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绘画大师的百年求索《南方日报》
录入时间: 2014-03-31
广东美术馆对20世纪京派绘画的最大展览开幕
《丰乐图》
《寿桃》齐白石 画
《长驱蹈远》吴作人 画
核心提示
渊源
临故宫旧藏以“博采新知”
“京派绘画”有怎样的文化渊源?策展人提出,“京派”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20年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此后另行成立的湖社,是该组织形式的继续发展。借助社团形式,京派绘画聚集、联络和培养了一大批画家,形成了承上启下、传承有序的几代画家群体。
展览开始处,王梦白、齐白石两位画家“斗画”,同题创作的两幅《背面仕女图》引人注意。“王梦白是京派早期的代表画家,而齐白石那时刚到北京。两位画家都学习过吴昌硕,只不过王梦白为人傲气,对画界同仁时有批评,齐白石也曾受到王梦白先生批评。齐白石特意重画了这张作品,堪称对前辈的一次‘挑战’。”植凯鹏说。
20世纪早期的京派画家中,有两位前辈大师特别值得一提:一位是金城,他曾是解放前北京城很重要的两个画家协会——中国画学研究会、古物陈列所的创始人。本次展览中他的《竹石雉鸡》透着浓浓古意,堪称“师造化与师古人”的代表,画面中雉鸡犹如标本写生,后面的竹子和石头则采纳古代院体画法与文人逸笔法的结合,画路宽广。植凯鹏介绍说,金城早年曾留学英国并有机会赴美国和欧洲多国进行考察,把海外博物馆、美术馆建设和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带回国。正是他提出政府要加强对古代字画的临摹保护,建议原作永远保存,临摹两幅用于展示。“由于他有机缘接触清宫旧藏,因此在沿袭传统上颇有建树。”
另一位就是陈师曾,他是民初北京画坛最有名望的画家之一,他的书画篆刻受吴昌硕指点,艺术特点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出奇造意,矫柔为刚,视若怪丑,神理自媚”。他家学丰厚,是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国学家陈寅恪之兄。展览中他的《山径归樵》,足见他以金石味书法入画,造型拙朴、运笔健爽,深得传统文人画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陈师曾与齐白石的渊源,初到北京画坛的齐白石润格比别人低一半,少人问津,他曾专程请教陈师曾,陈师曾认为齐白石当时的作品学习八大,太过冷峻,建议齐白石自创新意学习吴昌硕,由此促成了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最终成就了百年国画大师。
植凯鹏分析说,20世纪初的北京画坛受两股力量影响:一是“南风北移”,即海派对京派的影响,很多南方的画家移居北京发展,形成南北糅合的新局面;二是金城、周肇祥发起的古物陈列所,聚集人才对清宫的收藏进行学习研究,很多艺术家可以临摹故宫旧藏,于是出现了一批继承与发扬传统的画家“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博采
坚守与变革传统的角力
回顾20世纪百年北京中国画坛,名家大师的诞生主要有三股源流:其一,变革传统,借古开今,以齐白石为代表。其二,学习西方绘画,以西润中,以徐悲鸿为代表。还有一脉,坚守传统,以溥心畬为代表。
除了《背面仕女图》之外,此次展览中还有齐白石4幅作品亮相,浓缩了其不同艺术时期变革国画的努力。《荷花》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前期准备的作品,他在题跋中写自己专画百幅荷花,而“庆此幅与前十幅相等”,足见其探索画艺的用功之深;《翠鸟大虾》是其“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打破了传统文人画题材的局限,表现了其最为擅长的虾;第四张是《草虫》,他独创了晕染的方法表现蜜蜂煽动的翅膀,惟妙惟肖;第五张是其晚期的作品《寿桃》,采用大写意——“红花墨叶”的画法,是典型的齐派风格。
展览中有两幅并列展出的马,一幅出自马晋,一幅出自徐悲鸿。前者是效仿清代来华的意大利人郎世宁的西画画成,看起来不像中国画,对马的描绘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设色也更接近油画效果;后者是一代大师徐悲鸿的作品,他提出“以西润中”改良中国画,这幅画创作于1935年,他偶遇久违故交,借树木的形态表现他愉悦的心情。
除了这些对中国画锐意变革的画坛勇者,北京画坛20世纪前半页还有一群画家遵照传统,踽踽独行。
陈半丁在民国时期画坛举足轻重,解放后曾任北京画院副院长。当年,徐悲鸿提出的改良国画要从学素描开始,而不是单一从临摹古画开始。陈半丁对此意见很大,专门写文章登报批评徐悲鸿。
溥心畬出身皇室,从他的作品《薜荔垂千仞》中足见其沿袭了正统的中国古代画风。他家中曾收藏过许多国宝级文物,比如著名的陆机《平复帖》、韩干《照日白》,他把南宋时期宫廷院画的优点完整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而溥心畬后来也成为著名的“渡海三家”之一,在台湾画坛影响很大,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
其时,北京文人笔会风气盛行,文人雅聚留下经典唱和之作。这次展览中,有一张长达十米的长卷《可园修禊图》反映了这一盛况。齐白石、溥心畬、周肇祥等京城文化名人每人赋诗二首对北京可园表达情感,最后组成了这一长卷。当年京城艺术生态与画家之间的交游往还,可以从中瞥见一斑。
新知
解放后,活跃在北京画坛的名家大师们纷纷进入画院体制,创作思想向现实主义转变。1957年北京中国画院(即如今的北京画院)的成立,从国家的层面吸纳了重要的京派画家,使得民族优秀艺术的传承在以西式美术教育为主导的学院体系之外找到一种平衡。
齐白石在20世纪中国画坛的重要影响,除了其毕生建构的艺术高峰外,还有一个原因,他的不少学生都取得了成功,如山水画家李苦禅、李可染,花鸟画家于非闇和王雪涛。齐白石曾提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此弟子各成一格,蔚为大观。
于非闇是工笔花卉的代表画家,他恪守传统。展览中,他1949年创作的《众生黑》表现了典雅高贵的牡丹。他将宋代院体画和写生相结合,不仅自己养花,还研磨颜料,创造了画面“远看厚、近看薄”的效果。而王雪涛的作品更多向写意花卉的方向发展,用笔用色泼辣果敢。
“1949年以后,北京画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家面对国画改良的命题,创作向现实生活靠拢。”植凯鹏介绍说,画家们在山水画中加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元素,国画中出现了更多“高山出平湖”的场景,所创作的国画尺幅越来越大,格局上由打竖变打横,创作类似照片布局的宏大场景。
展览中李苦禅的《山岳钟英》长3.6米,李苦禅以画鹰出名,画面中他并未着力表现老鹰展翅高飞的形象,而是描绘老鹰蓄势待发的内在精神,象征着一种刚强的民族精神。“他是继齐白石后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与南方的潘天寿齐名。”植凯鹏说。
而李可染则在精微之处表现了对山水画的改良。作为20世纪重要山水画家之一,他有两大贡献:一、把西方光影效果引入山水画创作中;二、把领袖毛泽东诗意融入画面。此次展览中他的《蜀山春雨》是“转型期”作品,巨峰高耸、气象博大,给观者以高山仰止的气势。此外,李可染以画牧牛而闻名,展览中他的《暮韵图》恬淡幽然。
吴作人的《长驱蹈远》表现了他的革新,他追求西方传统技巧与中国文人画笔墨情趣的结合,在他笔下的熊猫、骆驼生动活泼,他强调“墨”而有意识地弱化“笔”,自成一体。
展览中另一幅近3米长的大作是黄胄的《丰乐图》。黄胄也是活跃在20世纪北京画坛的重要人物画家,他曾是赵望云的学生,多次赴新疆写生。这幅画中足见他对人物画的创新,他大胆地吸收人物速写技法的特点,解决了人物之间的叠加关系。此外,蒋兆和与李斛的人物画创作,体现了他们对国画人物画的探索。
“20世纪北京画坛大师云集,他们的求索将中国画大大向前推进。花鸟画方面,既有人沿袭古代院体画风,以于非闇为代表,也有人发展大写意花鸟,以李苦禅为代表;人物画方面,徐悲鸿提出以西方写实素描改良中国人物画,蒋兆和、李斛、周思聪等不断开拓;山水画方面,李可染把西方光影融入山水造像之中,意境上融入时代气息,开创了国画新气象。”植凯鹏说。
广东美术馆相关负责人透露,画展的同时,4月将组织京派、海派和岭南画派的专家学者共同召开学术研讨会,重启中国近现代三大画派的“百年对话”。
齐派弟子各成一格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通讯员 陈文哲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金秋十月第一天,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