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南方杂志】H5丨穿梭百年广东美术史 那些曾被遗忘的大师

录入时间: 2017-08-07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今起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约500件广东美术百年来的精品佳作集结“回家”与市民见面。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展期:2017年8月4日至9月5日
展厅:广东美术馆1-12号
 
第一期:8月4日-8月20日
第二期:8月22日-9月5日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凭有效证件免费入馆参观)
 
展出半个月,3万多人次进场参观……轰动京城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近日载誉“回家”,约500件佳作今起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这批经典作品“回家”,将广东百年来丰硕的艺术成果与美术史研究系统地呈现给广东人民,是对广东美术“其命惟新”的历史责任感的传承,同时也是对京广两站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与汇报。 
 
回顾广东美术史,从1916年到2016年,大致可分成20世纪上半叶、新中国前30年、新时期四十年三个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东美术始终与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历程紧密相连,也呈现出了不同时期各自的特点——
 
 
 
 
 
 
 
曾被遗忘的广东美术大师
 
本次广东百年美术大展首次评出了广东美术百年史上21位大家: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风眠、关 良、方人定、司徒乔、赵少昂、李 桦、王肇民、胡一川、黎雄才、关山月、廖冰兄、赖少其、黄新波、罗工柳、古 元、杨之光。
 
这些名家大师以创造性和思想性标示出时代的先声,在关键的节点上推进了艺术史的发展,他们的名字也因此标举出一个时代的高度。其中除了像高剑父、高奇峰等早早蜚声海内外的美术大师,也有像李铁夫、王肇民这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在早期声名鹊起。虽然他们艺术成就颇高,但他们的实力却一直到人生后期才被广泛了解、认可、传播。
 
隐形翘楚李铁夫
 
李铁夫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当仁不让地享有多个“第一”:第一位留学欧美学习西方艺术的学子;第一位真正掌握了西方油画技艺的中国艺术家;第一位可与西方大师媲美的中国艺术家;国际画理学会第一位亚洲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第一位投身民主革命的艺术家……
 
李铁夫
 
早在十九世纪末的1885年,李铁夫即前往欧美攻研西方艺术。近20年后的二十世纪初,才陆续有李超士、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冯钢佰等等一大批人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然而,李铁夫对中国油画的贡献,并不是时间次序意义上的“中国油画第一人”可以涵盖的。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却未能得到重视,他的名字及成就只是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鲜为人知。
 
李铁夫曾经说:“我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艺术;二是革命。”他终身未娶,孑然一身,没有资产家当,仅有书画相伴。
 
李铁夫原名李玉田,改名“铁夫”,与他的情感伤心史有关,也许还是导致李铁夫终身不娶的缘故。一生没有家室,没有财产,没有官禄,只有一麻袋画。
 
李铁夫是反清革命者,自然也是反康梁保皇派者。1907年,李铁夫在纽约曾与一位华侨少女秋萍热恋。她父亲是顽固的保皇派人,坚决反对女儿与革命党人结合,背着李铁夫强迫女儿嫁到西部加州。李铁夫为此大病了一场;李铁夫作为黄种人艺术技艺超群,还获得了副教授的职位。嫉妒他的人设下圈套,让一个白人姑娘主动和他谈恋爱,当李铁夫深深爱上她时,却遭到无情的抛弃。李铁夫受到打击,一度精神失常,穿奇装异服奔跑于大街。直至接到孙中山的一项重要任务,李铁夫才又振作起来,并为消沉而愧疚,作了一首诗:“故国方遭劫,男儿志未舒。羞为爱情误,当作铁丈夫。”下面签了“铁夫”二字,从此便以“李铁夫”为名。
 
1946年,李铁夫在广州举办画展,在展厅外写了一条横幅“同胞们,快来看啊,错过了就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油画了”。
 
李铁夫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怪人”:其一、拒绝给名流政客画像,宁愿挨饿;其二、终身未婚;第三、每天坚持背起画囊到外面写生作画,常年乐此不疲。
 
李铁夫是一个极为和蔼的老人,晚年一直保持喝茶的习惯,而且每顿饭都要亲自写菜谱。一顿饭吃完后,一些人总找机会“偷”菜谱,成为收藏其笔墨的主要途径。
 
李铁夫在香港的晚年生活并不好,别人求上门来买他的画可是他不卖。但是他对狗肉有特别的喜好,很多人便用狗肉来换取他那难以求得的水墨画和书法作品。
 
《未完成的肖像》 李铁夫 61x48cm
 
寂寞画师王肇民
 
王肇民是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原籍安徽萧县。1929年入杭州艺专,参加进步团体“一八艺社”,上世纪30年代辗转北平、南京进修,抗战初期参加新四军,后在重庆、南京、武汉等地担任教职。1951年起执教于中南文艺学院,1958年该校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1987年被聘为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东水彩画学会顾问。200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王肇民
 
王肇民一生未涉仕途,不善交际,画的又是“冷门”,这使得他一度在世人心目中留下矫矫不群、不问世事的形象。随着其生平资料的不断发掘、梳理,这一点正逐渐得到重新认识。
 
他在广州美院做了三十多年普普通通的教员,已在清淡寂寞中度过了几十年。他的作品没有多少获奖的殊荣,在以往的展览中,甚至常常连入选参展的机会也没有。在广东美术圈内,知道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画家,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却近乎“0”。在《自笑》—诗中,他为自己勾画了这样的一幅自画像——“自笑当官无媚骨,不衫不履亦悠哉。春回南岭观海去,夜入西江泛月来。死莫须留驼马冢,生何尝羡栋梁材。文章千古事谁识,白眼相看未可哀。”
 
1951年,王肇民赴武汉担任中南文艺学院教员,1958年,随校南迁至广州美术学院,任油画系素描教师。当他终于要结束半生漂泊,开始稳定下来时,他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已有一定造诣的油画,开始转投“冷门”水彩。水彩画从来不是热门,王肇民则因为“人皆不学,我固学之”。对此,他的解释是受到了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启发:人取我弃,人弃我取。“人家都不画,我坚持画,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颜料,对融入中国优秀传统的发展空间很大。”
 
大叶紫薇 王肇民  54cm×39cm
 
王肇民曾说过:“在画途上成功的人,多属于坚强的人。”他本人就是最好的范本。上世纪80年代,年事已高的他身患脚跟骨刺、白内障等疾病,仍借开会、讲学、参观之机,不放过任何写生机会。1982年,他在镇江被一辆汽车撞倒,腿部受伤,头部撞了一个大口子,当场就晕过去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便安慰肇事司机:“你不要怕,我不会为难你的,我也不会死!”司机十分感动,赶紧送他到医院治疗,又在十多天后特意买了一筐苹果前来探望。重伤初愈的王肇民歪躺在床上,照着苹果一气呵成地画了一幅作品——这幅画就是经常出现在其展讯及画册封面上的《礼品》。
 
出院时,王肇民头部刚刚拆线,走路依旧一瘸一拐。在半晕眩的状态下,他又在南京、镇江一带顽强地完成了《明故宫遗址》等风景佳作。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水天一色,气势连贯的海门沙角,还是清寒幽静背景中的苍劲老槐,抑或是密林深处的世外人家,画面无不洗净铅华,爽利自然,流露出“天地真空阔,一萍可状吾”的旷达与磊落。
 
1997年春节,画完最后一张《玫瑰花》之后,即将年满90岁的王肇民终于放下了画笔。2001年11月,他生前最后一次个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一年半之后,2003年4月22日上午,95岁的王肇民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与世长辞。
 
 
 
 
整理丨林琳 卢洁萍(实习生)
H5制作丨卢洁萍(实习生)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