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录入时间: 2008-12-24
摄影术发明以来,围绕着摄影术究竟是具备极强的纪实能力还是属于“海市蜃楼”式的虚幻投影展开了文化和哲学层面上的种种讨论,问题中的深度矛盾正不断地被人类自身对图像的依赖性所遮蔽,人们似乎更愿意手执着“傻瓜数码”海拍一通,为日后的怀旧和追忆似水流年留下可供寄托的图像资料。无疑,一种技术的普世化、大众化证明了技术内在权力的下放--返回到最为基本的应用层面。这同时也为后工业社会技术的分配和共享提供了很好的佐证。
摄影的定格似乎解决了“瞬间--永恒”的辩证关系,时间的质量似乎丧失了,而事实恰恰相反,在被框定的图像中,时间被密集地重合在一起。当代摄影中有某种风格正是试图通过一个被镜头截取的空间来获得对时间的动态呈现。
胡培烈老师的实验正是为了寻找图像中的时间质量。技术上的多次曝光,时间的多个界面在图像中不断重叠,从而造成一种迷离扑朔的魔幻效果,在摇曳的形象中,一个生命周期的运动节奏得以保存,虚幻的表象下隐藏着最为真实的生命质地。胡培烈老师把镜头对准相对静态的花簇林丛,更加准确地导向整个艺术观念的探索方向。
同时,胡培烈老师在图像的选择和处理上体现出个人特有的优雅和唯美趣味,内在的思维活力与生命张力也得以充分的彰显,在胡培烈先生的摄影作品前,可以充分感受到“细雨如洗、芳芬无边”的古词意境,又可以嗅到青涩和蠢动的性感气息。在讲述多情委婉的花事繁忙,讲述时空交错的生命现实的时候,胡培烈老师美好的内心也得到奇妙的释放。
感谢胡培烈老师几十年的艺术工作,他的工作无疑会变成一股宝贵的鼓舞力量。同时,也由衷地感谢他对广东美术馆专业工作的充分信任。
王璜生:广东美术馆馆长
2008年10月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
9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新闻发布会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