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广东,因何成为艺术革新策源地和推进器?
录入时间: 2017-08-29
专题《广东因何成为艺术革新策源地?》刊于《艺术市场》2017年8月下半月刊
过去100年,是中国社会和文化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100年。
身处特定的地理位置与时代背景下的广东,成为近现代中国社会革新与文化浪潮的萌发地,诞生了诸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广东美术界也先后出现了开时代风气的人物。他们在思想上有着强烈的变革愿望与开放意识。譬如,在中国画方面,出现了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的“岭南画派”,促成了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在油画方面,有中国油画的先驱者李铁夫、冯钢百等;在版画方面,出现了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标杆式人物黄新波、古元、李桦等;在雕塑方面,出现了李金发、郑可等先行者……
回顾百年,广东美术家一直致力于吸收、转化西方文化,为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探索出一条发展路径,值得总结和思考。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展览现场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 1932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高剑父的《东战场上的烈焰》、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李铁夫的《未完成的老人像》、黎雄才的《护林》……太多难得一见的广东美术经典之作悉数亮相。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7月底在中国美术馆落幕后,随即于8月初回到广东美术馆展出。这次大展在北京、广州备受好评和关注,展厅里观众络绎不绝,场馆外的发票处,参观者不时排起长队。
这是广东美术经典的一次大集结,主办方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调集了554件广东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分“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6大板块。展览还评选了广东美术百年间出现的21位大家,配套出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品集》等“广东美术百年书系”。
展览旨在展示广东美术“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的发展历程,展现广东美术工作者扎根岭南沃土、忠实记录社会沧桑巨变,为我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一个省份举办百年美术回顾大展,这在中国美术馆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方人定 《旱年不旱》(国画)1963年 广东画院藏
岭南画派能否完全代表广东美术?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廷开放海禁,设立粤海关,允许外国商人通过官府特许从事外贸的行商进行交易,广东十三行正式开设。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撤销福建、江浙等地的海关,仅保留广州的粤海关“一口通商”。之后的100多年间,十三行承揽了对欧美国家的大部分商业贸易。中国以广州为始发口岸,形成了与东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欧洲、美洲发达的海上交通。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加上商业贸易的繁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频繁交流,使广东成为最早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地区,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文化及艺术三大变革的策源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风东渐,风云激荡。时称“岭南三杰”的广东籍画家高剑父(1879—1951)、陈树人(1884—1948)、高奇峰(1889—1933),高扬“政治革命”和“美术革命”的旗帜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终结了广东绘画以输入和接受为主的历史。他们在上海、广州等地的美术活动,为史称岭南画派的“折衷”绘画赢得了极大声誉,与上海画派、京津画派三足鼎立,成为中国近现代画坛最具活力、影响力的艺术流派。
陈树人《鼎湖飞瀑》(国画)1936年 中国美术馆藏
陈树人自述当年留学日本的动机代表了当时的画坛“先进们”共同的“艺术救国”思想:“试就吾华想,方兹艺运衰。苟无新借镜,那扩旧遗规。自审于斯道,虽微亦有裨。复兴文艺望,堪并国家蕲。”高剑父一直倡导“为人生的艺术”,认为“今日改革了,创作了,不久就会陈旧了,又有新方法、新理论出现,那时又从而改革之、创造之,实在永远地革命、永远地创作,才能永远地进化的”。他们痛感清末民初那种只顾玩味笔墨、孤芳自赏、脱离现实生活的画风无法担负起唤醒民众、振奋民族精神的重任,于是立志将“绘画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希望通过振兴美术、发展工商业来富国强民。
“集中外之大成,合古今而共冶”的传承理念不仅丰富了岭南画派画家的表现技法,更使这一群体的艺术呈现多姿多彩的风格。关山月曾说:“大家在继承与创新的接力赛中的共同目标下,可以各走各的跑道,从而要求各有各的个性和风格,这样的实践经验就比个人或少数人更加丰富了。”(参见关山月《试论岭南画派和中国画的创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认为,关于岭南画派的讨论很多,争议也很大。“很多人认为在历史上的岭南画派早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展览可以看出,在整个广东美术百年当中,岭南画派并不占最主要的位置,还有油画、版画、国画研究会的中国画,这些都跟岭南画派同时或前后发展。所以,岭南画派不能完全代表广东美术。广东美术是更大的概念,有更丰富的内涵,就像这个展览所展示的。但是,岭南画派毕竟是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驱,而且岭南画派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传统的一部分。岭南画派虽然结束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过时,可以说是过去未完成时。岭南画派的一些具体技法,也许不再适应于当代的中国画。但是,岭南画派的宗旨是‘折衷中外、融汇古今’,仍然符合当代中国画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为此他还提出,广东美术家不要轻易放弃或过度依赖岭南画派这面旗帜。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也认为,人们通常将岭南画派视为现代美术转型的典范,但广东美术的变革成果远不止由岭南画派创造。广东地区的无论国画、油画、版画还是其他艺术门类,都具有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特色,都融合了西方构图与色彩的特征,为传统中国美术增添了新鲜血液。广东美术的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到海上画派、金陵画派以及长安画派。
高奇峰《松猿图》(国画)1937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广东美术大家为何是21位?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中的21位大家板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是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风眠、关良、方人定、司徒乔、赵少昂、李桦、王肇民、胡一川、黎雄才、关山月、廖冰兄、赖少其、黄新波、罗工柳、古元、杨之光。大展将这些大家的个案创作生动地展示,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广东美术百年的大师群像。
高剑父
陈树人
高奇峰
据主办方介绍,在筹备“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1年时间里,筹备委员会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尽可能广泛地征集作品参与评选。大展组委会还专门成立了以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学术委员会,制定了《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作品征集办法》,召开了作品的初选、二选和终选工作会议。学术委员会以学术为导向、时间为线索,经过多轮公平、公开、公正的投票程序,选出最终参展和入编画册的作品。在入选作品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举出21位在百年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卓越成就和重大影响的广东美术大家。
“若平铺直叙地陈列作品,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们想到了评选美术大家。”本次大展的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介绍说,将21位广东美术大家集中起来,摆在显要的位置,并将此板块作为展览的重中之重,这一设计突出了“向经典致敬”的意味。
将美术大家的巨幅照片悬挂于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内,这在中国美术馆还是头一次。观众走进圆厅内,以仰望的视角瞻仰这些巨幅照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术馆拿出91件(套)馆藏的广东美术家精品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人民大会堂、何香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机构也对本次展览鼎力相助。部分艺术家的家属和后人也积极响应,如赖少其的后人拿出了《月上雪更白》《落日照荒城》。
对于21位广东美术大家名单,主办方经过严格的投票遴选,但不免有遗珠之憾。王镛认为:“这21位大家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都是靠个性化的风格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广东百年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突出的地位,而不是因为他是属于某个画派的传人。所以,我认为画家的个体比画派群体更值得关注,艺术个性比艺术共性更值得关注。如果当代的广东美术家人人独树一帜,那就会形成旌旗遮空的广东美术大军,就会为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做出更卓越的贡献,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家。”
李铁夫 《未完成的肖像》(油画)1930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如果油画家里没有了李铁夫、罗工柳、胡一川,中国油画将会怎样?如果广东不出林风眠和关良,融合中西将怎么认识?如果版画没有赖少其、李桦、古元,结论又会如何?漫画里如果没有廖冰兄,又将如何?这些人都出在广东,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让整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不可小看。它是一本大书,非常丰富,而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果没有广东籍美术家和广东美术繁荣局面支撑的话,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半壁江山往哪儿去寻找?”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谈到21位大家时颇有感慨。
“其命惟新”的“新”如何解读?
近代文化、科技,包括西洋画进入中国都需从广东说起。西方绘画最早由利玛窦传入,而他先是从澳门进入肇庆、韶关,由南昌最终走进北京,然后才有徐光启的一系列译著。广东新会博物馆的明代中期木板油画《木美人》,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油画实物。广州十三行的外销画,是中国早期西画运动的一部分,《南海县志》记录了最早出洋学习油画的广东人行迹,但这些极重要的史实就连当今的广东人也知之甚少。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认为,从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广东一直走在时代前沿。广东不但出现了孙中山这样的伟人,在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现代转型方面,同样起到“推进器”的作用。这次大展完整呈现了百年广东美术的发展脉络,会让美术界对百年中国美术的历史行程重新予以思考和审视。“广东美术的行进趋向与当今改革开放的精神其实很吻合:开放、兼容、务实、创新。我们应依据地域、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立足当代人的精神体验和诉求,兼容并包,不懈探求,多方位地发展我们当代的艺术,这就是百年来广东一代代美术家、文化人归结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认为:“近代以来,广东的一些沿海城市是开埠较早的,对外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很发达,从晚清就开始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以来,广东不仅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也是艺术革新的策源地。戊戌变法的领导者康有为最早指出了中国近世衰败,然后才有了陈独秀美术革命的说法,实际是批判了文人写意画的弊病,引导了中国画的改革。留学日本和欧美的艺术家,很多也出自广东,他们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的奠基人,美术革新的先行者。”
这次大展名为“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冯友兰将“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简化为“旧邦新命”,并且说一生要做的事就是“阐旧邦以辅新命”。因此,新离不开旧,创新也不能离开传统。回顾广东美术百年,就是要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自觉意识,深入全面地研究和继承百年以来的广东美术成就。
廖冰兄 《自嘲》(漫画)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梁江说,本次大展突出“其命惟新”的主旨,就是再一次提醒我们:海纳百川,站立潮头,不断创造,锐意求新,是岭南文化精神之所在,也是当代广东人的文化使命所在。一个省份、一个城市,不可满足于自己的经济体量,它必须以文化的积累、文明的成果,以人文的光辉和对全社会的贡献才能获得尊重。作为近40年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广东必须在文化建设上也为全国提供可参照的经验。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展览主题是“其命惟新”,应该着眼于对广东百年来有关“新”的理论探讨、概括。第一个“新”,毫无疑问应该是“折衷中西、以西融中”所开启的中国画学的探索。如果没有岭南画派,林风眠先生提出的“调和中西”也不会这么深入人心。第二个“新”应该是对现代主义的致敬。“敢为天下先”,一方面引进写实主义的同时,在岭南、在广东同样出现了像梁锡鸿、古元等那样进行现代主义探索的艺术家。第三个“新”是现实主义的实践、确立和跟进,像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毫无疑问是表现抗战最重要、鼓舞人心的版画作品。第四个“新”是面向本土。洋画运动有向现代主义探索的表现,同时又是面向本土的。“广东美术百年展用‘其命惟新’命名,赋予了时代的色彩、政治的色彩和文化的使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凸显出广东美术百年在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独特地位和领先作用。我想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这个展览来看待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有关‘其命惟新’的‘新’如何体现了从传统绘画、传统美术向现代性转型的这样一个宏大命题。”
关良 《白蛇传》(国画)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广东给我们送了一本大书”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战火和革命斗争锤炼的左翼美术家们生逢其时,不仅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还通过学院体制培养了后续梯队,在30年间让广东一直保持着美术强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形成令全国美术界瞩目的“广东现象”。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举例道,黎雄才、关山月、杨之光是这一时期的岭南画派代表。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回应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画没有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反映大场面斗争生活的能力”的诘疑;关山月有效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能力,《绿色长城》《山村跃进图》便是卓越的体现;杨之光重新组织了中国人物画题材的视觉叙事逻辑,极大提升了其参与现实的力度,如作品《一辈子第一回》以古法述当下、小事含深意……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美术随时代精神的变迁日益呈现出多样性态势,从对形式主义的自觉强调,到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深入探索,再到对文化社会的多视角关注,艺术家们面对现实、关心现实、表现现实,通过作品反映世相风貌,折射追寻意义的不同姿态。而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依然延续着自己的立场去书写历史。
作为中国画人物画的史论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对此次大展中的人物画精品评价极高。她认为,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刻,广东画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提倡新国画的岭南画派有3位画家:黄少强、方人定、关山月;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水墨相结合的有林风眠、关良;以复兴国画传统为宗旨的有广东国画研究会的邓芬、黄般若。20世纪下半叶,广东画坛重要的人物画家有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杨之光、王子武、林墉等,他们对写实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语言上的推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王玉珏、陈振国、罗寒蕾、于理等在工笔画领域做出重要的探索。不同历史时期的广东人物画家均以充满个性的艺术创作来映现时代精神,他们的创作不仅丰富了广东百年艺术史,更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进程。
“如何以革故鼎新的精神来研究和分析传统艺术,如何直面人生和大众,如何回应这个时代的艺术要求,广东人是非常勇敢的。高剑父本人是领导广东起义的,高奇峰的画室是放着炸弹的,他们身上是别着手枪的,哪个省有这样的艺术家?这个展览从深层次、宏观的角度展现了中国近现代不平凡的百年,记载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潮流、时代潮流和艺术潮流,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术史料。”刘曦林说,“广东给我们送了一本大书,送了一个大课题,值得年轻的朋友们认真地读、认真地研究。”
赖少其 《孤云与归鸟》(国画)1986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大展组建了横跨京粤两地的高规格学术团队,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斯奋、广东美协原主席汤小铭等担任学术顾问。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樊林是“其命惟新——广州美术百年大展”策展团队成员之一,她和广州美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负责1976年以后新时期这一板块,并跟了一年有余。“许钦松、李劲堃先生,各个板块的策展人,大家都是一块干活,每次都很严肃地开会,投票时全程还有记录、有公证处公证。在这之前我不怎么参与大型项目,从中能够看到一些角度或者一些方法,我个人也很受益。这个工作不应该是个人方式的,展场中个人名字几乎没有出现,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因为那么沉甸甸的、很饱满的一段历史交给任何一个策展人单独来支撑都是不客观的,可能也会不公平。”樊林说。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胡斌特别提到,广东也是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建设的先行者。除了较早建立的广州美术馆(后变更为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美术馆,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新成立的广东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与之一道很好地起到了整合本土艺术资源和促进对外交流的突出作用。画院、学院的美术馆各司其责,作为公立美术馆有力补充的各类艺术空间也于近些年得到蓬勃发展,自主灵活地进行各自定位的艺术研究和展览实践。民间空间以及艺术家聚落的崛起,促进了广东艺术生态的多元变化。
有学者建议,这次大展结束之后,对展品加以适当调整,成为广东美术馆的固定陈列展。
对美术界的“广东现象”的再发现和再研究,将是一本渐次打开的大书……
21位广东美术大家作品拍卖价格一览
何香凝 《狮》(国画)1914
关山月 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人民大会堂
林风眠 《莲花》(国画)1960年代中华艺术宫藏
林墉 苏华 《访问巴基斯坦组画---新娘》(国画)1981年-1982
潘鹤《艰苦岁月》(雕塑) 潘鹤 1956年
王肇民 《大叶紫薇》(水彩)1977广东美术馆藏
版面编辑:梁毅
微信编辑:尧雨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
金秋十月第一天,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