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录入时间: 2009-01-15
黄苗子,1913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时于香港就读,喜爱诗画文艺。八岁习书法,十二岁从名师邓尔雅先生学书。1938年以后,在广州、重庆、上海等地工作及从事文艺活动。1950年后定居北京。
黄苗子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共三届)、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全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务。1992年以后,曾任澳州昆士兰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客座教授、名誉教授。2004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他“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状。
黄苗子长期活动与文艺、美术、书法界,交游甚广。所作美术论文及散文诗词,经常在国内外发表。美术论著有《美术欣赏》、《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及《年表》、《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等;散文有《货郎集》、《无梦庵流水账》、《种瓜得豆》、《苗子说林》、《黄苗子散文》等;画册有《黄苗子与郁风夫妇画集》等;书法有《黄苗子书法选》、《中国书法精品选--黄苗子》、《草书木兰词》等。
黄苗子的书画曾在北京、杭州、广州、上海等地举办展览,并曾在日本东京、大阪、韩国汉城、台北、香港,以及德国科隆等地展出。1988年,参加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的“黄苗子、郁风书画展”。1989年6月,应澳大利亚大学之邀旅居澳大利亚布里斯本,进行讲学和书画创作,其间多次举办展览,受到赞誉。1992年,黄苗子和古干在德国科隆博物馆举办书法作品联展,这是该馆首次展出中国当代书法作品。1994年,应邀参加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书画展。1995年2月,应邀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黄苗子、郁风书画展”。2003年11月,应日本德岛大学和德岛县文学书道馆的邀请,举办黄苗子夫妇书画展。2007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白头偕老之歌--黄苗子、郁风艺术展”。其作品曾被伦敦大英博物馆、德国科隆东方美术博物馆等公私藏家收藏。
黄苗子生平年表
1913年
农历九月初一(公历9月30日),出生于中国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排行第五,起名为黄祖耀。祖父黄屺香为清末举人,博古通今,名噪一时。父亲黄冷观,早年加入同盟会,
1913年9月,因抨击袁世凯帝制而被捕入狱。先后主持《香山旬报》、《大光报》、《香港晨报》等,创办香港中华中学。
1918年
举家迁往香港。
1921年
开始学习书法。
1925年
师从岭南艺术大师邓尔雅先生学习书法。
1926年
入父亲创办的香港中华中学学习。大约15岁起,便在开始漫画创作,并在香港报纸如《大光报》、《骨子报》、《半角漫画》等发表。
1929年
漫画《魔》发表于8月3日出版的第六十七期《上海漫画》,署名黄祖耀。《上海漫画》创刊于1928年4月
主编张光宇、叶浅予。
1930年
12月,从中华中学毕业。
1931年
进入香港华仁书院学习英文。
1932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3月,给家里留下书信,毅然离开香港,从香港西营盘码头乘船,只身前往上海参军,任上海卫戍司令部上尉书记。到上海后,画两幅抗战漫画,经沈君怡先生推荐,在邹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发表。
1933年
调上海公安局监印股任科员。其间,黄苗子结识张光宇、叶浅予、丁聪、华君武等漫画界朋友,陆续在《良友》画报、《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当时的上海市市市长吴铁城受老友黄冷观拜托,找到黄苗子,并将其安排在市公安局,任一闲职。
1934年
1月,兼任梁得所先生主持的大众出版社任《小说》半月刊编辑,创作封面插图。在马国亮先生主编的《良友》画报上发表《八大山人》、《郑板桥》等古代画家评介文章。与刘海粟、张大千、庞薰琹等探讨研究美术史。
1935年
5月,到南京,任《扶轮日报》副刊编辑,并在《朝报》、《南京人报》发表文章和漫画作品。
1936年
在张正宇的中国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漫画事典》一书。夏天,与鲁少飞、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王敦庆共同发起筹备全国第一次漫画展,黄苗子与王敦庆共同负责具体书记事项。11月,展览在上海首次亮相,汇集了来自全国和海外华侨漫画界的600多幅作品。在上演夏衍的《赛金花》话剧的后台结识夏衍先生。
1937年
4月,赴广州,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办公室机要秘书。积极投入漫画抗战活动,并撰写了不少理论探讨性文章和评论文章。8月下旬,第一次全国漫画展和当地美术家的抗日漫画木刻展同时在广州禺山中学举行。这是抗战爆发后,广州漫画界举办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展览,轰动了整个华南地区。黄苗子创作了《香港》和《捐输为国》两幅作品参展。1937年9月2日,《大公报》发表通讯《全漫展与救亡展在广州》,详尽报道了广州漫画界这一盛况,记者提到黄苗子的作品,说:“黄苗子的《香港》,把东方巴黎的香港全般面目活现在画面上。”
与特伟等筹划出版《抗战漫画》杂志。
1938年
1月13日,黄冷观病逝于香港。《抗战漫画》在重庆创刊。年初,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在武汉成立战时工作委员会,身在广州的黄苗子被推选为15位委员之一。这15位委员,包括张光宇、叶浅予、鲁少飞、梁白波、张光宇、陆志痒、张乐平、张仃、张文元等当时漫画界中坚人物。10月20日,黄苗子随省政府撤离广州,前往重庆。10月21日,广州沦陷。
1939年
1月,黄苗子到香港。出任国民党主办的香港《国民日报》总经理,同时参加全国漫画家协会香港分会的活动。12月返重庆。
1940年
2月18日,黄苗子负责组织的重庆漫画家访问“在华日本人反战大同盟”时创作的作品,在香港《星岛日报》上发表,引起了巨大反响。4月,与丁聪、郁风、徐迟、夏衍、张光宇、张正宇、叶灵凤、叶浅予、戴望舒共同创办《耕耘》杂志,并以曾为《国民日报》总经理的资质,使杂志得以创刊问世,并为杂志撰稿、组稿。《耕耘》杂志出版者:耕耘社,编辑人:郁风,发行人:黄苗子。4月创刊,只出版两期,因经费不济停刊。
1941年
在财政部任职。积极参与抗敌文化活动,业余兼职《新民报》副刊编辑并撰稿。并常与文化界人士相聚“二流堂”。缅甸华侨唐瑜在重庆建“碧庐”(壁炉谐音),当时重庆进步文化人士或寄居其处,或常来聚会,黄苗子、郁风亦是常客,此便是玩笑成真并使众多优秀文化人士惨遭磨难的“二流堂”发端。
1944年
5月20日,黄苗子与郁风的订婚仪式在重庆郭沫若家中举行,由夏衍主持。这一年,黄苗子31岁,郁风28岁。11月26日,黄苗子与郁风在重庆嘉陵饭店举行婚礼,由吴铁城主持,各界名流云集。证婚人沈尹默为他们赠诗:“无双妙颖写佳期,难得人间绝好辞。取譬渊明远风日,良苗新意有人知。”
1945年
9月,在重庆被安排与正在重庆谈判地毛泽东的见面。
1946年
随着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同时迁往南京的《新民报》副刊撰稿。其间,家中成为进步人士、共产党员聚会和接头的地点和“避难所”。著名新闻记者高集因报道“下关惨案”上了“黑名单”而到黄苗子家中避难,地下党员、著名演员金山、张瑞芳曾在其家中与中央社记者接头,商定将金山的近况及长春电影厂的情况报道出去。
1948年
调任中央银行秘书处及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中央信托局任职。地下党员冀朝鼎身份暴露,由黄苗子协助其前往北平。冀朝鼎:著名经济学家、外交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代后,先后任平准基金会秘书长、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并兼任圣约翰大学、暨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主席兼中国人民银行副董事长。
1949年
举家迁往上海。6月初,政治情势变化,黄苗子与郁风改名买到机票,飞抵香港。到香港不久,便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从徐堪看崩溃中的蒋朝财政》。9月,经周恩来指示安排,黄苗子与郁风由香港乘船到青岛转北京,参加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0月19日,黄苗子写毕《旧文物的新生》一文,并于11月1日至3日上海《文汇报》第一版连载。这是他写作生涯中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长文。11月,黄苗子与郁风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班,开始为期10个月的学习,这也成为了他们新生活开始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定居北京。
1950年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搬进位于东单牌楼附近的栖凤楼胡同,与吴祖光、北影厂制片主任戴浩、音乐家盛家伦等为邻。这个院落成为当时文化界人士聚会的一个场所。
1951年
6月,任公私合营《新民报》副总经理。11月2日,黄苗子前往广东参加土改。团长为许广平。
1952年
调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任专员。参与组织新中国第一次大型出国展览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展馆的设计及组织。
1955年
《美术欣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
1956年
与郁风以及“二流堂”的朋友积极筹办在北京的同人刊物《万象》,但很快随着急速波动的政治形式而流产。
1957年
在反右运动中,被定性为“右派分子”。
1958年
根据“上级指示”搬离栖凤楼,搬到位于朝洋门内南小街的芳嘉园3号,小院的主人即以研究明清家具和民俗而著称的王世襄。4月份被遣送北大荒接受劳动改造。
1960年
12月底,黄苗子因为身体原因被送回北京。黄苗子继续留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参与筹备《中国美术论著丛刊》。
1966年
黄苗子夫妇受到文化大革命波及,连同很多“二流堂”人,成为批判的对象。
1967年
被关进“牛棚”,而同时,夫人郁风则先后被不同系统不同派别的造反派关押至三个不同的秘密场所。
1968年
9月4日,与郁风于同时被捕入狱,开始7年的牢狱生涯。
1975年
3月,黄苗子夫妇被释放。而早在一个月以前,黄苗子就因病秦城监狱,住进了北京复兴医院。这一年,黄苗子62岁,郁风59岁。开始整理旧作《八大山人传》及年表。
1979年
当选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3年
应香港大学之邀,赴港做美术书法讲座。受聘为香港三联书店副总经理。与启功等赴日本举办书法展览。《古美术杂记》由香港大江书局出版。
1984年
应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邀请,赴澳大利亚几所大学及美术馆讲中国书法。
1988年
在香港举办“黄苗子、郁风书画展”,由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黄苗子书法选》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1992年
旅居澳大利亚,并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格里菲斯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同年,黄苗子和古干在德国科隆博物馆举办书法作品联展,这是该馆首次展出中国当代书法作品。
1994年
应中国美术学院邀请举办的“黄苗子、郁风书画展”。
1995年
2月,应全国政协书画室和炎黄艺术馆之邀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黄苗子、郁风书画展”。
1997年
《画坛师友录》繁体字版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当代书法家精品集--黄苗子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0年
10月,《画坛师友录》简体字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1月14日,黄苗子、郁风书画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2003年
应日本德岛大学和德岛县文学书道馆的邀请,举办黄苗子夫妇书画展。
2007年
5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白头偕老之歌--黄苗子、郁风艺术展”。
2008年
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黄苗子与郁风的“迴风宧书画存珍”部分藏品亮相,拍出2355万元;嘉德四季拍卖会上,苗子、郁风二老多年来的个人218件书画作品上拍,成交率达100%。9月,在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由北京百雅轩艺术机构主办,举办“风雨一吟--黄苗子艺术展”,这是黄苗子先生的第一个艺术个展。11月,在山西文联大厦,由北京百雅轩艺术机构主办,举办“风雨一吟--黄苗子艺术展”。
黄苗子所出版的书目成果丰硕,先后出版美术论著《美术欣赏》(1955年出版)、《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及《年表》、《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等;散文有《货郎集》、《无梦庵流水账》、《种瓜得豆》、《苗子说林》、《黄苗子散文》、“苗老汉聊天”系列等;画册有《黄苗子与郁风夫妇画集》等;书法有《黄苗子书法选》、《当代书法家精品集--黄苗子卷》、《草书木兰词》等。其书法作品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黄苗子生平年表整理参考《黄苗子与郁风》(李辉著)、《苗子自述》、《黄苗子与郁风画集》等书籍,整理人:张静博。
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
2008年10月31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