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09-08-20
◎
阮义忠于1950年7月20日生于中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父亲阮元顺,母亲阮吴鸳鸯。他在九个孩子中排行第四。阮家世代都是木匠,祖父擅于神案雕花,家中的各式图样画稿点燃了他的绘画兴趣,并从小就懂得利用零碎木料作玩具、文具。
◎
对绘画的狂热,使他在读初中二年级时,花一整年时间绘制了三本连环漫画书投稿至台北出版社,内容分别为武侠、侦探及爱情。稿件虽被退回,却一直他被珍藏在三个铁制饼干盒中达十年之久。
◎
1964年,他由头城中学辍学,转到冬山中学重读初二直到毕业。美术课作业每回都被老师留下来。毕业离校前,他特地登门去向老师道别,却发现老师宿舍的一面墙上贴满了他的美术作业。
◎
1966年就读头城高中时,一位年轻美术老师对他特别照顾,让他得以假借制作墙报或参加校际比赛,独自在老师的工作室里画画、看书。他画了许多半抽象、半具象的钢笔画,并把小镇所能找到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建立了对文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戏剧、音乐等读物的广泛兴趣,这让他养成多角度观察与思考的习惯。他所画的钢笔画,在高中毕业后成为“爱乐书店”出版的一套交响乐欣赏解说全集的一首首乐曲配图,以及“环宇出版社”一套文学丛书的所有封面。他的绘画天分至此已引起了台湾文化界的关注。
◎
1969年大学联考落榜,他前往台北求职,幸运地蒙《幼狮文艺》主编诗人痖弦先生赏识,成为他的助手,并开始替杂志画插图。《幼狮文艺》在当时堪称是台湾最普及、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杂志。阮义忠以及他的笔名“Q.Q.”因此为许多学子所熟悉。
◎
1970年入海军服役,依然为《幼狮文艺》画插图,并勤奋地与十来位旅居海外的画家通信,在该杂志刊载一系列的“海外画家访问记”。同时期,他与数位友人创立《主流》诗刊。他也尝试着写了四篇短篇小说。他开始明白,存在主义梦呓式的写作是条死胡同,从此不再涉入小说创作领域。
◎ 役毕,于1973年进入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工作未满两年便离开。
◎
1975年加入台湾电视文化公司,为该公司旗下之《家庭月刊》杂志创办成员之一。在该杂志工作的近六年期间,他拥有完全的自主权,自己决定题材,拍照、写文章、版面设计一手包,并亲自前往印刷厂督印。此时,他已实际上具备了独立编写、制作刊物的能力。
◎
1976年与相恋六年的袁瑶瑶结婚,由于太太是外文系毕业,一路帮助他阅读国外摄影杂志及影集,促使他累积了大量有关世界摄影史、摄影潮流以及名家摄影风格的知识。他之后的所有关于摄影理论的著述,均得力于此。袁瑶瑶并是他的事业伙伴与工作助理。
◎
1981年儿子阮玺出生。同年,他被台湾电视公司找去制作电视节目,将他在《家庭月刊》每期所写的台湾不为人知的小城故事搬上荧幕。他邀请雷骧、张照堂、杜可风三位友人一起摄制了“映象之旅”系列纪录片。在当时台湾仅有的三家电视台同时联播,可谓家喻户晓。之后,他与雷骧又制作了“户外札记”、“大地之颂”、“灵巧的手”等系列纪录片。制作、导演、编剧、剪接、配乐等所有工作都自己做。
◎
1983年,在做电视的忙碌岁月当中,他抽空开始在《雄狮美术》撰写摄影专栏,于每期介绍一位世界摄影名家,系列性地引入西方摄影潮流。所有文章于1985年结集出书,是为《当代摄影大师--二十位人性见证者》。该书甫出版,就在华人世界的文化圈引起极大回响,对当时信息缺乏的中国大陆摄影爱好者帮助尤大,被视为一个时代的启蒙。
◎
1985年,他在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逐期推出《阮义忠速写簿》,并开始有计划地举办摄影展及出版摄影集,同年接连推出“北埔”“八尺门”两个展览,再于1987年推出“人与土地”、1989年推出“台北谣言”、1990年推出“四季”。
◎
1987年,他花了八个月时间,投入所有精力筹办“人与土地”展览,并得以突破放大技术瓶颈,将放大机的灯泡改用大瓦数,以放小尺寸照片的曝光时间来放大巨幅照片。同年,他将《雄狮美术》连载年余的《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结集出书。在雄狮画廊展出“人与土地”期间,他于展场贴出一则《阮义忠暗房工作室招生简章》,正式宣告离开电视工作,转入教学。经他挑选而进入工作室受训的学员,许多位于结业后成为活跃的摄影记者、媒体工作者、艺术家。
◎
1988年,他受聘于国立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的前身)美术系,从担任讲师开始,一路升任至教授。至今他依然每个星期五到台北艺术大学上课,始终认为言教与身教必须并重,专业知识与生活教育必须平齐。20年来,他所教过的学生,已有不少成为同校或他校的老师。
◎
1990年,为了出版五位大陆学者合著的《中国摄影史》繁体字版,他成立了摄影家出版社,从此踏入出版领域。同年,他将工作期间长达九年的摄影主题《四季》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个展览与之前的四个展览都是在“雄狮画廊”举行的。令人遗憾的是,该画廊于1994年结束营业,同为李贤文先生所创办的《雄狮美术》也于1996年停刊。阮义忠于1991年将于《雄狮美术》连载的《摄影美学七问》结集,由摄影家出版社刊行。该书亦为影响华人世界较大的刊物。
◎ 1991年,他受法国摄影博物馆的邀请前往展览,因而认识了法国“水之堡”摄影画廊(Galerie du Chateau d’Eau)
的创办者尚·杜杰德(Jean Dieuzaide)。受杜杰德老先生的启发以及友人法国名摄影家法兰克·霍瓦 (Frank Horvat)
的协助,他于来年创办了《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中英文双语版杂志于国际发行,使他的影响力及于欧美。
◎
1992年创立《摄影家》杂志后,他与袁瑶瑶旅行于世界各地,并经常造访大陆。通过《现代摄影》主编李媚的协助,他致力于让中国摄影家在国际曝光。透过《中国摄影史》作者之一陈申的协助,他使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战地记者方大曾的作品重新出土。阮义忠乐于肯定与鼓励年轻人,如今中国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摄影家,《摄影家》杂志均在他们默默无闻或是信心薄弱时介绍过他们的作品。
◎ 经营《摄影家》杂志的十年间,他把所有精力全投入杂志的编辑,直到
1999年,为了“告别二十世纪“的这个大展览,才把部分时间挪回自己的创作道路。他重新检视自己的底片档案,将之规划为四个主题的展览:“手的秘密”“有名人物无名氏”“正方形的乡愁”“失落的优雅”。所展出的二百多幅作品,全系一米乘一米半的巨幅银盐相纸。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独自于暗房。这是他倾个人精力、耐力极限,以资纪念“人类童年逝去”的方式。就在这个展览开幕的两星期前,台湾的世纪大浩劫“九·二一”地震于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发生了,于是他将展览作品义卖赈灾,所得全数捐赠给慈善机构。这个灾难让他省思:在赖以创作的土地有难时,身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何在?
◎
2000年,他受到慈济基金会志工无私付出的精神所感动,投入慈济“希望工程”在灾区援建50所学校的纪录。他以无比的热诚与坚毅在三年内完成了所有50所学校的重建纪录,总共拍摄了三千多卷35毫米底片,放大了为数庞大、至今仍无法统计的照片,以及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相关文章。在慈济为重建学校编制的50册、近两万页的各校校史当中,他的报导篇幅占了将近四分之一。
◎
自2002年起,他为袁瑶瑶撰文的慈济志工列传《看见菩萨身影》系列拍照,目前已出版包括黎逢时、颜惠美、陈乃裕、江淑清、纪邦杰等29册,预计出版100册。
◎
2003年,他与袁瑶瑶皈依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并开始于每期的《慈济月刊》发表《随师行脚,摄影笔记》专栏,内容乃对证严法师的近身观察,为一代伟人的慈悲与智慧作见证。他在慈济的工作并集结出版为三本书:《寻找希望的种子》《期待希望的新芽》及《恒持刹那--随证严法师行脚》。
◎
自1988年起,他的展览跨出台湾,分别于法国、美国、墨西哥、立陶宛与中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举行。规模较大的展览除了1988年于香港艺术中心举行的“人与土地”,尚有澳门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告别二十世纪”展,2007于年上海美术馆举行的“人文台湾--阮义忠摄影展”。2005年鲁迅美术学院庆祝摄影系建系20周年,特邀请他于学校美术馆举行回顾展并展出他的部分收藏品。
◎
2007年,获颁台湾“东元科技文教基金会”人文奖,得奖评语:“用镜头带着大部分人的眼睛,凝视台湾即将逝去的人文价值,在逐渐物化的环境中,重新唤醒宝贵的记忆。”
◎ 2008年,中国现代传播公司旗下之《生活》杂志于三月号,将他列为十位“启蒙与复兴”的人士之一。这十位是:罗伯特·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贾植芳、华罗庚、杜尚(Marcel Duchamp)、比尔·盖茨(Bill Gates)、杜汝楫、黑泽明(Akira
Kurosawa)、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ttof Kieslowski)、鲁迅、阮义忠。
◎
2009年8月,广东美术馆所举办的“阮义忠·转捩点:一个时代、一本杂志、一个人”展览,不但是至今规模最大的展览,展出的内容也最为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他个人的摄影作品、收藏作品、《摄影家》杂志介绍过的中国摄影家作品、他的摄影论著、他出版过的摄影书籍以及他早年的绘画作品,可谓对他30余年来在摄影、文化、教育方面的努力与贡献做出了肯定。
阮义忠的摄影作品收藏单位包括:
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 (Muse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
法国摄影博物馆 (Musee Francais de la Photographie)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法国尼普斯摄影博物馆 (Musee Nicephore
Niepce)
法国土鲁斯市立“水之堡”摄影画廊 (Galerie Municipal du
Chateaud’Eau)
台北市立美术馆 (Taipei Fine Art
Museum)
台湾美术馆 (Taiwan Museum of Art)
澳门艺术博物馆 (Museu de Arte de Macau)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上海美术馆(Shanghai Art
Museum)
广东美术馆 (Guangdong Museum of Art)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