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功深火到,画如其人(于风)

录入时间: 2009-04-01

    任何一个画家,艺术家的成功,都离不开长期、艰苦和勤奋的努力。所以清代画家沈宗骞发过一番议论,他说:“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此其大概也。……及至功深火到,自有不可磨灭光景,足以信今而传后。”(见《芥舟学画编》)尽管他这种论断近乎主观机械,但其本意还是强调一个画家的成长、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基本观点还是正确的。用这段话印证济荣的从艺历程,从某种意义上看,我觉得也还适当。济荣在这数十年漫长岁月里,始则潜心学习,进修深造;继而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同时于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坚持不懈地从事人物画的创作实践。他不务外观,不由捷径,专注艺事,锲而不舍,这些精神特点,正是他今日「功深火到」取得丰硕成果的可靠保证。
    “书画以人重”,人品重于画品,这是中国艺术评鉴的一个优良传统。古代画家之所以认为“气韵非师”,是因为强调气韵源之于是人品,所谓“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郭若虚语)济荣是一位襟怀坦荡,忠厚谦虚,而又豁达诚恳的画家。他不求闻达,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在艺术上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忠于现实生活,重视对人物精神面貌与性格的刻划。因而他笔下的形象,无论是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少数民族或一般对象,都能各臻其妙,栩栩如生,给人以可亲、可信的艺术美感,而其表现手法,则往往服从于不同的描绘对象的品质特徵,尽量做到细巧而非甜腻,粗犷而不失真。古人说的“画如其人”,从济荣的作品看来,诚非妄语。
    上面这段文字,是五年前济荣在澳门举办画展时约我写的简介,现在他新编的画集将要出版,要我写个序言,我重新检视了这段文字,决定就在这基础上,再续作一些补充。
    有的论者说济荣的人物画是“集南北艺术大师之长”,这的确是事实。五十年代初,济荣就读于中南美专(广州美院前身)时,直接得到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教导,后以优异成绩留校,长期作为关山月的助教,更是获益良多。六十年代初,又被送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在叶浅予、蒋兆和两位人物画大师指导下深造,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开阔了眼界。他这番得天独厚的学习经历,确实是值得令人艳羡的。
    当然,作为一个画家的成功,转益多师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的刻苦钻研,特别是对生活长期艰苦的积累。他在北京进修期间,就曾认真临摹故宫藏画;之后更奔赴敦煌探宝,对祖国优秀的绘画传统得以心领神会。六十年代,正值济荣年富力强之际,两度长期深入西藏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共同生活,与藏胞结下深厚情谊,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反映到他此后的创作实践中,已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济荣的作品中,描绘藏胞生活的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方面说明他对这类题材内容,具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深切的感受;另方面,在表现形式手法上,也有他自己的审美追求。在他笔下,辽阔的草原、牧场、肥壮的耕牛、羊群,特别是质朴勤劳的藏民牧女,都能以简括优美的艺术语言,表现出各种特定的意境和细节。我觉得他的这一特点,越到后期,表现得越为明显。
    作为人物画家,济荣画了不少人物肖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他作为美术教育家,经常在课堂上对着模特,一面向学生讲解,一面进行写生示范,他的这类作品,实际上已不能单纯的视为习作,而是具备了创作的品格。他在一幅课堂示范作品上曾题有以下几句话:“中国人物画写生,关键在于对人物形、情、里、表、主、次、虚、实之认识,达到主动表达对象之能力。对笔墨应用,写意画务求概括简练之方法以少胜多,求得艺术效果。”相信聆听过济荣这类讲解并目睹过他示范过程的学生,当会获益匪浅。
    说到人物肖像,我还想起一椿往事。忘记是哪一年了,济荣向我借阅有关《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资料,我取了几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编的《红楼梦学刊》借给他,后来知道他是为构思《曹雪芹著书图》作准备。从这件事不难看出济荣对艺术创作严谨认真的态度。由此我联想到他所创作的许多历史人物肖像,诸如老子、张旭、匡衡、韩干、魏源、苏轼、王冕、宋湘、吴隐之、黄遵宪以及孙中山、鲁迅、居廉、高剑父等等,从他查阅资料、选定情节、设计构图直至完成作品,该不知付出多少劳动,耗去多少心血。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收在这本画集中的,还有一些花鸟题材作品,虽为数不多,却颇引从注目,如《秋高气爽》、《岭南六月荔枝天》和几幅墨荷,这些虽是即兴之作,却回样显示了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和他的审美格调,我在前面提到的“功深火到”,在这类小品中,同样作出了印证。
    在此世纪之交,谨祝愿济荣的艺术,常葆其美妙青春。


                                                        于风
                                                        2000年7月于半壁书屋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