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的回响——余本作品展
1—4号展厅
2016-11-02——
2016-11-27
海报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东画院
广东美术馆
策展人:王绍强
学术主持:罗一平
展览统筹:朱皓华 邵珊
策展助理:袁钊
展场陈列:李熙
公共教育:刘端玲
新闻推广:梁洁
余本(1905-1995)先生是中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也是广东美术史,乃至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今年适逢先生诞辰111周年,广东美术馆精心策划了余本先生的展览,为11月的广州减少了些秋日的浮躁,多了些静谧的景致。
西洋油画进入中国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如果从李铁夫留洋求学算起,中国油画在风格上的自觉,并形成自己民族风格的历史也仅仅不过百余年。然而,在这些早期的留洋油画家中,李铁夫的艺术造诣多是在肖像画创作上,而中国风景油画的早期探索则不得不提余本先生。
1928年,二十三岁的余本远赴加拿大温尼伯克艺术学院(Winnipeg School of Art)求学,其老师是有着“北美大草原画家”(Painter of the Prairies)之誉的L.L.菲茨杰拉德(L.L. Fitzgerald),之后又追随J.E.H.麦克唐纳(J.E.H. MacDonald)、弗兰克•约翰斯顿(Frank Johnston)学习,这三位艺术家均为加拿大著名的风景画画家团体“七人画派”(Group of Seven)的成员。作为中国第一批留洋求艺的余本,不免会面对东西方在文化和艺术观念上的共鸣和碰撞,而余本则致力于“糅合东西方的艺术”。因此,余本的风景画不仅着力于“七人画派”那种写实主义的理想,也能将中国山水画图式化的构成语言融入其中。也难怪徐悲鸿会感慨“香港有两位出色的油画家,一位是李铁夫,一位是余本”。
在西方美术史上,风景画首次作为一种独立的题材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画家诸如雷斯达尔(Ruysdael)和霍贝玛(Hobbema)的作品中。这种重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创作题材,虽常有人物和人造物品包含其中,但对于构图而言是次要的,这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精神是不同的;中国的山水画中经常出现人或建筑物,以使作品饱含生气,因为中国的山水画是古代文人用以“澄怀味道”“卧游畅神”的精神食粮。苦瓜和尚有云“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中国山水画并不拘泥于再现客观的物象,而重在表现内在的主观真实,这是余本先生风景画之所以形成个人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关键。先生的一生都在实践“七人画派”所倡导的描绘祖国和民族大好河山的写实精神,而且也将风景画融入了更多山水画的文气,1976年创作的油画《长江三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一方面,在本次展览为数不多的几张水墨山水《长江风景》系列和《出峡》等作品中,也可见先生深厚的笔墨功夫后那油画般的色彩语言。
(广东美术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