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和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
倒计时最后2天这场近一个世纪的对话
即将拉上帷幕
经过20余天的展出
广东美术馆收获了超过5万的观众量
大批艺术爱好者、青年艺术家和学者、广大市民都前来观展
为广东美术馆的观众生态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展览收到了哪些反馈?
众多学者和老师对展览进行了点评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馆长):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向来秉持着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教学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影响广东乃至中国画坛格局的艺术家。希望毕业生能秉承先辈们对艺术的执着,树立明确的艺术目标,理性思考未来艺术的创作和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希望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和广州美院本科毕业作品展这两个展览共同营造的语境下,为学者、专家及观众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以更好地充实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为今天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借镜。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现场
吴瑾(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生吴子复之子):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历史和重要性长期被忽略,加上学校培养的学生几乎都没有继续留在广州,这段历史一度面临着销声匿迹的危险。所以说广东美术馆收集这些文献资料收集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广东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秉承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优良传统,与社会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更具开放性和自由度,不要让青年艺术家闷在象牙塔里学习和创作。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现场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引入了西式美术教育,同时又不乏传统的私相传授模式,为现代广东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后来成立的中南美专(即现在的广州美术学院的前身),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是其美术教育的一种延伸与扩展。他们培养的美术人才,不少人后来成为二十世纪广东美术的中坚力量。在当前语境下重新梳理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借鉴、传承与发展。他们所倡导的创新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希望未来的广东美术教育也能传承其革新精神,在主流美术界继续发出自己的声音,培养出更多重量级的美术大师。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现场
陈滢(原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公立美术学校之一,也是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开山。当时是以现代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架构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有着非凡的开拓意义,但以往的研究(特别在全国)很不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形态,在注重今天的“新成果”之时,应该认识历史是有内在的延续脉络的。因而重新认识广东美术教育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美育历史上的前驱性、先进性、现代性是非常必要的。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
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毕业展是一个学生经过四年学习开始绽放的初始,也是他离开美院之前创作成果的呈现,更是他走向社会的开端。每年毕业季都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时间段,成长、告别、忘我的准备都凝聚在作品里。从入学的懵懂,到四年之后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技能和审美的人,艺术成为学生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他还认为此次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毕业作品,为学生提供了链接社会的渠道,最后他希望此次展览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艺术创作上的成长和蜕变。
张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本届的毕业创作作品,不仅仅自足于艺术语言形式上体现传统绘画的理法、意趣、艺术规律和前人的风范,而更多注入了人文关怀,以及艺术本体语言在当下语境中的多维度尝试,并从学理中感悟前人智慧的同时,展开自身心灵训练……他们根据个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感受,创作出基本功扎实、内容健康、构图完整、立意新颖、有现代审美情趣的作品。虽然仍有生涩之处,但具有朝向经典“打进去”和“打出来”的意识,是可喜的发展趋势。
△中国画学院展览现场
刘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助理):
展出20多天以来,我们收到的反馈基本是正面的,我个人也觉得整体水平有所进步。而且今年油画系的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的作品完整地呈现。另外,这次毕业展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展陈方式,因为油画系有五个工作室,按照以往会分工作室进行展示,但这次展览我们是根据展览效果和需求布展的,最后的整体效果大家都很满意。展览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些发展的机会,有比较多的画廊和艺术机构想找他们合作,我也给了他们一些参考意见,希望他们毕业后能有更好的发展。
△油画系展览现场
邓耀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我们收到了各方的意见,整体的反映都是非常正面的,校内和校外的评价都很高。从个人来说,我对此次版画系的展览和作品非常满意,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够带出整体水平这么高的一届学生我感到很欣慰。此次版画系本科的毕业创作与其它系相比,有自身的优点。版画系学生的作品既立足于版画自身的传统,同时又借助新媒介、新技术以及新观念,进行了新的延展。这使得作品的整体面貌摆脱无根、形成与时代和当下紧密相连的状态,因此能让观众们觉得深厚的同时又很接地气。
△版画系展览现场
冯峰(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
展出以来我们收到的反馈非常好,很多媒体都对我们进行了采访,部分同学还通过毕业展得到了更多的展览和发展机会,各界对实验艺术系的展览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肯定。我们系今年是第四届毕业生,每次毕业展我们都在不停地调整、学习、进步。这次展览我觉得有很大的突破:一是具有主题性和故事性;二是实验艺术系的海报能够与主题融为一体。其次,这次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我们系是一个独立的展厅,所以特别像“展中展”的效果。这一届的学生形式和技术语言多样,很多人评价我们系展览的“内容最丰富”,“最像策划过的展览”。
△实验艺术系展览现场
陈朝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专业主任):
很多专业画家看了我们水彩专业的展览以后,普遍觉得水彩作品的面貌多样,看点丰富。具象的、超写实的、综合实验等等风格都有。不管是传统路径还是更为当代的综合实验作品,都发挥了各自的视觉与研究方法,阐释着当代语境下的个人诉求。多样和自由的表现与我们学院本身在绘画观念、媒材语言、题材领域等方面的改革和拓宽有关。这种变化使学院对水彩在观念上越来越具有开放的姿态。学院指导教师具有不同艺术主张,他们也积极发扬不同工作室多元的精神理念,鼓励和激发学生释放出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呈现新时代学院精神的艺术探索与追求。
△美术教育学院展览现场
樊林(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
这次艺术与人文学院的展览展出后,首先是学生们感到骄傲、自豪。其次,对于美院师生甚至普通观众来说,这次展览至少打破了他们的某种成见,他们也由此开始理解艺术与人文学院的教育。在我看来,作为毕业展,怎样用一种既完整又有内部逻辑,并且视觉和文字相互密切联系的方式呈现很重要。首先一定要去除“把论文以完整的文字形式呈现在展场”的观念,我认为这对阅读者、观看者没有帮助,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提炼视觉才是有效的。当然此次展览能够获得好评,与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有关,参加这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上与我和吴杨波老师沟通较多,他们本身对做展览也很感兴趣,会借助其他专业同学的智慧和支持,因此即使布展过程中遇到困难都顺利消解了。
△艺术与人文学院展览现场
策划 / 梁洁
文字 / 曾睿洁
图片 / 梁洁 林志豪
编辑 / 刘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