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让久违的照片回到美术馆《南方都市报》

录入时间: 2009-03-25

    本报讯(记者钟刚)创立于1912年的艳芳照相馆,承载着很多老广州人的记忆。昨日,记者从广东美术馆获悉,在即将于5月18日开幕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上,广东美术馆将在展厅原景复制艳芳照相馆的摄影厅,并由艳芳照相馆提供原设备,为观众现场拍照。
    由广东美术馆和南方都市报共同发起的“寻找艳芳”活动,也于日前正式启动,本报面向广州街坊征集关于“艳芳”的稿件与照片,征得照片经过挑选后,部分“家藏旧照”将作为展品陈列于广州摄影双年展的“艳芳照相馆”,板块。

“你去艳芳照相馆影过相末?”
    昨天下午,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在广东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的策展团队与筹备情况。策展团队最终由摄影评论家李媚、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广东美术馆摄影项日总监蔡萌,台湾摄影师阮义忠以及美国摄影师温迪·瓦曲丝组成,展览主题颇有广味,为”看真D.COM”。
    广州摄影双年展如往届一样,由“主题展”和“特展”组成,其中主题展分写真、感光、显影、放大以及国际部分五个单元,特展则为“庄学本诞辰百年回顾展”。记者从展览目录中也发现,本土性在本届摄影双年展得到了强调,其中,由台湾收藏家秦风先生提供的老照片《广东魅影》,汇集了自清末至1949年的广东历史影像,颇为珍贵。艳芳照相馆也是广州摄影双年展的重要板块之一,策展团队将在广东美术馆内复制这一广州最著名、历史最为悠久的照相馆的摄影厅,并同时展出艳芳照相馆的老照片以及由本报参与征集的老照片“艳芳照相馆是筹展工作中,率先进入策展人视野的项目”,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表示。

这次双年展,着力强调影像质量
    广东摄影师在广州摄影双年展中也有作品亮相,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图片总监王景春、新快报摄影部主任李洁军等记者型摄影师分别入选的作品为《我的青少年时期》和《复制战争》。王璜生称,王景春的-组照片,呈现了-名摄影师在从事摄影职业之前的影像世界,纯真而幽默;李洁军在《复制战争》中以激发自己,满足自己的方式引发了一代人的英雄记忆。策展人、台湾摄影师阮义忠认为,王景春、李洁军所呈现的影像,并无明显的职业痕迹,他们故意地跳离执业媒体的工作背景,对具有长期性的题材更易发生兴趣。
    王璜生表示,广州摄影双年展已举办至第三届,布展要求已逐步提高,展出原作和着力强调影像质量成为这一届双年层最为突出的特点,主策展人李媚昨日也对记者称,在此次摄影双年展中,固守传统的摄影和受到当代艺术影响的摄影将并置展览。李媚说,“展出传统冲洗工艺冲洗出来的作品,强调‘照片’,而非‘图像’的概念,正是期望让久违的照片回到美术馆。”

展览局限在二沙岛,是一种遗憾
    在这一届摄影双年展中,除了照片的展出形式,由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推出的汶川大地震的流媒体作品也将在展览中予以展出,届时,该作品将以静态图片为中心,穿插视频、音频等传播方式,以立体的方式去呈现在自然灾难中人性的尊严。
    作为广东美术馆的年度重头展览,王璜生称,馆方重头推出的展览还包括《柬埔寨监狱影像专题:S-21监狱死囚档案》、阿尔弗雷多·伽的《沉默之声》等。作为图像的补充,由吴文光负责的纪录片专题的展映“针孔:来自现场”也将于同期进行。
    不过,由于资金限制,此次双年展依然以广东美术馆为唯一的展示空间。主策展人李媚称,展览局限于二沙岛,是其担任策展人工作中颇为遗憾的地方,“在艳芳照相馆板块中,我设想让艳芳的相片放大尺度出现在中信大厦,上下九步行街,使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打在今天的广州街头,这对于一个城市双年展会更为合适和重要,但是,因为成本的限制,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

李公明:珍视市民的个人记忆
    南方都市报:艳芳照相馆是怎样进入策展团队视野的?
    李公明:当我们确定这一届双年展的第一个单元为“写真”时,我们很容易就想到“市民照相”,照相馆作为市民照相,保存家庭记忆的公共机构,照相馆的历史以及它与市民的联系,使它完全超出了商业的概念。
    在相当长的时期.因为拍摄的困难,个人、家庭在照相馆的拍摄是有-定仪式性的。艳芳照相馆经历三次搬迁,目前是它在经营上、在与公众的联系上都处于历史的最低潮。艳芳照相馆不是面临该困境的唯-一家照相馆。我们期望的是以艳芳照相馆这一个案,搜集资料,进行采访,唤起公众对于摄影和家庭的记忆连接,作为互动环节,我们还邀请了艳芳照相馆的摄影师,在展览现场安置最老式的机器,并提供摄影的服务。
    南方都市报:为什幺想到在美术馆复制艳芳照相馆?
    李公明:这一届摄影双年展的主题,是一句很有广州特色的口语“看真D.COM”,在“看”与“真”上,就必然地涉及到摄影本真的观念。照相机虽然大大地普及,但是人们对照片的质量、照片用纸冲洗出来的质感都淡漠了,转化为历史记忆。我们把照相机放回来,把古老的工艺呈现出来,希望唤起对摄影与媒材关系的思考。
    南方都市报:艳芳照相馆创立至今已近百年,你们的搜寻工作顺利吗?
    李公明:因为艳芳照相馆多次的变,照相师傅们对历史资料的保管观念也不强,资料流失严重。我们需要去档案馆、图书馆重新查找,即使如此.这些资料也是相当有限的。当然.我们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去实现百分百地复原艳芳照相馆,而是让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和市民有关系的公共摄影机构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南方都市报:艳芳照相馆作为一个城市的生活记忆,进入摄影双年展,它是否有一定的个案意义?
    李公明:摄影机构所承载的个人、家人和社会的记忆,是我们应当珍视,并值得予以研究的。当摄影并不普及时,反而是摄影成为人生中具有仪式感的事情。通过艳芳照相棺的线索梳理.我们也期望社会能够从文化的,情感的的价值尺度出发,给于城市中很多隐性物质予以关注。(李公明为本届摄影双年展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本报记者钟刚 2009年3月20日B12版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