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乡村:拯救与共生”当代艺术展
5、6、7号厅
2016-10-14——
2016-10-28
海报
学术主持:郝青松
策展人:秦博 徐嘉玲
艺术总监:王绍强
展览统筹:邵珊
展览设计:李熙
项目负责:吕子华 何璐
媒体推广:梁洁 刘丹妮 赵梦 袁绍飞 刘世新
平面设计:余洺倩
八十年前,一位儒生忧患于中华民族之前途,四方奔走、著书立言写就《乡村建设理论》。在城市化进程膨胀式发展、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不断涌现的今天,不免令人忆起它的作者——梁漱溟,那位最了解乡村、热爱乡村的儒学大师。值得庆幸的是,有这么一群艺术家,他们植根于艺术土壤贫瘠的乡野,让自己成为今天乡村建设的一份子。他们做的不一定是梁漱溟所料想的乡村建设,但却以各自的艺术形式和观念介入乡村生活,重塑乡村文化,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这一点如金子般难能可贵。
然而,城乡发展失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乡村经济文化建设的落后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国家的关注重视、前景规划和政策调控一直都没有停止,但任何一个设想都不可能是万能的良方,每个地区有其在地的特别性及针对性,无法以一概万,它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无论是“乡里人”还是“城里人”,都可以成为参与者。
通过本次展览的这些案例和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对社会问题异常敏感的一个群体,艺术家们很早就开始思考并试图改变乡村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而这种介入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艺术家的参与是作为一个乡村的成员和观察者来介入的,而艺术作品的呈现则是对于乡村的体验和反应。它的意义不一定在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引起一种关注,从而引导社会上各种资源的共同介入。艺术家不是政治家、经济学家或者慈善家,他们更擅长作为一个思考者;或者说当社会出现某种问题时,那他们就是敏感的反应者,当艺术作品以刺痛的方式吸引注意时,可以引发社会各阶层的思考和参与,一起寻找解决的途径和疗伤的良药。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举办这样一个展览,主要的着眼点是社会意识及乡建的问题意识。作品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它的作用在于说明这样的一个态度:艺术家正在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并身体力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并不比我们普罗大众更睿智,只有在集体行动中才能产生更大力量。艺术家们更希望每一个人在观看展览,观看这些社会案例和艺术方式的时候,切切实实地去思考:乡建的最终答案是什么?可以说,当我们在展览中愿意去关注和思考的时候,我们也共同完成了一件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
最后,援引梁漱溟先生对理想社会的愿景作结,并以此展览致敬先生之智慧。“人类生命的特殊,更有一点,则于美的领略欣赏是。盖饮食而知其味,唯人为能尔。吾人生活中处处有美不美的问题,不徒苟求生活而已焉。社会建设于此宜有讲求;然不另立一则者,以美育可并括于教育也。”
(广东美术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前台电话: (020) 88902999
广东美术馆本馆: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前台电话: (020) 8735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