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网】走起!去广东美术馆看百年大展 领略岭南名家风采

录入时间: 2017-08-04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京展出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南方日报记者罗斌豪 摄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杨逸 李培 实习生/邓昊)8月4日-9月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联合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总共将展出约500件广东美术百年精品。
 
今年7月,“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是广东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广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精神,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并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而举办的一项活动。这是广东省首次举办的系统回顾并总结广东美术百年历程的大规模展览。在京展出半个月时间里,展览共吸引3万多名观众进场参观,深受京城市民的好评。“百年美术的广东现象”同样引起美术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与深入讨论。
 
为进一步扩大百年大展的影响力,“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作为广东美术经典作品的又一次集结,从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众多广东美术家代表作品,将首次“回家”与广州市民见面,其中包括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40余件。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是对广东美术“其命惟新”的历史责任感的传承,也是对京粤两地广东美术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与汇报。
 
百年广东美术经典“回家”,将以何种面貌向本地观众展现?本次大展为本地美术研究、展陈设置、场馆设施升级、美术馆馆际联动带来哪些新思路?立足丰富的美术史资源,广东美术如何打开新格局?展览开幕前,南方日报记者独家探营,采访本次展览的策展团队与多位专家、学者,解读本次展览的亮点与意义。
 
广东美术馆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画展开幕。 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 摄
 
现场“最重要的广东经典作品都来了”
 
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之际,广东美术馆就已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布展工作。美术馆全部12个展厅都成为本次大展的专场。展览分为“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艺术革命——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为时代讴歌”“弄潮擎旗——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创新创造再筑高峰”六大板块,重现广东美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
 
尽管展览主题、板块与北京站大体相同,广东站的策展思路却有更明显的地方特色。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北京站展览旨在呈现历史,按照时间线索对展品进行陈列,而广东观众则对这些美术家更为熟悉。“他们可能只看过名家的某一幅作品,却不了解他创作的另一面。因此,我们布展更突出艺术家个人的连贯性与系统性。”王绍强说。
 
中国美术馆的圆厅里,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林风眠等21位“广东美术大家”的巨幅照片,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这一次,同样的场景将在广州美术馆一楼长廊“上演”。与此同时,美术馆首层还将特别开放两个展厅,作为21位“广东美术大家”的展览专区,以深化市民对艺术大师的认识。
 
“我们对广东美术馆的展厅非常熟悉,但要举办体量如此庞大的展览,面临的困难并不小。”王绍强向记者介绍,广东美术馆的展览面积只有中国美术馆2/3,全馆只能展出300多件作品。为了让广东观众尽可能欣赏到名家佳作,北京站展出的大部分展品将来穗,在广东美术馆分批展出。首期展览为8月4日-8月20日,二期展览为8月22日-9月5日,总共将展出约500件广东美术百年精品。
 
“这次最重要的经典作品都来了。”王绍强表示,广东站展览得到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美术机构的支持,其中40多幅精品出自中国美术馆馆藏,包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关良《白蛇传》、廖冰兄《自嘲》、关山月《绿色长城》等。它们大部分是首次“回家”与广州观众见面。
 
“中国美术馆借出如此之多的作品,到其他省份的专题展览展出,实在前所未见。”广东美术馆副馆长江郁之说。
 
北京站展览用AR技术让名画“动起来”,博得不少市民的青睐。“广东站也延续了这一展览形式,每幅重点作品都制作了AR特效。”王绍强表示,观众还可以通过APP的“虚拟展馆”观展,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展陈效果。这也是广东美术馆对“虚拟展馆”的首次应用。馆方将以本次大展为契机,实现数字化展览的升级。
 
聚焦推动“百年美术的广东现象”再认识
 
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期间,京城的著名美术评论家们注意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背后凝聚着当代岭南美术后人对前人经典的一份敬畏之情。一方面,大展是广东美术界多年来对地方美术史研究成果的综合呈现;另一方面,美术理论家们也注意到,广东美术百年的学术价值突破了一个地域美术研究的范畴,应该放在中国近现代美术转型的整体格局去考察。
 
本次大展总策划、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总结说:“百年大展最重要的意义是,它向全国美术界展示了广东美术在过去一百年来对中国美术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广东美术家找到了一条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路径,他们立足中国传统艺术,不断吸收、融合西方艺术成果,不断改革创新,成为中国美术向现代转型的‘助推器’。”
 
近年来,在大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的主持下,广东美术界曾针对黎雄才、杨之光、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等个案,策划多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展览活动,揭示出广东美术家在百年中国画变革中极具典范意义的探索。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学术准备,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在京举办期间,引发了全国美术理论界的关注。他们关注的不仅是广东百年来丰硕的艺术杰作,更重要的是“百年美术的广东现象”。
 
“‘其命惟新’,一个‘新’字概括广东美术百年的精神恰如其分:百年来,广东美术界不仅作品新,而且思想更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说,广东美术大展向人们揭示了何为经典,以及经典诞生背后的思想力量。在历史前行的车轮中,广东美术始终与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联。无论是西画社团倡导的洋画运动,岭南画派发起的国画革命,还是新兴木刻运动的蓬勃发展,新中国美术的建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突破……广东美术工作者每一次革新都撬动中国美术格局,体现其致力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担当精神。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革新的思想又是以美术教育为载体展开。艺术与教育就如一对孪生兄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赖荣幸发现,广东近现代美术的先驱者大多参与到现代美术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来。在21位“广东美术大家”中,就有超过3/4曾经长期在美术学校工作。这一现象为中外美术史所罕见。
 
这些身兼艺术家与教育家的大师当中,有的在本土发展,有的长年在外省工作生活,还有来广东发展的外省名家。“他们为近现代广东美术的中西交汇、南北交融以及思想碰撞与革新提供了温床,培养了一大批有传承精神和革新思想的艺术人才,助推广东美术走向全国、融入全国,书写中国美术史的广东辉煌篇章。”赖荣幸说。
 
动向广东美术将更多“走出去”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吹响的“集结号”,使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广东名家传世之作得以向公众集中展示,引发了国内重要美术机构对广东美术收藏的关注。中国美术馆专门开会研究,决定从大展中收藏一批广东美术家的重要作品,未来计划将会加大对广东美术的收藏和研究力度。
 
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雁雄指出,好的经典作品如果束之高阁,就无法起到传播教化的作用;让经典作品直面公众,让人们在致敬经典中增强自信、启迪思维、再创经典,才能体现前人美术遗产应有的时代价值。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提出,百年辉煌之后的广东美术如何能创造新的辉煌?他给出了一个建议:“广东的美术走向北京、走向全国,这是一个思路。未来,广东美术经典是否可以进一步走出去,甚至走出国门?或许可以给未来中国文化、美术的‘走出去’带来启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视自己的历史,是其文化自信的根本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百年大展的‘抛砖引玉’,带动全国更多地区一同展开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李劲堃表示,未来几年,广东省美协计划加大与内地其他省份的艺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宣传广东美术的成就。广东美术将更频繁地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向更多地方的观众展示、分享广东百年美术的成就。
 
对于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成功举办,李劲堃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中国近现代美术这一篇章中,广东美术保留了大量的重要证物和历史证据。”李劲堃说,“我们知道,近代以来,广东从艺术观念技法的‘输入方’转变为‘输出方’。至于区域文化的输入与输出如何进行,我们又通过大展的举办发现了不少新材料、新视角,留待未来进一步研究揭示。”
 
面对省内美术资源的布局,李劲堃也提出了新的思考。他倡议对岭南画派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作为陈列广东20世纪前期的美术作品的“历史馆”,同时筹建专门陈列现当代广东美术家作品的“岭南画派纪念馆(当代馆)”。他还透露,未来几年,广东将成立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还计划出版完整的广东近现代美术丛书。“我们计划,吸纳全国各地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精英,力争让广东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展示的重镇。在我的设想中,未来广东要成为全世界要了解、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人,不得不到的地方。”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专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加大馆际交流摸清广东美术“家底”谈策展借百年大展探索馆际合作空间南方日报:这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美术馆承担了中国美术馆的策展工作。策展期间遇到了哪些挑战?这个过程又带来哪些收获?王绍强:
 
“广东美术百年”这个概念的时空跨度非常大。大展学术委员会从中提炼出六大主题和21位“广东美术大家”,还要根据中国美术馆的建筑特点来规划具体展览内容。我们将展品放进展厅,要既体现展览的逻辑性,又能兼顾艺术美感,这就需要系统的测量工作。从大展开幕前三个月开始,我们前前后后对中国美术馆进行了三次测量。其中圆厅的设计最难。我们对空间进行改造,将它开辟来作为21位“广东美术大家”的展示专区,呈现出最终的展示效果。
 
广东美术馆给外地美术馆、特别是国家级美术馆策划如此大型的展览,尚属首次,我们遇到的挑战可想而知。展品的保险金额高昂。我们对展品运输同样做足安全措施,交由专门的艺术品运输公司操作,采用恒温恒湿的集装箱进行运输。能够参与举办这样一场全国性展览,机会是非常难得。我们对布展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记录,将在展览结束后编辑成书,为日后策展提供参考。
 
南方日报:本次大展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美术馆的支持,广东美术馆与各地美术馆之间未来还计划开展哪些领域的交流?王绍强:
 
目前,国内美术馆之间的交流是不够的。过去,我们不太清楚其他美术馆究竟藏有哪些“家底”,也不知道双方存在哪些合作空间,这也影响到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每个美术馆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不了解同行的馆藏状况,我们也很难找准自身定位。此外,美术馆展品如何借出、归还、管理,交流机制如何建立……还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
 
不过,美术馆馆藏不能束之高阁,需要更频密地进行跨地域的馆际交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美术馆的共识。这次百年大展的举办,也让我们对参展美术机构广东美术藏品的“家底”进行了一次摸查。广东站开幕式当天下午,我们将在广东美术馆举办“馆际合作与藏品交流”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美术馆业内专家、学者,分享本次大展的馆际合作经验,探讨如何盘活国家藏品资源,构建地域美术史,共同筑起国家美术领域的新高峰。
 
目前,广东美术馆已经与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广西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建立良好的交流基础。我们将会根据各自藏品的特色,共同开展专题化研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
 
谈定位广东美术馆须赶上同行发展步伐南方日报:百年大展结束后,展览成果有没有可能长期陈列?王绍强:
 
这次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对广东美术脉络进行非常全面、系统的梳理,参展作品反映了广东美术的基本面貌,也为广东美术的研究掀起了高潮。中国美术馆就此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希望增加一批广东美术藏品。作为广东美术馆的负责人,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这体现国家对广东美术研究的认可与支持;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广东美术馆的收藏、研究工作跟不上国家的步伐,那就非常可惜。
 
坦白地说,这项工作单靠广东美术馆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上海中华艺术宫的建筑面积约有12万平方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约有7万平方米。广东美术馆承担着与上海两家美术馆相同的功能,但建筑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米,此外还面临场馆老化等问题。要对广东美术百年精品进行长期陈列,我们还需要兴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符合未来艺术形态的当代美术馆。我们对这项工作要有紧迫感。
 
南方日报:本次大展也展出了不少新世纪以来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本土青年艺术家的扶持方面,广东美术馆将如何布局?王绍强:
 
梳理历史,是为了更好面向现在和未来。开放、创新的精神,对今天广东美术发展同样重要。公立美术馆对整个美术领域,都会起到方向性的引导作用。我们现在每办一场展览,都会对相关文化艺术事件进行深入研究。除了对历史梳理、研究外,我们还要开展对现在和未来的探索。扶持本土青年艺术家的发展,探索新的艺术形态,将是广东美术馆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相关成果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通过艺术事件进行展示、交流、传播,在国际上形成良好的共振和互动。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