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在我馆开幕

录入时间: 2015-10-18

  “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于2015年10月18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黄专担任学术主持 , 由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主办,风眠艺术空间与华艺廊协办。





  开幕式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启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刘小东、收藏家、威华集团董事长李建华以及本次展览的艺术家苏新平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艺术家苏新平不仅是创造了一种形式,从石版画向当代艺术转型,并且带有抽象艺术的韵味,而且他的艺术表现与时俱进,逐渐向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拓展了艺术的领域。
  苏新平的艺术大多是源自关于记忆问题的思考,如果历史是某种整体化的记忆而记忆不过是大量碎片化的历史,那么苏新平的图像就正好处于两者之间:支撑他作品的基础是那种普遍的、秩序化的公共历史,而他又不断尝试着用个人记忆去冲撞、剌激历史的幽微之处,以抵御吞噬任何个人感知和记忆的巨大的历史黑洞。


  收藏家、威华集团董事长李建华致辞
  在苏新平众多人物肖像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一种人,即仪式中的人,无论是在某种内在秩序中生活的牧民、牲畜,还是在物质和资本趋动下燥动不安的人群,甚至一个手势,都被他戏剧化地定格成某种高度紧张的片断,在一个快速的时代里,他尝试着用画面降低这种速度,甚至企图使它们在瞬间中凝固起来,就像一种仪式、一个默剧舞台或是一段动态的影像截屏。最后,这种历史与记忆的冲突被他带入到超历史的风景之中,使风景也具有了这种人般的仪式感……但这时的风景已无法回到早期的宁静,而像是一种万劫不复的宿命。在被他自己称为“心象风景”的系列作品中,图像如同作品标题一样被高度抽象化,并被赋予了一种音乐性的节奏,风景在这里作为一种新的喻体具有了另一种启示性的意义:它们从远古中混沌的火的意象一直到现代人的梦魇幻觉。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刘小东致辞
  苏新平的艺术大多是源自于关于记忆问题的思考,本次展览将在展厅营造出一种隧道的意象,它们封闭、幽暗,像一粒时间的胶囊,而苏新平的作品则像是在隧道中游走的幽灵,有意割裂了作品创作的线性时间,将新近创作的《荒原》《无题》《八个东西》《表情》等与早年的《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木桩与马》《宁静的小镇》《空旷的草地》 《网中之羊》等石版画穿插排列,形成了一种隔空对话的语境,使三十年中苏新平的作品处于某种混合性的时间模式之中。


  艺术家苏新平
  在展厅中,展览还设置了一些提示性的意象,引导观者去窥探画面背后艺术家的心理世界,体会苏新平艺术中的象征特质。另外,在连接四个展厅的通道中摘取了艺术家阅读过的一些文字,如艾略特的《荒原》和吉米哈利的《万物有灵且美》,这些诗句不是对苏新平艺术的平行解释,而是一种文字性象征意象与图像性象征意象间的相互补充和映证,它们对苏新平艺术的作用就像希腊神话寓言、犹太教的神喻或是保罗•策兰的诗歌对基弗作品的作用,这个语言的世界与他的图像世界息息相关关,它也使苏新平的作品始终处于神话与现实、人文史与自然史、理性与感知世界、语言与图像间的互释状态。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希望能通过艺术家苏新平早年的那些小幅石版画和近期的巨幅风景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惊喜,同时还希望能让观者像欣赏一部奏鸣曲那样掌握作品主部、连接部和副部之间的微妙区别,而这种时间中动与静的仪式化的运动正是苏新平艺术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对万事万物间永恒与瞬间那种辩证性的视觉理解。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展至10月31日。
  广东美术馆
  文/图 刘丹妮
  2015年10月19日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