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多元文化的先锋装置艺术家(谷文达)
录入时间: 2009-06-16
敢想人所不敢想,敢为人所不敢为,这就是先锋装置艺术家谷文达。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位有力的文化讲解人,阐释着存在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和语言障碍。谷文达的作品给人带来的是晴天霹雳般的震撼,暗含着汹涌而至的巨大信息量。这些看似怪异颠覆的作品,只有当你走进它们,与它们产生交流共鸣之后才能明了蕴涵在其中的深意。他这种另类的文化解构、融合差异的方式为倡导领悟非凡的马爹利所推崇,从而成为2009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
虽然接受的是浙江美术学院传统国画的规范教育,八十年代的谷文达却是作为“反叛者”的形象而为人所熟知。那时的他对语言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字报的记忆所引发的错体裂变文字使他痴迷。1985年前后,他以近乎极端的错体字画,向传统中国水墨发起挑战,想要重建中国水墨画,成为在当时中国引人注目的一位前卫艺术的先锋人士。
到美国后,谷文达放弃了语言这一非实体性素材,并对现代基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索之后,他认定世界上只有人体元素才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对象,因此开始采用人体元素创作了闻名遐迩的《联合国计划》系列。该系列作品以头发为主要的创作灵感,在谷文达的眼中头发充满了丰富的文化联系与内涵,既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也是个体差异的体现,将一根头发取样进行基因测试,可以获得大量关于该个体的个人信息。在创作过程中,谷文达收集了不同性别、种族和地域的人种头发,并把它们汇集到一起组成文字图形,试图以一种立体而全面的角度反映不断变化中的全球生物和文化环境,并把它们综合成互相关联的东西,使之成为当代人类共同的命运基础。
谷文达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实验性,总是试图将不同的文化连接在一起。八十年代,他处于传统与革新之间;《联合国计划》中,他处于世界各种文化之间;2005年展出的《碑林-唐诗后著》则是他耗费十多年心血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品,这一次,他站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在《碑林-唐诗后著》系列中,他请工匠在平放的黑石上手工篆刻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唐诗,以及经他
“回译”和“重写”的唐诗。所谓“回译”是指谷文达把英文唐诗按发音“音译”成中文,“重写”则是把音译过来的中文再按其字面义“直译”成英文。这样一来一回,唐诗原文的意义完全丧失,产生出某些新颖奇异的东西,而这也正是该作品的创作目的之一,“展现一种新的文化是如何在这个新的时代形成和诞生的,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所面临的交流困境与误区”。简单地说,这个系列作品是当今多元文化环境的一面镜子,他最基本的创作理念在于诠释文化的不可翻译性,这也是对多元文化主义提出的根本质疑。
虽然青年时期曾是反传统文化的斗士,但中国传统文化仍牢牢沁于谷文达灵魂之中。他在充分地调动这些传统因素的同时,也以新的创作手法赋予作品新的含意,谱写出贯通于各脉文化之间的艺术狂想曲。
谷文达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