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深入探讨传承和创新议题
2018年3月23日下午,由广东美术馆和浙江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于广东美术馆开幕,对谈活动“中国式风景:重读传统、当代和艺术”于同日举行。
展览和活动响应十九大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号召,对当代水墨状态及相关的传统复兴、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担任学术主持,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担任展览总监,项苙苹任策展人。共展出26位艺术家的100余件作品,以立足笔墨传统继续探索创新的传统型,从西方现代艺术出发进行改革试验的现代型,超越笔墨甚至水墨、使用多元媒介加以拓展的当代型三条主线,立体地呈现中国水墨在当代的嬗变,同时也充分展现传统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展览总监,王绍强在学术深化上为本次展览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他介绍到,广东美术馆早在2016年就举办了“当代语境下的多位思考——广东美术馆2016策展人论坛”,此次展览应用论坛开创的人才机制进行整体筹划。他还强调,中国当代水墨问题是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同时也与传统文化复兴密切相关,广东美术馆有必要充分运用创新机制为学界呈现更有高度的展览。展览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思考的可能性,并非旨在给出确切的回答。
策展人项苙苹非常明确展览的取向和目的,她表示山水题材很重要,希望通过对山水题材的当下发展演变和三种水墨道路的梳理,促使大众进一步思考促使大众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当代、什么是当代艺术以及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和内涵加以重新讨论和界定,表述当代和传统、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并以此鼓励对当代艺术的中国式语法和逻辑的探索。
理论家、批评家冯原,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孙晓枫在发言中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随后冯原从分别从展览与两种传统的结构关系、孙晓枫从视觉效果和作品选择方面肯定了展览对当代水墨的梳理意义。
谈及传统与当代,参展艺术家张羽、谭勋、黄致阳,艺术家江衡感触颇深。他们的创作思路并不相同,但他们都在对谈中表示,思考、处理甚至表现二者的关系,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数十年来,广东美术馆始终将中国水墨的当代现象和问题置于中国艺术研究体系之重要位置。围绕上述问题以及更多的水墨议题,广东美术馆先后举办多次大型系列展览。近年的探索,如2016年举办的“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变相——水墨的维度”,更多地回到“当代水墨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上去。此次展览则在“当代和传统、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维度上,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
广东美术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在学术层面为后续的当代艺术研究提供一份水墨实验领域较为全面而综合的文献史料,更进一步深入探询中国水墨的历史内涵、发展文脉以及当代演绎的多种可能性,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次展览将展至2018年4月26日。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致辞
策展人项苙苹致辞
理论家、批评家冯原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张羽致辞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对谈现场
对谈现场
展览现场
文字 / 曾睿洁
图片 / 韦昌鸿 吴俊贤
编辑 / 丹妮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16:45开始清场)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二沙岛):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