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中心 / 资讯 / 2018

视频 |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呈现传统的当代生命力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短片

中国传统在当代语境中生命力何在?当代水墨展还有哪些新的可能性?于2018年7月1日开幕的“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回答。

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并独立策划,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孙晓枫任策展人,朱友舟任学术顾问。受邀参加本次展览的不仅有史金淞、郭工、武艺、靳卫红、王犁、秦艾、单鼎凯、秦修平、施立刚、鲁大东等当代水墨、书法的实践者,还有文人工具的制作者,诸如李小平、贡斌、伦少国等工艺家,此外,展览还向刘山、林瑞毅等藏家、机构借展了文人空间的物件及陈设。

众多来宾参加了此次开幕式,其中,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王绍强,本次展览策展人孙晓枫,艺术家代表王犁先后致辞。王绍强馆长表示,在一切都高速发展的今天,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展览,回归对笔墨纸砚、回归对传统技艺及其价值的关注,以此重新挖掘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命力。孙晓枫也强调展览在媒介探讨方面的崭新角度,并提示大家关注传统在当代蕴含的能量。王犁也作出了回应,认为传统的价值需要被重视。

展览为当代水墨展开辟了崭新的角度,通过“笔墨纸砚”回归到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中去,在探讨“笔墨纸砚”的流变中,重申工匠精神的意义,同时以此重思当代语境下的“文人”身份和传统文化建构问题。

展览不仅在思考角度上回归对媒材的关注,同时在艺术家选择和呈现形式方面,也打破了单一的方式。此次“笔墨纸砚”及文人书房整体场景的呈现方式,作为对近年来考古学界强调考古现场整体保存之重要性的呼应,在博物馆的文博类展览中已不鲜见,而本次展览将这一形式置于美术馆当代水墨的展览空间中,其用意并非像文博类展览那样强调展品悠久的历史性,恰恰相反,展览试图呈现一个鲜活的、行进中的当代文人生活之完整场域。

“ʻ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ʼ对谈会:读书与读物”也在同日举办,在展场营造的书斋式空间中,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对谈学术主持王绍强,策展人孙晓枫,本次参展的刘山、王犁、郭工一起,围绕“读书与读物”展开对诸多问题的探讨。

在对谈最精彩的部分,嘉宾们从不从角度讨论了此次展览的意义。王绍强馆长认为应该更深入地谈中国文人及其身份的问题。以身边的事物和工具出发,思考背后文化生活的属性,此次抛出这样的话题,不希望立即得出结论,而是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策展人孙晓枫也认同这种观点,在学术层面需要通过笔墨纸砚所谓的工具介质,引申到后面庞大的传统体系的存在。刘山作为此次展览空间陈设的参与者,给予了充分回应,并详细分享了他关于书房的经验和想法,他希望此次搭建的空间可以成为连接艺术和生活的桥梁。王犁从城市变迁的角度作出回应,他觉得20世纪不停顿的社会波动和西方文化东渐,我们几乎忘记这些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审美趣味,笔墨纸砚的展览用现代社会公共空间展览的方式推出了一种传统文化的趣味。郭工则从哲学角度分析并区分了“物”和材料的概念,进而解释此次展览讨论笔墨纸砚的真正意义。嘉宾们的讨论,对于为何本次展览要搭建一个“书房”、我们在当下如何看待书斋以及其中的物、回归对“笔墨纸砚”的关注有什么样的意义等问题的解读提供了多种视角。

广东美术馆试图通过这一展览,揭示“当代水墨”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象牙塔中的书面学术问题,它还真正活在当代文人、艺术家、收藏家运用“笔墨纸砚”进行创作、生活、审美的日常空间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画传统并未“穷途末路”,而依然焕发着生生不息之当代精神。

本次展览将展至2018年7月22日。


△广东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王绍强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孙晓枫致辞


△艺术家代表王犁讲话


△开幕式嘉宾合影

 
△学术对谈会现场


△艺术家鲁大东现场书法表演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划 / 梁洁
文字 / 曾睿洁
图片 / 林志豪 周彦钊
编辑 / 丹妮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