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羊城晚报】艺术如何介入乡村建设

录入时间: 2016-10-20



  曹原铭《万安村教堂和她的看门人》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洪丹妮
  10月14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单元之“进入乡村:拯救与共生——当代艺术展”于广东美术馆展出。
  展览集中呈现了陈胄、曹原铭、郭国柱、黄于纲、黄道明、厉槟源、刘成瑞等多位青年艺术家关于乡村问题的艺术创作,他们或对乡村问题进行反思和提问,或探讨自我生存经验与乡村记忆的关系,或成为这个时代乡村变迁的忠实记录者,每一个独立的艺术个体都以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对我们今天正在发生的乡村问题予以了回应。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五工作室在贵州苗寨进行的“介入乡土”的教学实践,同时也对近年来重要的“艺术介入乡村”的案例如渠岩、靳勒、左靖、林正碌等艺术家的乡村实践进行了文献性的梳理。
  据统计,在2005年至2009年年间,中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国家如今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平均每天消失20个村庄。郭国柱《堂前间》拍摄于他的故乡迁村期间,镜头记录不同家庭遗留的生活痕迹,重塑着我们对往日生活的想象。
  艺术家厉槟源在家乡继承了父亲的0.1亩土地。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决定在归属他名下的土地上来一次“了断”,他通过腾空跃起和坠落摔打,试图用身体来开启一个跟父辈之间的对话空间。最终在1个半小时后,在土地里不断摔打中筋疲力尽而达成和解。
  近年来,乡村建设的话题在艺术界备受关注。艺术家欧宁与左靖发起的“碧山计划”伴随着讨论和质疑,在2016年落下帷幕。就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展览策展人秦博。
  访谈
  羊城晚报:乡村建设的话题近年一直在艺术圈很热,你希望今天的展览达到怎样的效果?
  秦博:做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想单纯地展示更多的可能性,艺术和乡村这两者之间的可能性。不管是乡村的人出来的,还是城市的人去做乡村的艺术,还是城市的人用艺术的方式去改造乡村。乡村的话题在这几年都非常的热,在艺术家的层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方式。其实我觉得艺术和乡村的关系更多的是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城市人怎么去看待乡村这个话题,乡村的人进入城市后,他自己对身份的判断,进行一种反思,体验,我觉得他的价值应该在这里。
  羊城晚报:国内艺术领域现在不少人都在关注乡村话题,你选择他们的角度是怎样的?
  秦博:真诚。我举一个例子,厉槟源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他对他父亲,他对他这片土地,他对他自己身份的一种强化与消解,这个东西如果是没有在自己身体里面产生过,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话,他是做不到向他作品这样的真诚度的。
  第二个,就是他们的项目很持久,如果他们仅做一年两年,或者说他们做的作品达不到持续地讨论自己的身份,关于乡村改造的建议,达不到这种提问的力度和持久性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艺术家不会被选入这个展览。正是因为有这种持续的,重复的,甚至是这种不断地发问,我才能关注到他,大家才能关注到他,他的作品才能更真诚。这两个标准,已经很高了。
  羊城晚报:此前“碧山计划”备受关注,今年失败了。如果此次展览发生更早一些,你会将之纳入展览吗?
  秦博:毫不避讳地说,“碧山计划”是一个比较失败的计划,或者一个比较失败的经验,但是一个失败的经验,它也是有价值的。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为什么失败,可能就源于它不接地气,甚至就用一个比较书面语说,他用精英知识分子的想法和做法,去进行所谓的乡村改造,那他注定失败。
  我虽然没有去过碧山,但是我经常去安徽,我发现当地人往往是无利不谈的。当艺术家去到乡村,会为当地人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是很重要的。如果它仅仅是做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或者说仅仅去做一些关门造车的东西,那换了任何一个人可能都会排斥。这样的做法放在任何一个地方注定失败,所以说我认为他的破产是因为做法问题,又或者说这个路线并没有贴近群众。那么恰恰是这样,才会给后来人或者说以后的千千万万个欧宁与左靖带来一种挑战,他们能不能成功,还不知道。
  羊城晚报:在文化领域,似乎艺术圈会对乡村问题特别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秦博:其实很简单,在艺术史上中国艺术家有士大夫情结,也有归隐山田的情结。其实我觉得做这个展览,有很多问题。讨论乡村的话题,去做乡村的改造,都是用艺术的方式,那么村民是否能接受这种艺术的方式?这是第一。其二,当艺术家进入乡村的时候,那城市和乡村是否会产生一种激烈的碰撞,那么怎么去调和这种关系,这个我觉得也是艺术家参与乡村话题产生的一种价值。第三,展览并没有在乡村呈现,而呈现在一个美术馆。其实是可被批判的,甚至是非常多的漏洞,尤其是道德上,因为美术馆是一个权力机构。很多人在不了解或者不观看这个展览的时候,他会觉得我们是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去整理乡村。但是没有办法,这是我的工作。
  羊城晚报:通过类似的展览,这些问题有所缓和,甚至和解吗?
  秦博:和解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乡村的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大问题。因为从建国前一直到建国后,中国人一直在解决乡村的问题,不管是乡村的经济还是乡村的建设,如果它可以和解,它可以调节的话,也许大家就不会去做这个话题了。也正是不可调节的这种所谓的挑战,大家才会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话题中。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