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09-02-18
原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全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
1930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牟平县养马岛
1944年以前侨居朝鲜,在仁川、汉城华侨小学和中学学习
1944年回国求学,曾就读烟台二中,北京盛新中学,国立东北中山中学至高中肄业。
1948年夏入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
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并创作员,在职期间创作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宣传画,独幅画和连环、年画以及组画、插图等。
1955年木刻版画《出圈》获全国青年美术展奖。同年创作套色木刻版画《春日》。
1956年到陕北体验生活,创作套色木刻《延安组画》。
1958年下放河北遵化县劳动。
1959年调中央文化部研究室,任新创办的《新文化报》美编。
1960年底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
1961年到荣宝斋学习中国传统雕版和水印技术。
1961年赴山东烟台地区体验生活,创作了《晌午》,《渔村》,《家乡喜事》。
1963年参加中央文化部组织的农村文化工作队,在山西文水县创作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64年—1966年创作了《喜悦》,《焦裕禄组画》,《刘胡兰插图》,《王杰组画》,《传授》,《亲人》等一批木刻作品。
1968年为筹备“红太阳照亮安源”展览会,赴安源煤矿体验生活,创作《安源大罢工》木刻组画。
1970年—1974年“文革”期间,下放河北劳动改造。
1974年赴陕西户县开门办学。
1975年赴黑龙江大庆油田,创作了大型套色木刻《会师大庆》。
1976年赴山东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教学,创作《围海夺油》套色木刻组画。
1977年创作木刻《鲁迅与“可爱的中国”》,《怀念周总理》,《洪湖曙光》,《五四时代的周恩来》等作品。
1978年到敦煌、永乐宫临摹壁画,回京创作了《敦煌幻想曲》,《海底梦》等作品。
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杨先让木刻选集》
1980年奉上级指示,在中央美术学院组建“年画、连环画系”。同年创作了《三猫图》、《童年的回忆》、《荒城之夜》、《山村的秋天》、《秋收》、《梨渊》等套色木刻。
198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先让、张平良画展》。
1983年—1985年赴美国探亲,访问,办展,讲学。
1985年创作套色木刻《小宅》、《北京之秋》、《乡情》、《花房》。
1986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创建“民间美术系”,并组队对黄河流域地区进行民间艺术考察。
1987年被选为全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1989年左右的四年时间内,利用教学之余,对黄河流域地区民间美术进行普查,行走十四次。录制一部45分钟的录像片《大河行》,完成了一篇民间艺术理论考察文章。同年年底赴韩国考察并讲学。
1990年退休,开始著书。
1993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出版精装图书《黄河十四走》。同年三联出版社出版《杨先让、张平良彩绘选集》画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杨先让文集》。
1993年赴美国休斯敦侨居至今。在国外办画展、讲学、著书等活动频繁。旅美十几年来,被美国路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授予休斯顿荣誉公民奖,路州州府荣誉市长奖等。
1997年与美国休斯敦举办杨先让、张平良捐助中国贫困儿童画展义卖。
1998年书籍出版社出版《艺苑随笔》
1999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国乡土艺术》中、英版。
2002年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徐悲鸿》。同年于美国休斯敦和路州大学举办《杨先让版画回顾展》。并于休斯敦美术馆分批展览木刻版画。
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黄河十四走》。同年在美国路州州府文史馆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大展》,并配合讲学。
历年回国陆续于北京、河北、江西、天津、山东等地的大学讲学。
2004年1月中国春节期间,赴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费城富兰格林博物馆讲学,并为当地华人作家协会讲学。
2005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版画回顾展,并出版《与木刻刀结缘50年——杨先让版画全集》
2008年于美国圣地亚哥人类学博物馆举办杨先让版画作品展览
2009年于中国广州美术馆举办杨先让版画、彩绘画展,并出版《杨先让彩绘作品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