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东美术馆看青年艺术生态,感受机构在当代艺术中的生产力量
  “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展开展
  “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展经过紧张筹备,于2015年2月11日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总策展人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参展机构包括美术馆、学院、艺术中心、艺术村以及实验空间等。开幕式吸引了逾2000人聚集广东美术馆广场参加新年首个展现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的话题探讨。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王林、著名批评家王南溟、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邵强、教授李正天、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范勃、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宋光智、Oct 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馆长凯伦•史密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刘礼宾、OCT北京馆学术总监董冰峰、99艺术网董事长兼CEO 杨凯、尤伦斯美术馆副馆长尤洋、广东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53美术馆馆长李琼波、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吴杨波、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负责人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陈侗、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罗天然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广东美术馆副馆长陈建宁、邵珊、江郁之等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致辞
  展览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广东美术馆认为机构作为游离于美术馆与民间的中介,其艺术生产的力量有时直接决定了当代艺术的前瞻性。这里所谓生产即是随着依托于机构的艺术创作、展览实践而获得的知识的产生。此次展览以机构为视角来展开对艺术生态的某种思想介入和知识生产的系统研究。这种勾描和研究的重点之所以聚焦于青年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是生动的、未定型的、行进中的力量,并且,其中不少机构的工作之一就在于培育这些新兴的成长者。
  广东美术馆策划此次展览,正是从机构出发,展现广州青年当代艺术,抽样选择了学院、小洲村、黄边站、广东当代艺术中心等为出发点进行艺术生态考察。其目的是让新生的、民间的艺术力量与国家美术馆发生关系,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广州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同时,从美术馆自身来说,对实验性、原初性的艺术创作进行抽样研究,进一步考察广州当代艺术生态的样貌,也是充分发挥美术馆研究职能和健全美术馆学术体系的有效途径。
  展览分为5个单元,分别是“学院超链接”(由胡斌策划)、“黄边时间”(由李耀团队策划)、“在小洲:你想/你能干点啥?——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由胡震策划)、“转换”(由李冠宇团队策划),以及“游走于虚实之间”(由wx团队策划)。展览现场观众反响强烈,几乎每个展厅中都挤满了观众。


  “学院超链接”单元策展人胡斌致辞


  展览现场
  在“学院超链接”单元中,广东美术馆选择以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及其他高校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为着眼点来勾勒学院以及因学院而起的艺术群落。“当代”作为一种思潮并不与学院割席而立,随着当代艺术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发展,当代艺术作为创作理念和价值理念已在方方面面融入到学院之中。本单元希望展开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梳理学院内部发生的艺术实验的延展关系。20世纪80、90年代美术学院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关系被重新讨论,在当代艺术的场域中,学院的因素如何被评估应该放在一个历史时段中进行审视。而我们所集中针对的是学院传统以及当下的变革对于青年艺术家生态的影响。其二则是与学院相伴随的各类艺术群落的兴起,它们与学院互补和互动,其思想和艺术生产资源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学院,同时在创作和交流形态上又区别于主流的学院教育体系。作为这两者的“链接”在艺术创作上的显现,我们便看到了图式绘画、叙事结构、感知体验以及跨界探索等方面训练的延展,展览现场所呈现的正是这些思维与行动的视觉结果,广东美术馆希望能清晰地展现具有学院气质的青年一代的艺术理想与精神诉求。


  “黄边时间”单元策展团队负责人李耀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的第二单元“黄边时间”,试图以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为对象,对其在过去两年的工作机制、实践轨迹、搭建的专业与社群网络、做出的成果和仍在持续更新的艺术生态培植试验进行梳理、回顾与呈现。通过时间的线索,以静态的艺术作品、工作文献、录音、录像为基础,结合动态的现场表演,还原艺术生产的工作坊现场,呈现黄边站的工作肌理与机构特质:一个基于特殊时间性的实验室的真实形态。黄边站作为民间艺术机构与广东美术馆的主题核心不同,所承担的公众教育与研究职能也相对较少,所以它可以更为自由随性地与艺术直接互通,换言之,它的存在可以让当代艺术在民间活跃起来并显示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在小洲:你想/你能干点啥?——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单元策展人胡震致辞


  展览现场的行为表演《喝茶》
  在第三单元“在小洲:你想/你能干点啥?——2015小洲艺术生态抽样调查报告”中,采取艺术作品配以艺术家采访的方式,通过对长期居留在广州小洲村的青年艺术家和相关机构负责人的采访,以及艺术家创作个案的展示,呈现小洲村独特的艺术样貌,探讨青年艺术家们如何在“机构生产”时代,在淳朴与商业的碰撞下的价值取向和自我表达。


  “转换”单元策展团队负责人李冠宇致辞


  展览现场
  “转换”作为第四单元主题,重点着力于进驻在广州的艺术家。工作室作为艺术家的创作场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它的存在与集结都在一步步地参与到当代艺术的发生模式之中。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并逐渐形成所谓的艺术区或者画家村,艺术家创作也逐渐从个体艺术行为转向集体艺术行为。广东当代艺术中心的成立不仅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场地,也让在此的艺术家集结起来,共同经历和验证艺术发展的风起云涌,期间便有了沟通与互设。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另一方面随着商业与市场的进驻,艺术工作室也渐渐失去了独立的性质。因此,在资本、市场合谋下的艺术家工作基地,同时面临着危机与希望,对这一部分青年艺术家生态的展现组成了艺术生态面貌的重要部分。


  “游走在虚实之间”单元策展WX团队代表邵君瑜致辞


  “广州当代艺术生态地图”
  依据此次展览的主题,最后一单元“游走在虚实之间”以机构为单位,研究地域环境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地域生态环境与人文状态是一个虚实转换的问题,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广州这个大环境下各个地域特性显著,每个被划分的小区域都具有各自的生态环境与其驻地当代艺术青年的人文状态。这一部分,与其说是从属于展览的第五单元,不如说它是整个展览的贯穿路线,整合着各个单元以及展览空间。“艺术生态地图” 这一贯穿整个三层楼的地图,标识出了不同艺术机构群体的地理位置,让此次展览各个独立的单元在时间与空间上有了合理的、序列性的依托。此外,还以“记录光”为投射、“光合作用生态研究”为感知,终其主旨,广东美术馆希望让展览各单元集结成有关联的因子,成就鲜活而直观的青年艺术生态全貌。






  展览现场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表示,广东美术馆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此次展览从青年艺术生态考察入手,通过抽样、观察、分析、参与等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勾勒出广东当代艺术生态的样貌,也提供了管窥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生态切面。此次展览所定位的青年群体,并非一个年龄段的概念,而是一个标志,即新生的、实验性且活跃性的代表。“广东美术馆为有思想、有理想的青年艺术家提供平台和支持,不仅是对机构的艺术生产和青年艺术创作价值的肯定,也希望借此改善资源聚集化的现象,并引导健康有序的当代艺术生态,从而保证广东持续发展的文化生产力。其宗旨正是要与当代艺术进行沟通与博弈,在对话和共享中,真实、全面地探讨广州本土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与本质。


  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持续至3月8日。
  广东美术馆
  文/刘丹妮 图/陈夏阳
  2015年2月11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白鹅潭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二沙岛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

Copyright©粤ICP备12071615号
本网站所有文献、素材,除特殊说明,版权均属于我馆所有。
白鹅潭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二沙岛馆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