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关于"第二届广州三年展" |
|||
2002年11月18日,由广东美术馆策划主办的“首届广州三年展”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首届广州三年展”以“重新解读—中国当代艺术十年”为主题,对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实验艺术及其发展进行史学回顾和学术阐释,因而在国内国际艺术界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州三年展”作为一个大型的、常规性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事,2005年11月将迎来第二届的艺术盛会。 “第二届广州三年展”以“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实验空间”为主题: 因此,“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着力于对“别样”的现代化发展现象和模式的研究和反思,展示艺术家、建筑家、文化学者等对这种现代化现象的“别样”表达。为此,我们设立了以跨空间、跨文化、跨学科、跨时间的“三角洲实验室”(Delta Laboratory ,缩写为D-Lab),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创作和交流的平台。数十名中外艺术家、建筑家、文化学者应邀到“三角洲实验室”研讨交流,有针对性地为三年展创作新作品。作为此次三年展的重要部分,“三角洲实验室”从2004年11月启动至今已举办了三个阶段十次以上的向公众开放的展示和交流。其相关的文献也将结集出版。这个强调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扩展和延续的策略从“别样”的角度上改变了惯常的展览策划模式,以使全球性的当代艺术活动极为密切地融入本地的语境并深刻地影响其发展。从而,此次三年展具有创新性地成为了一个创造本地的新现实的过程。 除了“三角洲实验室”之外,“第二届广州三年展”还有“主题展览”、“自我组织空间”、“特别计划”等部分。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将于2005年11月18日以广东美术馆为主要展览场地的广州开幕,并延续至2006年1月15。而“三角洲实验室”(D-Lab)也同时继续运作。 |
|||
展览前言 | |||
王璜生 2002年11月,“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的举办,在中国文化艺术界以及国际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于“广州三年展”作为和意义,我们不只是限定在艺术事件或艺术史的范畴内来进行讨论,更可能是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和超现实的情怀来探求事件本身与中国当下社会及文化进程之间横向的密切联系,从“发生学”的角度上来判断它和中国社会史纵深的结构关系,寻找和探讨这种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览模式在中国社会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的意义,并努力实践我们种种富有建设性的、超现实的文化设想。 |
|||
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 |
|||
侯瀚如 在众多的全球艺术热门景观中,广州三年展是个新来者。如今,这种热门景观经常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双年展与三年展——既有地区性的,也有国际性的——体现出来。换言之,双年展和三年展如今已经成了世界范围中当代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方面,它们是不同区域性艺术界通过对更多自由想像与表达的吁求将自身推向世界版图的结果;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不同行政当局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上推销其立场之欲望的化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分有趣的是,这两者都是一种相当平常的渴望的结果:这欲望就是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自从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以来,中国的双年展与三年展繁荣旺盛;这情况表明,这个国家想要努力进入全球化世界。从一开始起,作为一个共同的动机,这些不可分割却又相互矛盾的方面就一直伴随着这类事件的创建。 |
|||
广州呼唤(新陈代谢与超越——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序言) | |||
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米兰,2005年10月 双年展与三年展的局面是复杂的。当我们努力去着手对付这一复杂性时,以下做法就很重要了:不是将我们的反思局限于某一个模型,而是研究多个不同的模型,即对这一复杂性采取一种实验性方法的历史模型与现代模型。作家爱德华·格利桑对此问题作出的思考非常有趣。 |
|||
别 样:现实语境、话题和策略 | |||
广东美术馆/郭晓彦 “Beyond”这个词(含义的几个重要意义)被用在“第二届广州三年展”这个引人注目的艺术展览中,延续了由侯瀚如和汉斯.尤利斯.奥布瑞斯特创立的独具创造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展览模式----“运动中的城市”---两年内在世界上七个全球化语境里具有典型性的城市进行的视觉文化创新的动感之旅;它又如此贴切地将全球化种语境的艺术展览对一个地区的事件性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使艺术活动超越地域的界限而成为一个关注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