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二楼】赴宴“其命惟新”| 拼刺刀的他战斗力爆表
录入时间: 2017-09-04
昨天段段介绍的版画大师李桦大家服气吧!空管员今天介绍的这位,曾是李桦的学生。
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金石家、作家和诗人,还是久经战阵的革命者。
前面六个头衔可以用“才华横溢”来概括。后一个评价那真是一段不能不说的传奇故事。

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
赖少其被誉为“中国版画新徽派”的主要创始人,是美术界公认的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版画家之一。
在赖少其身上,诗人气质与战士气质融洽无间,作品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
放在哪里都是一员猛将
1932年,17岁的赖少其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入学两年,他即与老师李桦一起成立了“现代版画创作研究会”。在鲁迅先生“一木一石”精神的鼓舞下,他把自己的书房和画室取名“木石斋”,终生践行着“一木一石”精神,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

赖少其的木刻作品《阿Q正传》,经鲁迅推荐发表。考虑到国民党当局检查“严厉之极”,改名为《静物》。几乎是全黑的墨水瓶的正面,雕刻了鲁迅先生的脸型。
这一“战斗力”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上,战场上的赖少其也是一员猛将。
1939年10月,赖少其到安徽泾县云岭参加新四军,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没过多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赖少其当时是皖南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政治处宣教股长。
战斗打响后,赖少其和战友们为保卫军部,与敌人血战四天,伤亡惨重。营、团干部都已牺牲,赖少其是战场最高指挥,他与战士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最后因寡不敌众被捕。
集中营里受尽折磨
赖少其与战友们被押解到了上饶集中营,他作为“顽固不化分子”被押送到茅家岭监狱,单独关进天井边的“铁刺笼”里。
笼内有4根大柱,8根小柱,柱上绕着带刺的铁丝,人只能直挺挺地站着,稍一转身便会被四周的铁刺刺伤。赖少其更是被反缚着吊在笼子内,一连吊了两天两夜才放下来。
1940年12月,他的狱友——左翼领导人兼文艺理论家诗人冯雪峰——获悉敌人要将赖少其处死,立即与党组织研究后把30块大洋交给赖少其,在狱友们的掩护下,赖少其同另一位美术家邵宇随即逃出虎口。他俩也成了皖南事变中九死一生的幸存者。

1949年冬,赖少其(左二)在南方与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老战友合影
夫人的名气比他还要大
赖少其的夫人曾菲也是广东人,两人在皖南新四军部就相识了。1940年,新四军东进,曾菲随部队来到苏中军区,在拼茶地区工作。
在栟茶一带,曾菲的名气绝对要比赖少其响得多。那里流传着她的许多故事。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曾菲孤身一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叛变革命的大汉奸,只靠一颗手榴弹的震慑,将汉奸送到了苏中党委保安处。

赖少其从集中营逃出后,在苏中军区找到了新四军,被分在《滨海报》担任副刊编辑。
曾菲从报纸上看到赖少其的文章,便找到了他。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侠肝义胆的曾菲收养过战友的遗孤。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与赖少其一起,不顾自己的艰难处境,竭尽全力帮助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留下的两个孩子。

作品黄山石谷。赖少其在安徽工作多年,黄山为他带来无数的艺术灵感
古稀之年继续“变法”
赖少其画风的转变早在1986年从安徽回到广东时就已开始。此时,已经71岁高龄的赖少其仍然坚持创作,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其画风更为柔和明丽,尽显南国清新风采。这一画风转变被称为“丙寅变法”。

1986年 白云山图
赖少其80岁后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超然的艺术情怀。1997年至2000年,赖少其生命的最后三年,他几乎是在医院度过的。在帕金森氏综合征折磨下,他以超常的意志,创作了近百件作品,画作呈现的,是他生命中最灿烂的绽放。

再来一幅~黄山一夜雨。1991年的时候在美国曼哈顿画的。空管员恨不能舔屏~

让你们见识一下他的书法~颤抖吧,凡人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