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录入时间: 2009-08-20
认识“阮义忠”这个名字是从书和杂志开始的,当年,我也算是个摄影爱好者和美术批评工作者,当读到看到《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两书和《摄影家》这本杂志时,不仅被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新的时代表达及观念方式所振奋和触动,同时也为这个似乎带有特定历史年代内涵的名字“阮义忠”--“阮”与越南同志有关,“义”与“封建”有关,而“忠”与大陆革命时代有关--所过目难忘,一直在想,“阮义忠”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从而也更多地留意“阮义忠”及其相关的作品、评论等。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时值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充满着人文探询和思想交锋的气息,中国的摄影界也正处于激情和探索的混沌状态阶段。这个时候,阮义忠编著的《当代摄影大师--二十位人性见证者》(1988)、《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像新生代》(1990)两本书的简体字版的出现,为摄影界带来了一种人性关怀和创作观念的思考高度和开阔视野。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摄影在摄影理念、媒介认识、拍摄手段和观看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新的变化,从而也预示了“纪实”与“观念””这两个中国当代摄影中重要摄影类型的出现。1992年以后,由他主编的中英双语杂志《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一共出版了62期,它以双向的方式,在推介西方摄影大师的同时,对中国本土摄影家走入西方的视野,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方大曾、侯登科、吕楠、刘铮、荣荣、邱志杰、黎朗、洪磊等一批重要摄影家就是通过这本杂志在西方得到认可的。可以说,阮义忠部分地改变了中国摄影一个时代的景观和面貌。而从历史的维度上看,他恰好处在一个中国当代摄影演进的时空转捩点上。
作为一个摄影家,阮义忠在他30年的摄影历程中,逐渐在台湾地域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找到了其摄影观看的立足点,“凝视台湾即将逝去的人文价值”
,见证台湾的政治变化、农业生活转变到工业生活的迷茫、都市化给人们带来的错乱、根文化和本土文化受到的冲击等等。在他的摄影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台湾“乡土情结”或“乡土意识”。
2005年广东美术馆策划组织“第二届广州摄影双年展”,阮义忠先生应邀参展并前来出席研讨会,我终于与这位有点传奇色彩的他见面了。后来他出任了“第三届广州摄影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来往见面更多了,对他的感性认识也更多一些,深刻地感到他是一位做事、做人力求完美,对摄影执着热爱,坚守摄影本质性的前辈;一位充满和闪耀人性光辉的摄影大家,同时又不时地流露出天真的童心和慈祥的佛性。
非常感谢阮义忠先生接受我们的邀请,在广东美术馆举办这么大型的个展,展览包括阮义忠本人的全部10个摄影作品系列原作,以及阮义忠的海内外摄影作品收藏,所有展品均为摄影家本人手工银盐放大。此外,展览还将展出历史文献,包括阮义忠的画稿、手稿、书信、笔记、出版著作、摄影收藏,以及当时相关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等历史资料,目的在于通过梳理阮义忠的艺术活动,以呈现在其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摄影的局部景观。
衷心感谢阮义忠先生对广东美术馆收藏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李媚女士、蔡萌先生为这次展览和研究活动所做的策展主持工作!谢谢所有支持和参与这次活动的机构和个人!
王璜生(广东美术馆馆长)
2009/8/6于中央美术学院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