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看喻红的新作(老林)
录入时间: 2009-03-06
好久没有看过喻红的画了。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喻红以单色人物画在“新生代”画家中登场伊始,就被一些评论以“近距离”所归纳--相对于前辈的“宏大叙事”,这代画家落笔更偏重其视野的“私人性”,通常喜欢从自己的日常直接经验或生活在周围的一群中去寻找灵感。
我最初听说喻红是因为那张著名的大卫素描,后来知道她原来是我的忘年交小东的女朋友--20多年前,俩人正热恋,于是有了比较经常的近距离观察。俩人风风雨雨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切成为过去。婚后的喻红绝对是贤妻良母,完全符合王朔的“旧道德新思想”。只是成了母亲后我们见面的机会日见稀少,有数的聚会她都早早退了场,只留下小东和朋友继续尽欢,都说小东有福了。
有关喻红这些年生活更具体的讯息来自她新世纪初的个展《目击成长》:数百平米的展厅里挂满油画和照片,私密的个人日记和时代的编年史交向辉映,见证了两代母女的阳光成长。一反“新生代”时期画风的矜持疏离,喻红这套作品表现得明媚绚烂,目光中处处洋溢着一个年轻母亲的欣喜,温润中流露些许岁月流逝的苍桑。展览的所在是东四环路边的远洋艺术中心,本是处房产销售中心,经明星建筑师张永和创意改造,与文艺挂钩,一度是京城文化界的前卫人士出没的场所,于今己了无踪影。
不知不觉曾经翘首以待的新世纪已有十来个年头快要过完。新年伊始后一个寒风凛冽的黄昏,我应约到了喻红的画室。
先看油画。画幅的尺寸都很大,搬动起来很是吃力。
《春恋图》,一眼看去是幅中产人士的假日休闲图:设色典雅的背景上,几个身姿摇曳的摩登女士正展开一卷中国古画--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图中的几个唐代仕女以同样的姿态围着一卷刚刚完工的白练--这是对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那件中国古代名画的戏仿。虽然采用了正宗的学院式油画笔法,喻红却无意于三度空间的营造。在一派慵懒的春日气息中,一种紧张的互文关系被仔细周密地经营着:在卷轴式的散点构图中,喻红以相似的布局将古代仕女的宫廷生活和当代中产女性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想象性的图像嫁接,在看来同样悠然闲适的场景中,一种极其物质化的当下现实通过细节的塑造被有意无意地被强调着,象征性地凸现于几乎是平涂的背景上。
中国创统的卷轴式构图铺展方式,有助叙事在从容的节奏下娓娓地道来。它对内容的铺陈般也顺从卷轴的打开方式由左而右。虽然采用了类似的人物布局,但喻红的叙事发展逻辑和张萱的原作刚好相逆的--它发端于原画的终结处。
当我们的视线按喻红的叙事逻辑从围着古画人群右移,首先遭遇的是一双神色不安的大眼睛--
一个如花似玉的摩登少女盘腿坐在一把安乐椅上;在她的右下侧,一个深衣的中年妇女绻缩在一席卧垫上辗转,绯红的面颊上几缕纷乱的长发似乎告白着纠缠的噩梦。
喻红的构图重心在作品的右端:画家在这里留下了其本人的行踪,她正在为被抑郁症所困多次自杀未遂的女作家赵波受过伤的腿拓制石膏模型。大功马上就要告成,画家正着手打开已经成型的模具,即将脱颖而出的赵波公头带羽冠,一位着装暴露的骨感美女开始雀跃,一位长发披肩的全裸孕妇吹着长笛,正在为这个场面伴奏,像是个萨满教的庆典,似乎庆贺肢体的断垣在涅盘。
我问喻红,她画《天梯》是否与宗教信仰有关?喻红说自己的兴趣主要在中世纪宗教壁画的形式。我仅有的那一点点宗教知识多半来自读画经验{《受胎告知》、《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审判》······},对这幅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给喻红带来灵感的壁画,我一无所知。去找一个皈依基督教的学生打听,经他在相关网站上查证,总算明白这壁画并非是再现一段具体的宗教故事,而是以象征性的绘画情节,告诫苦修者必须抗拒诱惑心无旁骛地修行以最后抵达信仰的天堂,在那里,上帝正张开了欢迎的双臂。但在喻红的画上,已全然不见中古修士的宗教激情,代之以更具时效性的调侃和戏仿--我们见不到在天国里向我们伸手的上帝,也看不到时刻在诱惑人们坠入无底深渊的撒旦;喻红的梯子看不到尽头,人们争先恐后地挤了上来,他们看上去都是凡夫俗子,有着最实际的人生目的,从高处失足落下完全服地力对自身的吸引--这就是喻红的寓言,背景上的金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梦的基本底色,那架看不到头的梯子立在摇摇欲坠的阶梯式构图上,在梯子的高端有个女孩在向大家回望,叫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里那个说破皇帝新装的无邪童子,她的容貌酷似喻红的爱女刘娃。
几年前在长征空间的联展上,我第一次看到喻红的丝绸作品。当时挥之不去的印象是她在表达介质上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虽然当时画家和这种媒介材质的关系还处于不稳定的青涩阶段。经过一定时日的实践磨合,喻红对丝绸的光华质地和水墨颜料洇晕效果恰如其分的控制上,和她对表达对象的感性认知越来越贴切从容,形象在她笔下无所拘泥地随机流淌滋长,渐渐溢出了叙事--审慎周到的鸿篇巨制化成了一腔似水柔情,形象的表现力不再倚丈叙事的架构,而是回归到绘画行为本身。
树脂材料的介入,使得喻红对生命经验的表达超越了具体描绘的层面--千变万化充满流动感的形象,被晶莹剔透的物质材料牢牢地凝固锁定在时间的某个瞬间,在一种充满悖论的现实存在中,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偶然、艰辛、美丽和脆弱,以及我们处境的尴尬。在与尴尬的抗拒中,人体会到了表达的尊严。
老林
2009年,“三八”节前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