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录入时间: 2012-03-23
时值2012春夏繁花时节,“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隆重举办,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在美术上的重要体现和丰硕成果,也是当代中国画艺术特别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展览以许钦松先生于新世纪以来创作的大批山水画大作与力作,展示了他在山水画艺术上的传承、开拓、创新与突破,展现出他对当代中国画山水画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许钦松先生对山水画艺术的当代发展抱以坚定的理想和热忱的追求。长期以来,他把山水画当作一个与美术的时代学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式的思考,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探索,在走向自然与表现自然、在感受生活与自我建构的过程中沉潜往复。他的山水画展开了一方宽阔而丰富的视界,透溢出博大雄浑的美学品格,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以崭新的山水艺术格局与笔墨语言彰显出他的创造风格,为当代中国画山水画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中国画山水画拥有深厚的传统,许钦松先生紧紧把握住继承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关系,在精研传统的基础上,以当代人的意识表达当代的感受,追求艺术的当代面貌。他坚持深入生活,走向自然。在自然山水面前,他感受大自然的万千变幻,更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理念,体验大自然的存在本质,重在把握自然山水的气势、气韵与生机,在自然山水向艺术造型的转换中,贯注了深切的人文关怀意识。他立定山川,心接浩宇,以“宇宙意识”宏揽山水气象,将多角度多层次视点汇于笔端,集高远、深远、平远之境象于一体,在作品中构建了大山大水的大美之象,透溢出抒咏万古洪荒、赞美自然生命的情怀。他的作品具有来自自然的发现,更将自然物象提纯与精炼为精神的符号。他在山水画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新山水观,对于我们思考山水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长期的探索中,许钦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他的山水画以墨色为主,少有色彩渲染,或以色彩为辅,笔墨处理聚焦于全画大的黑白关系,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同时以墨色的精微浓淡营造清新纯净的山水气韵,使得笔下的山水丘壑沉浸于浩渺云气,于刚健挺拔中见氤氲化醇。他追求以见笔带动见意,运用“积笔”之法塑造丘壑,在线与点的交织中形成山水的结构,使作品拥有深厚、雄浑的视觉格局,彰显出内在的刚健精神,又以“润”的墨色使画面充满迷离奇幻,展现出抒情的诗意。这种“积笔为骨、见笔见韵”的语言堪称许钦松在笔墨形式上的独创,丰富了当代中国画山水画的表现力。
许钦松先生多年来担任着美术机构的领导工作,在社会文化发展特别是美术发展不断趋于多样观念并存、多种风格互补的大势中,他始终以宽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学养做好美术的组织工作,同时也以宽阔的胸怀和丰富的经验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他选择山水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在山水画探索中贯穿 “大画”的理想,他在已有的传统与当代山水画风格样式之外独辟蹊径,可以说都与他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有某种关联,尤其是他倾心和向往的“大山水”境界,更是一种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
从自然到精神,从造化到心源,从营构到表现,从规律到自由,许钦松先生自觉置身于山水画变革创新的时代氛围,知常求变,融通求新,在精神的深层次上实现创造性的超越。许钦松的山水画之路,传承了“岭南画派”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但在山水画的主题、形态与笔墨语言上超越了传统,由此成为“岭南画派”精神上的当代开拓者,为“岭南画派”的当代发展做出了有价值的建树。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展览对于从学术上研讨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富有特别的意义。在他盛年所举办的这个展览,也将是他山水画艺术进程新的起点。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广州影像三年展2025即将启幕,本次展览以“感知生态学”为主题,探索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