一个谋求发展的双年展,需要借助名人效应)也有大规模户外装置,以及绘画、雕塑和影像等。
 

▲ 本届VIBVA作为一次国际性的艺术交流活动,引起了俄罗斯联邦文化部关注,在展览开幕前,文化部部长弗拉基米尔·梅丁斯基特别发来贺信
 
Q:展览通过将作品嵌入到与其有相关隐喻的展馆中,不仅实现了与在地的联系,也制造了重新解读的间隙,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您可以谈谈此次在展品呈现上的安排吗?
 
项苙苹:作品主要分布在5个场地,比较分散,但每个场地的性质充分烘托了作品的特点,相得益彰。比如张羽的《上水2017922》,实施于海参崴原军事基地13号炮台。这个面向大海的军事防御工程给了代表中国传统礼仪的作品新的解读可能,天、地、人、物构成了良好对话,现场的效果非常震撼。
 
 

 

▲ 张羽的《上水2017922》,实施于海参崴原军事基地13号炮台。该炮台位于Russian Island半岛,一面正对日本。在第一次世界战争时,日军正是从此处登陆俄罗斯,所以一战之后,俄罗斯在此修建了军事基地和炮台,如今已经变为海洋公园

 

 

 

 

 

 

▲ 经主办方协调,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军学院协助张羽布展,此次《上水2017922》共使用5000多个瓷碗
 
项苙苹:Olga和吴珏辉的影像作品呈现于军事历史博物馆。在军事历史博物馆的坦克、大炮所营造的氛围下,Olga的《征服者》表现了各个国家的各大利益集团对北极地区的激烈争夺,讨论了由瓜分世界的新方法所导致的冲突和紧张局势。北极看起来像是一个新的理想黄金国,被传统利益相关者和新来者重新测绘、划分边界和占用。资源的争夺往往导致战争,这个展览场所进一步烘托了这件作品所讨论问题的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俄国曾经是世界上科技最领先的国家,正如这个军事历史博物馆所呈现的。吴珏辉的作品则是关于新技术的未来进化和竞争,你是什么格式,取决于你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你的运作方式以及你的地位。

 

▲ Olga Kisseleva,《征服者》,影像作品


▲ 吴珏辉,《大爆炸》,影像作品
 

 

 

 

▲ Olga和吴珏辉的影像作品呈现于军事历史博物馆,与各种武器军备并置
 
项苙苹:其余三个场地都在市中心,相互十分钟之内的步行距离。第三个场地在Primorye国立美术馆的新增部分,一栋非常漂亮的历史建筑,展出了王绍强、Nubuaki和卡巴科夫的作品。卡巴科夫导演了一出争夺大戏:在同一张大桌旁围坐的20个人,为了拿到桌子中央的苹果,各怀心机,但所有人必须至少在表面上遵守游戏规则。这件作品是一次游戏,一个现代寓言,汇集了哲学、神学、历史、艺术、科技、宗教、心理学等学科,浓缩了人性的复杂多样。对于争端和差异,王绍强给出了“共生”的解决方案:对各国国旗的色彩及其比例进行了严谨的计算,消解了各国国旗原有的图案。国旗上的各种色彩变成了相应比例的、简洁的色块,弱化了各国国旗之间原有的差异。色块的组合富于观念性,简洁有力,观众还可以玩辨认各国国旗的游戏。Nobuaki 利用安倍晋三的形象制作了80多件奥林匹克运动员的陶瓷小雕塑, 讽刺了安倍打算修改第九条宪法、不排除发动战争可能的狼子野心。
 

 

▲ Primorye国立美术馆布展现场

 
▲ 项苙苹与参展日本艺术家Nobuaki Takekawa在primorye国立美术馆布展
 

▲ Nobuaki Takekawa在primorye国立美术馆布展
 

▲ 参展中国艺术家王绍强在primorye国立美术馆布展现场
 

▲ 王绍强与其作品《消解与共生》


项苙苹:第四个场地是欧洲公司“kunst & albers”在当地的交易大楼,也是当地最早的石头建筑之一。Boo jihyun和Sonia leimer的作品都和海洋相关,和回忆相关。前者利用结晶的海水——盐,和废弃的渔灯勾勒了诗意而忧伤的海景,以及她对家乡和海洋的印象。后者重访了前苏联的一段辉煌历史,核武器、太空旅行、原子破冰船和第一条北冰洋航线的开辟等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支撑着前苏联重要的国际地位,以及它和美国主导的世界争霸赛。作品中水泥制成的浮标还暗示了未来世界的新问题:海洋污染和环境污染问题。
 

 

▲ 俄罗斯海盐公司GC DOBROFLOT为参展韩国艺术家Boo jihyun作品赞助了20吨海盐
 

 

▲ Boo jihyun,《Net-Being》,装置作品▲ Sonia Leimer,《新天地》,视频装置

 
项苙苹:第五个场地在3d place,是当地公众的社会活动空间,阿布拉莫维奇&乌雷的“Rest / Energy”和Fito的“Post_vanitas” 分别展示在两个黑盒子空间里,旁边有舒适雅致的咖啡馆,作品和空间的世俗气氛相得益彰。我觉得世界上哪怕只剩下两个人,在相互合作帮衬之外,竞争也是无时不在的。如果是两个女人会比谁更美,如果是两个男人会比谁力气大,如果是一男一女,会相爱相杀,就如“Rest / Energy”所展示的。而人类再怎么争,到目前为止,仍争不过死亡。“Post-vanitas”中利用软件生成的各种3d世俗物件,随机出现在从google地图上实时抓取的、无法预料的现实空间中。
 

 

▲ 阿布拉莫维奇&乌雷,《Rest / Energy》,影像作品


 

▲ Fito,《Post_vanitas》 ,影像作品
 
Q:这次双年展无论是规模还是资金都有一定局限,最终通过各方努力共同呈现了一场非常好的展览,您当初为何会接受这次策展的邀请?就您个人而言,在接受一场策展邀请的时候,什么最吸引您?
 
项苙苹:因为中国和苏联老大哥的情感关联,因为海参崴曾经是中国领土的历史渊源。最吸引我的是主办方对发展其城市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所做的努力,所有做文化艺术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和决心,上海双年展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事实证明,海参崴真是一个风景好、食物好、人美的地方,非常有魅力,是我还想带家人再去的地方。
 

▲ 第九届VIBVA开幕现场,策展协调Elena Terenetskaya(左),项苙苹(中),“Art Pass”基金会负责人Yuliya Klimko
 
▲ Primorye国立美术馆为本次展览提供场地支持,其馆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 第九届VIBVA开幕现场
 
Q:在策划一场展览时,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特别是双年展,本地与国际、专业性、经费预算……此次,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项苙苹:主办方人手不足,团队不稳定,加上经费不足,没有自己的场馆,常常无法及时决策并给我回复,很影响进度。但由于我有上海双年展组织方和主办方的工作经验,对他们的工作和难处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也说服了艺术家要理解和支持,我们的艺术家都非常好。出于对主办方工作和难处的无知,有些策展人会幼稚地发动艺术家罢工。
 
反过来,我的理解支持和平静淡然,让主办方非常尊敬和感动,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和提议并努力去执行。所以,即便在开幕前一天,展场还是一片混乱,但是到开幕的时候,一切该有的都有了。
 

 

▲ 第九届VIBVA新闻发布会
 
Q:这次海参崴双年展是您策划的第几个双年展?
 
项苙苹:第三个,之前是2008上海双年展和2016新加坡双年展。从组织执行的角度看,我做了2006年以来的上海双年展,另外在2013年协助筹办了杭州的第一届纤维三年展。
 

 

 

 

 

 

▲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边聆听莫扎特音乐边拿到苹果的20种方式》
 
Q:感觉这次的双年展对您来说应该是相对轻松的一次策划吧?因为资金有限所以规模比较小,但是小而精致,在大的展览主题之下,您通过主题的策划、艺术家的选择,作品与在地发生的联系,最终呈现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展览,这些非常专业化的操盘模式,是否有受到上双工作经验的影响呢?
 
项苙苹:当然,以往的工作经历对我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上海双年展。如何花小钱花好钱、办大事多办事,是每个双年展都要面对并研究的问题。
 
Q:您从2006年初加入上海双年展,至今已是11年,您当初为何会选择加入双年展?
 
项苙苹:2004年-2005年,我在上海大剧院工作,和上海美术馆就一墙之隔。我常常去看展览,觉得还是应该回归本专业,当时张晴在负责上海双年展,他在艺术界很活跃,也很有活力,所以就去了双年展办公室,我从张晴那里学到了很多。
 

 

 

▲ 第九届VIBVA开幕现场
 
Q: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上海双年展之路》,是在2014年写的,但是我在网络上没有找到,这篇文章是您基于上双工作经验,对上双发展的回顾吗?具体的内容可否介绍一下呢?
 
项苙苹:是对上海双年展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梳理,对问题和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对各届发展和得失的分析和记录。我把以往双年展的历程归纳为两次转折,一次在2000年的国际化发展,一次在2012年的迁入新馆;以及三次突破:2006年参观人数的突破、2008年展览模式和赞助的突破,以及2014年策展机制的突破。
 
Q:这篇文章已经发表3年了,而在这3年中,上双也跨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3年之后回顾,您会对这篇文章再做哪些补充呢?是否有一些新的看法?
 
项苙苹:对,这篇文章我其实一直在做更新和调整。目前来看,更多的是对双年展自身信心的进一步确立。尤其在2014年的双年展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大型展览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有了“三分学术,七分运作”感慨,其中有太多需要谋略和耐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全局眼光和大局意识。从策展人的筛选和确定,有限预算的分配和控制,各类资源和赞助的寻求和获取,展览制作质量的保证和展期内的及时维护,到媒体、市场、教育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推广宣传,依托馆方合理有效的组织运作,给策展人和艺术家打造了展示交流的舞台。另外,我认为,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说,有中国大展经验的策展人才是真正经验丰富的国际策展人,否则容易偏颇狭隘、以自我为中心和对中国情况的水土不服。只有仍固守西方中心主义的策展人才会天真地狂妄自大,然后真碰到问题却束手无策。
 
另外,我现在看书时会有越来越多的概率看到,很多西方学者写的关于当代艺术的书中会讨论到上海双年展,可见上海双年展的国际影响力。回顾过往,可以看到,上海在1990年代早期只有一家画廊到今天的画廊、私人美术馆、艺博会遍地开花的局面;1996年陈箴的参展作品被评为垃圾,到今天排队看双年展的情形;上海双年展培养了能欣赏当代艺术的公众、藏家和赞助商,养成了其他的艺术空间和非艺术空间共襄双年展盛事的意识,成就了今日各大画廊、私人美术馆、艺术机构等扎堆上海的繁荣生态,奠定了上海在国际当代艺术领域的地位。
 

 

 

 

 

 

▲ 第九届VIBVA开幕现场
 
Q:双年展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遍地开花,据说全世界目前有280个双/三年展。中国是拥有双/三年展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3个,接下去是韩国,11个,日本有10个。这三个国家加在一起是34个,全部是在1990年代以后诞生的。上海双年展作为其中非常成功的案例,可以说成为了一个借鉴的模版和模式,在您看来,上双是否有模式,或者您觉得它的模式是什么?
 
项苙苹:有。上海双年展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国官方艺术体制和西方艺术系统之间走出了一条既国际化又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道路,“以上海这座城市为母体,以跨文化、跨领域的方式来演练东方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命题”(许江语)。上海双年展是依附于美术馆,由市财政拨款,有学委会指导,(从2014年开始)实行单一主策展人负责制的模式。
 
和上海双年展相比,新加坡双年展的工作模式几乎是反向的,当然它同时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从2006年第一届开始,新加坡双年展由国家艺术理事会组织和主办,采取了一位艺术总监外加三位策展人的模式,第二届沿用了这个策展模式。从2011年第三届开始,新加坡双年展转由新加坡美术馆组织,从2013年第四届开始,放弃了国际上常用的艺术总监加个别策展人的模式,采用了新加坡美术馆馆内策展人和外聘联合策展人共同平等合作策划的模式。
 

 

 

 

 

 

▲ 张羽,《上水2017922》展览现场
 
Q:您此前也策划过一系列关于挪用、复制的展览,在双年展被大量复制的当下,上双如何继续保持其特殊性?
 
项苙苹:首先,要立足本土,关注本土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不同于其他双年展的新问题。比如2008年上海双年展,在展览策划之初,学术委员会基本锁定了移民这个主题方向。2007年,在风景优美的西子湖畔,以许江为首的国内专家和以奥克维·恩威佐为代表的国外学者之间就移民问题进行了多次热烈交锋,表面文质彬彬,实则杀机暗藏。因为来自国外的专家学者都觉得,移民主题已经过时,西方的很多展览已经多次做过该话题,而且是很尖锐很暴力地做过,再去不痛不痒地做没意义。但是国内专家深觉移民现象是中国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国内的城乡移民。结果等主题方向确定,2008年初就下了那一场罕见的大雪,民工的返乡成了一大难题,也使国内城乡移民成了一个突出的话题。
 
其次,是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在地调研。2008年,针对艺术家作品在各个双年展上大同小异的情况,我建议邀请艺术家来沪调研。当时邀请了20多位艺术家,创作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作品。
 
另外,我们也会要求策展人提供一定比例的新人,挖掘新人。每次策展人提交艺术家名单,我首先会让馆内团队审核,是否有前两届已经参展的艺术家,以及是否有已经参加过两次上海双年展的艺术家,至少我们确保不能和自己过多重复。
最后,在经费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艺术家提供新作品参展。
 

 

 

 

 

▲ 张羽正在实施《上水2017922》
 
Q:很多城市都希望能够通过双年展来带动城市活力,当然,对于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来说,双年展的意义又有所不同,您觉得双年展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呢?
 
项苙苹:对于策展人和艺术家个人而言,更多与其个人职业、声誉和影响力有关。对于主办方和组织者而言,双年展最大的价值是对所在城市文化观念和面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建立一个城市鲜活、前沿的文化形象和地位。
 
比如上海双年展,它做了商业机构、私人美术馆和个人所不能为和不愿为之事。社会景观化,商场美术馆化,而艺术却在商业化、娱乐化,上海双年展以其严肃性、学术性和艺术性,坚持了通过展览和相关活动的举办改变和影响当代艺术格局的理想,努力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完成中国当代艺术知识系统更新发展并与西方艺术并驾齐驱的追求。
 

▲ 第九届VIBVA参展艺术家及策展团队
 
Q:对于一个好的双年展,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项苙苹:首先要有学术性、严肃性,确保品质和高度;其次要有问题意识、社会责任感,当代艺术才能和时代、和社会、和大众形成密切关联;另外还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做好普及和推广工作,从而吸引尽量多的观众和同道者来共同关注和建设。
 
Q:在上双工作了十多年,您觉得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项苙苹:双年展是一个复杂、琐碎、头绪繁多的事件,而且哪头都要顾,越是繁杂的事情越需要有大局观和全局观,要前后左右兼顾,这样无论资金、时间和人力都不至于失控。
 
Q:明年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上双,现在的准备进度如何?是否可以给大家剧透一下。
 
项苙苹:目前仍在遴选策展人,一旦确定人选,我们会及时公布信息。
 
关于策展人
 

项苙苹,艺术学博士。2006年初进入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以来,致力于双年展的品牌建设和提升工作。从2011年11月开始,参与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立项报告的撰写以及之后的筹建和开馆工作。2013年6月以来担任展览部主管,监管上海双年展和典藏工作。
 
先后策划了2008年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助理策展人),青年艺术家群展《果冻时代》及其国际巡展(2007年-2010年,助理策展人),大型主题展《笔墨终结之后:中国式风景》(2011年),“2012上海当代”特别项目“新水墨”(2012年,联合策展人),《纤维心维 思维——中国美术学院纤维和空间艺术展》和系列青年艺术家个展(2013年),《Copyleft:中国挪用艺术》(2015年),PSA“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首展《大同大张》(2015)等,也是2016年新加坡双年展《镜子地图集》联合策展人,2017年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主策展人。
 
主持编撰了二十多本图录和文集,撰写发表了各类学术文章,受邀参加了包括 “现象学与当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年)、“第33届世界艺术史大会”(2012年)、巴塞尔香港艺博会“沙龙漫谈”(2016年)、广东美术馆2016国际策展人论坛和2016新加坡双年展国际研讨会在内的各类国际研讨会和学术活动并发言。
 
先后参与组织实施了2006年以来的多届上海双年展,青策计划(2014-2016年),《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2015年),《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2015年),《黄永砯:蛇杖III 左开道岔》(2016年),PSA“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之《余友涵》(2016年)和《李山》(2017年),以及巴西库里提巴双年展的特别项目《上海双年展空间》(2017年)等。
展览信息
 
▲ 第九届VIBVA海报
 
第九届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
“港口形态学:游戏规则”
开幕:2017年9月24日
展期:2017年9月22日-11月20日(部分展览至10月20日结束)
主策展人:项苙苹
主项目参展艺术家:Ilya & Emilia Kabakov、Ulay & Marina Abramović、张羽、王绍强、Olga Kisseleva、Nobuaki Takekawa、Boo Jihyun、Fito Segrera、Sonia Leimer、吴珏辉

(凤凰艺术  符拉迪沃斯托克报道  采访/fanfan  责编/fanfan)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