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冯建国(高原的力量)展览序文

录入时间: 2012-02-27

    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处东经74°~104°,北纬 25°~40°,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总面积大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目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口有约500多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藏族人自称“蕃巴”(bod-pa),意为农业人群。

    藏族群众普遍信仰大乘佛教,宗教信仰在藏族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苯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人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藏族群众的生活习俗以及服饰各有不同,而且十分多彩多姿。藏族的服饰,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特有的服饰风格。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帮典即围裙,是藏族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头饰佩饰在藏族服饰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头饰的质地有金、银、铜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青藏高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高度的原因,空气比较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是目前世界上开发程度较低的区域,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天然状态,是地球上一块稀少的净土和处女地。但是,随着近年来交通运输的大幅度的改善,航空、铁路、公路的贯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青藏高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减缓和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青藏高原也同样面临着如何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等等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

    自1999年我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便深深地被它那气势磅礴的大自然和悠久而浓厚的宗教文化所吸引。高原上诸多白雪皑皑的神山和蓝湛湛的圣湖,总是像高原的严父和慈母一般,默默地呵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虔诚而又勤勉的藏族人民。雪域高原的辽阔和寂静总会给来访者带来许多独特的感受,也让我总是能感受到天界雪域、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一种敬畏感和亲近感。在辽阔的农牧区,住民们大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遵循着祖祖辈辈所传承的生活方式:感恩生命的诞生来自苍天的厚爱;感谢生命的延续来自大地的恩惠;感铭生命的终结和对来生的向往而将肉体连同精神,彻底的回归于博大的、生生不息的高原大自然……青藏高原藏族原住民,在那高寒的自然环境中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富有神圣仪式感的生活方式令我感动至深,久久不能忘怀。

    自2007年开始,我尝试用一种纯白色的背景来给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百姓拍摄肖像。我想尝试用这种单纯的形式来展现藏族人民淳朴而又虔诚形象,想通过不同地区百姓的表情、服饰、个性来展现处于大变革时代高原人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精神面貌。另外,我更想透过这些个体的表象来展现出凝聚在群体身上的,在青藏高原大自然以及藏传佛教熏陶之下的一种内在的文化和精神的力量,还有一种来自远古的遥远而又博大的生命的启迪……

    我衷心的期待这些青藏高原百姓的肖像,能够成为一个变革时代的一个民族的影像遗产,我也真诚的想透过这些影像来表达我对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的一种崇高的敬意。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