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与温度——林毓豪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2017年 2月21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广州雕塑院和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协办的“质朴与温度——林毓豪回顾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2017年是林毓豪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作为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雕塑学会的早期会员,林毓豪先生是广东雕塑家群体里的中坚力量,为中国雕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黎明,海南省文体厅副厅长宁虹雯,海南省文联副主席兼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阮江华,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梁明诚,广州雕塑院院长、雕塑家许鸿飞,广州雕塑院书记何潮云,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雕塑家陆增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等嘉宾以及广东美术馆副馆长邵珊出席了开幕式。
林毓豪(1940 - 1997)出生于海南黄流镇。他是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美术专业从业者,一生热爱雕塑和绘画,活跃于上个世纪的七十至九十年代。受时代的影响,他的艺术语言深受俄罗斯及印象派影响,创作题材主要面向于平凡的老百姓和民族英雄式的人物。他所创作的大量来自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物肖像,为他所创作的公共纪念性题材作品奠定了厚实的基础。除雕塑之外,林毓豪还涉足水彩画、国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门类,数量甚众。
林毓豪创作的大、中型城市雕塑和纪念群像有30多件,分别耸立在南京、广东、海南等地,代表作有:《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群像原稿、《鹿回头》、《新花》、《孙中山胸像》、《黄河英魂——冼星海》、《省港罢工》等。他生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粤海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海日书画研究会顾问、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海南大学客座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认为,林毓豪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沧桑与质朴。沧桑是历史感,质朴是艺术品格,而这些都来自他独有的雕塑艺术语言和技术手法。林毓豪这些充满他的体温和手感的雕塑和画作,能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一种改革开放年代的积极进取精神,这是林毓豪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他对于中国雕塑的无言的嘱托。
广东美术馆一贯关注和发掘20世纪本地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本次展览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林毓豪的艺术历程,比较系统地整合出林毓豪先生历经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之路和风雨人生。
展览将持续至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