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我的创作追寻——记《淬锋·本位·李锡奇》个展(李锡奇)

录入时间: 2009-02-05

    自200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福州美术馆《本位‧新发‧李锡奇》个人巡回展之后,与当地艺术界有许多的对话,强烈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企图心,更对当前中国艺术环境的朝气蓬勃印象深刻。此间却一直有个缺憾,即尚未有机会与中国当代艺术重镇-广州有所交流,而这次广州美术馆个展得遂所愿,对我来说将是近年来值得一书的展览,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展出了我个人五0年代迄今的创作成果,作品以《本位‧新发》系列为主,也包含了正在发展中的《风起‧水涌》系列。
    从事现代艺术创作五十余年,始终都围绕着「本位」概念延伸。而所谓「本位」的来源,来自童年生长地-金门的传统民间文化,这民族传统印象已经铭刻成一连串记忆视觉片段,形成我所谓的「民族的本位」。但「本位」概念也不如想象中是一个稳定的框架,它经常有阶段与意涵上的变化。在日本第五届「国际青年艺术家展」的《本位》十连作,表达的是易经哲学的变动及反复消长观念,呈现上带有电影视觉原理的效果。六0年代中《赌具》系列,则以现成物排列及加入了欧普精神的中国彩绘,以圆型油画加上牌九为媒材,将民俗与传统的意象重新造型、排列,创造出新的造型语言。其后「书法系列」利用书法的元素拓展了抽象绘画的新空间;此系列要追溯到七0年代的《月之祭》创作;由于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实况转播,一般民众怀抱的是科学的无比信心,但对于浸濡于抒情歌咏氛围的艺术家,对月的情感却是怀想与追悼的。《月之祭》所加入的书体笔画,在强调传统文人气味与个人对抽象画的掌握。也由于这些书法的运用开展了《大书法》的创作,而《大书法》的许多拼凑的形式,似对后现代艺术思潮有所反应,怀素、张旭、黄庭坚等人的文字,都成了我的画面元素之一。
    九0年代游历楚湘漆工艺后,创作了《后本位》、《再本位》、《本位‧新发》等漆画系列,而无论是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匾额、门联,进而到七巧板式的模块化排列;或以错位、变置、再组合的手法,将抽象符号再拆解。传统的材料与造型色调等民俗印象,都被转化成个人想象及文化思考的艺术语汇。这种创作十分倚重艺术的观念性,执行上则不受传统拘束,运用「模块化」的观念再由专业漆匠来执行我的想法。我喜欢从局限的现实中寻找创作的出路,传统是一种创作灵感、创意的数据库,但传统也是不完满的,也因为它的不完满所以才会有创新,而我的创作才能走的如此长;传统在我脑中的一页页图像,更易与变动的环境、观念相关连而变化,创造出模块化的时代性作品。
    传统与现代的论战,经常是台湾现代美术一个重要的观察面向,尤其对1950-60年代的画会时期,由西方绘画观念所冲击产生的现代画家而言,更是一个自我命题。他们标举反对形式的传统,提出现代主义对抗之;但也可以发现,他们有意识的援引传统文化质素来丰富其艺术内涵。身为一位现代画家,我长久关注于传统、现代不休止的实验与融合,使创作本质上对传统文化做多样的当代阐释。本次广州美术馆的展出,也期盼藉由这种「传统中找新意」的内在精神性格与操作,能丰饶并唤起两岸共通之「文化集体记忆」,进而衍化为彼此沟通记忆的一环。


李锡奇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