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录入时间: 2009-02-18
喻红是当代中国少有的女性艺术家。女性艺术家不等同于女艺术家,“女性”是有独特的不容替代的内涵的。在现代西方的文化辞典中,相当的程度上,“女性”是作为“男人”的对立物而被提出来的,如“女性主义”,其另外的表述就是“女权主义”,“女性-女权”,针对的是“男性-男权”,针对的是一个由男人建立起来的“男权”历史和“男权”社会,因此,“女性”也就成为了社会学中的“女性”,充满批判性、对抗性、解放性的“女性”和“女权”。“性别”,并不是纯粹的人的性别,不是个人的性别,而是社会性的“性别”。现代西方的“女性”表述,对女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解放提供了革命性的理论和开放性的思想,而同时,渐渐地也引发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反省和迷茫:何谓女性?女性何为?喻红用她的艺术实践表达了她作为当代东方女性,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表现,而她对“女性”的理解和感受却有别于西方和他人。
喻红一直持续地进行她《目击成长》的系列化创作,“成长”对于一个女性来讲,是一个持续的梦与现实的过程,这里交织着个人、家庭、社会、历史的种种因素,交织着幻想、希望、感性、现实等等,男人的世界更多的是现实和社会的世界,而女人的世界往往是充满了个人和感性的色彩,但在喻红的艺术表达中,在《目击成长》的独特图式中,流露着在我们无法回避的大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作为女性的个人对生活、情感、行为、过程的种种安静而细致的感受和关怀。
这种关怀延伸着,在她后来的以丝绸为媒介、以聚酯为材质的创作中,婴孩、女性与柔弱、优美的丝绸所产生的关系,与冰冷、坚硬、透明的聚酯所构成的隐喻,无不指向于对生命,尤其是一种柔美的生命的关怀。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赵波”事件的描述和演绎,对她那戏剧式的美丽和被残害的呵护的刻画,一再提示着生命的脆弱和优美。
形式总是有意味的,介材的应用也是富于隐喻和象征的。喻红从《目击成长》的对置式的图式,到《春恋图》的延伸传统手卷的视觉方式,到《天梯》的教堂修道院壁画的组合构成;从选择丝绸的柔弱性,到应用聚酯的僵冷封存的做法,使得这一切形式和介材都凸现了观念的色彩。
喻红可以说是一位坚持着写实和现实手法的艺术家,而她的写实又往往多了几分中国方式“写”的意味,也就是有一种写意和表现的倾向,而同时,在她的关注关怀的对象,在她表现表达的内容,在她选择的图式和介材等等,都体现出一种当代的观念性。在喻红的作品面前,我们的视觉、感受、体验、思想等都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这正是喻红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对“女性”所作出的属于她个人也与她成长的社会背景有关的表述,“时间”、“内外”,构成了我们对喻红的这种“女性”表达阅读的切入途径。
这次“时间内外:喻红艺术展”是喻红第一次比较完整和有规模的展览,对于我们“目击”她的成长,研究她的发展将具有阶段性的意义。
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这次展览的举办的机构和个人!也感谢喻红对广东美术馆的学术研究和典藏工作的支持!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
2009年2月12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