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馆长解读】从机构生产看当代艺术发展

录入时间: 2015-02-16

  2月11日,“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展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收到观众的热烈响应和媒体的密切关注。开幕当天,展览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小编带着大家的疑问,特别请馆长为大家解读广东当代艺术的发展。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
  中国当代艺术的三个层面
  问: 您怎么看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以及国家美术馆在其中的角色?
  罗一平: 中国当代艺术的概貌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窥见,一是国家性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推广,它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公共文化属性;二是藏家、画廊一干体系在审视当代艺术时所做出的选择,这无疑会携带与生俱来的资本化倾向;三是游离于前两者之间,自主的、个体的自发性艺术机构。美术史告诉我们,一些非主流的艺术机构或群体,往往会生发出一股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这三者在艺术发展史中各自发挥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却缺一不可。其中民间艺术机构的力量尚且处于“低产”阶段。这里所谓生产即是随着依托于机构的艺术创作、展览实践而获得的知识的产生。机构作为游离于美术馆与民间的中介,其艺术生产的力量有时直接决定了当代艺术的前瞻性。


  采访现场
  从青年艺术生态看机构在当代艺术中的生产力量


  “广州当代艺术生态地图”
  问:您怎么看待广东目前的当代艺术现状?
  罗一平: 正如西方自主艺术机构的生成一样,国内散落艺术群体的形成同样受惠于资本的出场。从早期的缘影会、博尔赫斯书店到维他命艺术空间,再到现今围绕学院周围的艺术小片区、员村红专厂、小洲村村落及广东当代艺术中心、黄边站等自发性的艺术机构,不难看出,广州民间的艺术力量都在循序渐进地生长着。但如实来看,广州的民营艺术机构无论从规模、影响力还是活跃度上依旧没有北京、上海等城市来的激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机构群落,也没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起到广泛或突出的影响,更较少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艺术活动中。这与民营艺术机构基础薄弱、资源有限,以及学术定位不强等综合因素有关。因此,整合民间艺术机构、扶持青年当代艺术家与推动广东当代艺术密不可分。基于以上考虑,广东美术馆策划了此次展览——“机构生产:广州青年当代艺术生态考察”,从机构出发,展现广州青年当代艺术。其目的是让新生的、民间的艺术力量与国家美术馆发生关系,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广州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同时,从美术馆自身来说,对实验性、原初性的艺术创作进行抽样研究,进一步考察广州当代艺术生态的样貌,也是充分发挥美术馆研究职能和健全美术馆学术体系的有效途径。


  引导广东当代艺术走向
  问:广东美术馆策划此次展览的目的是什么?
  罗一平: 广东美术馆做这次展览有战略考虑,关系到美术馆如何把握未来广东当代艺术走向的问题。广东美术馆2015年即将做亚洲双年展,希望从广州出发,从海上丝绸之路的线索来看待艺术的交流和发展。这个角度看,广东本土当代艺术生态的展示比较重要,因此有了这次的展览。其目的是让新生的、民间的艺术力量与国家美术馆发生关系,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广州当代艺术的良性发展,此次展览的另一个目的即是通过考察广州当代艺术生态的样貌,以期与当代艺术进行沟通与博弈,在对话和共享中,真实全面地探讨广州本土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与本质。展览中,我们不仅希望展现广东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而且展示他们的生存状态。广东当代的生态中,有学院派的力量、有民间艺术家群体的力量、也有民营美术馆的力量,我们将各方力量聚集在一起。我们希望引导青年当代艺术家,如何把个人审美、个人的价值判断,在一个国家美术馆的公共平台上,进行合理、合度、有味道地表现。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也看到了广东当代艺术目前与北京、上海、西南等地的差距。但它的状态非常鲜活,我们希望借此让广东的当代艺术释放出更大的影响力。


  成就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健康力量
  问:广东美术馆这么大的平台给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做展览,您的考虑是什么?
  罗一平:有几个考虑。首先是广东美术馆未来对当代艺术走向的考虑。2011年到2012年,我做了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广东当代艺术家很少,尤其是能进入国际当代艺术视野的更少;另外,在这一批很少的人下面,第二梯队几乎没有,这些年轻艺术家究竟在哪里?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所以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一直试图去关注那些刚出头的艺术家,希望能发现他们的潜力,作为我们的培养梯队,然后再推向全国。但最终能纳入我们策展人眼中的年轻人几乎没有,所以这个项目一直没能实施起来。
  现在我们马上要做亚洲双年展,我们的定位就是要能从广州出发去看世界。这时广东本土艺术的呈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我们美术馆一直同广州本地年青艺术家往来不多,美术馆像是架在高层上的建筑,没能扎在根基上。这时我就意识到问题可能不仅仅是我们能否推出艺术家,而是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青年艺术家有一个了解,所以我们这次做了这个考察青年当代艺术生态的展。


  问:这次选取的角度是从机构出发去考察,这是为什么呢?
  罗一平: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单靠广东美术馆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要依托机构、学院来做这件事。这样一方面既考虑了在美院的学生,也涉及到美院毕业的学生,还有那些受民营美术馆关注和扶持的艺术家和机构。在这个情况下,我也发现了没有独立的艺术家,所有的艺术家都依托于某一个机构,依托于某一个群体,依托于某一个导师,构成了一股力量再往前走。其实一直是机构在生产艺术,机构在推动艺术。
  这次展览也检验了我们和民营美术馆的合作。这次同时代美术馆、53美术馆合作,我们彼此都找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形成了较好的合作机制,也通过这个展览拉近了和这些年轻人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布展中,我们也在引导和教会这些年轻艺术家怎么把个人情绪和审美,个人的价值判断和这个时代,特别是在一个政府的公共平台上面做到合理合度,有味道的呈现,让他们懂得借助国家美术馆的平台发力,让自己走得更远。这是通过我们布展得到的一个额外的启发。
  如果这个展览做得好,后一步我们会做一个更深入的生态调查,也会为我们的艺术家做若干个小型的群展或个展。然后跟媒体合作,共同策划一些展览,让这些当地艺术成为新时期文化语境中的健康力量。




  采访现场
  知识生产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问:您怎么看待当代艺术的知识生产?
  罗一平:众所周知,知识生产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但如果仅依靠单一艺术模式所生产的文化知识,必然导致文化体系的单一性与片面性,而各民间艺术机构的生产将多元化的丰富知识系统的构架。从现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中,中国当代艺术若想寻求发展首先要认识自我,即从本土文化发展入手,而本土艺术的繁荣离不开对本土青年艺术家的扶持。此时广东美术馆,也要在当代和前卫艺术面前表态,即帮助本土艺术家发出真实的声音。但这并不意味美术馆将成为操纵民间机构的力量,而是共同努力,是对话与共享的关系。与此同时,广东美术馆将持续关注广州艺术生态的变化,并随之策划相应的展览对接与学术研讨,从而真实、全面地探讨广州本土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与本质。
  广东美术馆
  编辑/刘丹妮 图/陈夏阳
  2015年2月16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