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反摄影,反哪个“摄影”《信息时报》

录入时间: 2009-03-25

    广东美术馆近期召开了两个新闻发布会,都和摄影有关,先是颁布第二届沙飞摄影奖,将本年度的摄影创作奖颁给/艾未未和张新民。张新民的获奖在意料之中,他多年来,坚持中国纪实摄影的传统,关注乡村与城市的现实差距,代表作《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的拍摄,历时十多年进行拍摄,在中国摄影界具有重要地位。让人意外的是艾未未的获奖,获奖原因是“反摄影”。
    在评选结果出来的当天晚上,包括顾铮、陈丹青、李波、吴文光和钟鸣在内的五位评委(来自不同领城)坦然承认他们选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获奖者。
    艾未未的作品之所以被评委挑选,正是因为在他的照片中,他既不是拍摄者、观察者或旁观者,而是主角。他影像的中心都是他自己以及周遭的生活。让他获奖的这组照片《纽约1 983一1993》,是艾未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手拍下的一些照片,数量达到上万张,里面有众多大家熟悉的名人面孔,包括陈凯歌、冯小刚、艾伦·金斯伯格等人,他们当年还年轻。在经过20年的时间沉淀之后,今天再看这些照片,会产生一些奇特的怀旧感和感伤情绪,同时我们也看到时间附加在照片上,从而呈现的力量。为此,评委这样评述:“他的一系列看似漫不经心的影像,在将日常的苦涩、欢乐、忧伤、无聊、希望、诗意与暴力糅合一体的同时,也编织成一部个体与时代息息相通的个人史。”   
    一个是漫不经心的个人影像,一个是刻意观察的纪实摄影,两个截然不同的获奖者出现了不同的评判标准。在漫不经心中,评委看到的是诚实。在刻意观察中,评委看到的是镜头对他人的关怀。不同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摄影和“反摄影”的同台亮相,也显现了摄影在今天呈现的多种面貌。
    有趣的是,在后一个新闻发布会,“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的现场,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摄影与反摄影”汇集的场面。
    本届摄影双年展名为“看真D.COM”,风格保持前两届国际化视野和人文关怀的传统,但比较前两届的主题“城市·重视”和”左右视线”,这次的”看真D.COM”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还原并肯定了老摄影的价值。展览设置了大量类似于《一个中国人的六十二年影像史》、《家国叙事六十年》的怀旧专题,还将展示大量的原始照片。摄影被时间赋予的历史价值成为此次展览的重头戏。虽然年轻策展人蔡萌策划的第三单元《显影》和第四单元《放大》,依然汇集了近年来很突出的观念摄影以及一些当代艺术家用摄影作为媒介阐释的艺术品。这是一种全新观念的摄影表达,和老照片同台亮相,强烈的对比和差距势必会引起大众对摄影的重新认识,乃至新一轮的争论。
    在现场,就已经有提问者不客气地问蔡萌,面对那么多历史老照片,难道你不觉得这些观念作品过于轻佻吗?这个提问某种程度是当时在场观众的普遍感受。这届摄影双年展营造了一个很好、甚至宽容的环境,来反映摄影在今天出现的面貌。和当代艺术的评判类似,对于摄影,我们也开始失去了固定的观看标准、评判六式,从全家福到对现实的反映,从对生活的呈现到人类学价值,我们有了多种方式去观看。这和摄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生活方式甚至社会记录工具,从方方面面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不可分离,同时也需要人们进一步去认识摄影本身。
    看艾未未和张新民的作品时,我想到,一个年度摄影贡献奖能够同时看到摄影和反摄影,接纳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张玥晗  2009年3月22日C13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