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录入时间: 2009-02-05
文化的根的问题是艺术家时刻面对和追问的主要课题,尤其是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在政体、意识形态、区域分割及对峙等等的特殊背景下,文化的根更是交织着愈发强烈的探寻、追踪、重塑、整合等等的欲望和行动,更何况现代的西方文化的介入和冲击,更使以个体自由精神为追求目标的艺术家,在面对和选择中不得不思考及付诸行为。
李锡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和区域背景下成长而形成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他的特殊性更在于他的成长史与一个极为特殊的区域--金门,和一个特殊的“当别人享受蓝天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卧在防空洞里打哆嗦”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相关。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中,“文化”可能更超越于时间、空间、意识形态等的框架,而体现为共同的民族的文明意识及认同感。文化的根就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不是一种艺术的装饰的花边,而自觉地成为了指向于历史深处和人的意识层面,在历史和生存的沧桑中体验和追寻文明与文化的永恒存在。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兴起了现代艺术运动,许多现代画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挖掘和传承。李锡奇积极参与及组织现代艺术团体,是“现代版画会”的创始人,也是“东方画会”中后期重要成员。他一直坚持中国文化的“本位”特色,力图为优秀的中国文化找到合适的现代舞台。他的抽象绘画以方、圆变奏的哲学思考,赢得了国际声誉。
李锡奇一直探索中西方艺术的视觉元素,追求其中的内在的秩序与美感。先是从中国书法中寻找灵感,将绢印版画的传统技法和现代造型艺术做全新整合,后来又深入祖国大陆,去湖北体验漆画魅力、到福州寻找最古老的漆画源流,再结合匾额等传统文化,用现代的表现形式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他从中国书法里找到了崭新视觉语言的质素,使书法的气韵内涵溶入其独特的现代艺术语汇中;在现代结构与原始图腾交替融汇之中,追求浓稠漆黑的寂寥与沧桑。创新多变的创作风格也为他赢得了“画坛变调鸟”的绰号。
追寻李锡奇现代绘画艺术的生成和特点,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和出发点:一是民间和传统的民族因素如书法、漆艺、民间乡土艺术等对他构成的潜在影响;一是西方的现代艺术和美学观的显在吸引。这两大因素经由金门的乡土出发而交错着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沧桑感悟,在现代的开放的艺术氛围形成了对现代艺术多元选择和表达的可能性。李锡奇从最初的《失落的阿房宫》、《落寞的秦淮河》,经过“月之祭”系列,到以传统书法为素材的“顿悟”系列、“大书法”系列和被称为“后本位”漆画系列,一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自己归属于民族本位的艺术独创性,坚持专注于来自民间和传统的形而下艺术语言,而同时越发强烈地追求形而上的现代精神。这正是李锡奇站在当下的历史中对文化之根的一种精神叩问。
李锡奇的展览多年来在很多重要的地区和重要的美术馆展出,得到很高评价。广东美术馆也曾在一些联展中展现过他的作品,并有作品成为了我馆的重要收藏。这次,“风起云涌——李锡奇艺术展”应邀到广东美术馆来展出,这将为我们进一步共同探讨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现代发展产生推动的意义,我们期待着。
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璜生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