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归侨画家汤由础的生平与艺术(吴瑾)

录入时间: 2008-05-21

    汤由础(1912-1971)原籍广东新会。孤儿出身。曾就读于“广东省省立孤儿教育院”藤工科。1927年赴新加坡,于“五彩石印公司”打工兼学艺。1945年与友人合作设“海峡广告公司”经营广告业务、美术用品,并兼事广告设计和绘画创作。成为东南亚为数不多的华人职业画家之一,声誉日隆。1950年因向往新生的祖国而结束彼地的事业,携眷回国。先后任职于华南文工团,广州人民美术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1960年以群英会代表身份赴北京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后历任美协广东分会工作部主任、美协党组书记、广东画院副秘书长等职。
    汤由础坚持从事绘画创作。擅长水彩画、版画、油画。经常深入农村、渔村、部队体验生活。作品多有反映农村生活和军人生活,曾被选送出国展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美展,并曾结集出版和发表于各种刊物。
    1995年炎夏6月,广州越秀山美术馆正展出“当代广州归侨画家作品展”。老同志吴南生“艺林一帜、侨苑增辉”的题辞,让人们想起了归侨画家和广东现代美术发展那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他们对此所作出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和贡献。在一组并不起眼的水彩画前,我们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汤由础,驻足画前细心观赏,扑人眉宇的生活气息和朴实无华的画风,就像一首年青时唱熟了的歌曲一样,把我们带回到共和国头十年那充满希望,令人振奋的日子里。就是这一组水彩画,引发起我们对作者艺术道路的回顾和对那个火红年代的追忆。
    汤由础出生在广东省以出产葵和柑而著名的侨乡新会。他年刚四岁,父母就因贫病交困而相继去世,只好与祖母相依为命。年迈而贫困的祖母自顾不暇,哪有能力抚养这孤苦伶仃的孩子呢?但老人还是以惊人的毅力和慈爱的心,节衣缩食把小由础拉扯大,还供他上学读书。小由础聪明伶俐,特别喜欢画画。虽然无钱买纸笔,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要画画。在操场上,用树枝在沙上画;在家里,用砖头在墙上画。人物、动物、楼房……见到什么画什么,画希望、画梦想,孤苦的孩子在画里寻到了一个快乐而有趣的世界。他真想有个教师给他纸笔,教他画更美好的图画。于是他鼓起勇气跑到学校美术教师那里,指着教师正在画的画,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但得到的回报却只是白眼和冷笑!穷孩子,还画什么画……!自私和势利冷酷无情地扑灭孩子心头希望之火!他呆呆地站了半天才黯然离去,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老祖母终于无能为力了,含着纵横老泪将仅读四年书的孩子,送进了“广东省省立孤儿教育院”。那年头的孤儿院条件很差,小由础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苦涩,意料到前路的艰辛,于是他在藤工科拼命地干活,勤奋地学习纺织手艺,以求能早日自立。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小由础的生活路向,使他有了拿起画笔,实现童年梦想的可能。16岁那年,一位华侨看上了心灵手巧的小由础,要带他到南洋去做工。于是小由础带着对生活的希望,象他们众多乡亲那样,离乡背井,乘大船漂洋过海到了新加坡。初时,他在一间印刷厂当学徒,每日在印刷机旁工作十多个小时,还要替老板做杂工、甚至洗衣服。工作虽然辛苦,但他对印刷机印出来的一页页彩色画片、广告画却很感兴趣,工作闲时竟偷偷地对着画片细心描画起来。有次正画得入迷,却被工头看见,臭骂一顿之后没收了画本,还被带去见老板,说要从严处置。正当他彷徨无计时,老板却一反常态地好心放过了他,原来老板看中了他的绘画能力,有意要种生这棵摇钱树。此后,他有了拿画笔的机会,跟着画画师傅,画商标、画广告画。时间夹杂着疲累和单调,一日复一日地流去,由础也渐渐长大了,他的画艺也因勤奋和好学而大有长进,正当他为自己的成绩暗暗高兴的时候,却万万没想到这竟会伤害到另一个人。老板因看到他的画可以替代他师傅,就借故将师傅开除了。花二百元请来的师傅,可以由花十五元请来的学徒工代替,老板的算盘打破得噼啪响。由础知道后,心情复杂极了,不知是后悔、怜惜还是愤怒,他虽然不能理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残酷性,但他却预感到自己将来的结局,于是他暗下决心,早日逃出这食人的鬼地方。学徒工是以学手艺为名,廉价劳力为实的工人,漫长的七年合同期终于熬过了。由础还是一无所有,曲折而坎坷的生活际遇,磨出了他一副倔强的性格。他毅然离开工厂,要靠自己的双手去闯一番事业。
    他给人画广告,画商标,向厂家和商户推销自己,摆摊卖画、卖美术用品,什么办法都想过,都尝试过。但在战乱和经济不景的时期,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一个穷画师又以可以有什么作为呢。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他还可以拿着画笔,在图画中寻找童年时的梦想。这样又过去了十多年,直至二战结束后,环境稍为好转。他与朋友一起,东借西凑办起了“海峡广告公司”,经营商业广告。自搞设计和出售美术用品。最让他得意的是将自己的画作堂而皇之地挂在铺子里出售。这时期他创作了一批东南亚风情的风景画,椰林、脚楼、水上集市、海景……用笔流畅、色彩鲜丽。有很浓的热带情调。颇得人们的喜爱。新加坡《星洲日报》曾以《东南亚画家》为题报导介绍他的绘画生涯和作品,虽然事业有了起色,但他也并非春风得意,殖民地的华人经常受到洋人的排挤、打击。业务也常常受到诸多无理的限制。祖国不强大,海外游子就象没娘的孩子那样受人欺凌。由础每想到此便黯然神伤。夜深人静时,悄悄拿出短笛来,在月影下吹出凄婉的调子,以排解心头的烦闷。
    1949年10月,人民中国成立了,消息传来,海外华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汤由础感怀身世,难以言状的激动令他热泪滚滚。他连忙与家人商量,怎样打点公司的事,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无奈丽日南天也有阴风吹来,国民党特务的匿名恐吓信也寄来了--你胆敢回国投靠共产党,就会如何……!汤由础不信这一套,反而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结束公司业务。全家一齐回国,他毅然作出了这个决定!
    1950年5月,23年前只身去国的汤由础,携带妻子和四个女儿,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故乡。百废待兴的祖国,没有忘记尽力安抚回归的游子。在广州,汤由础被安排到华南文工团美工组工作。文工团是部队转下来的文艺工作者团体。当时还是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七元的生活费,其他由团里包。这一切都和他被同志们称为同志、老汤一样,都觉得很新鲜。团里其他人都不带家属,老汤一家子到来,引起领导上的特别关注。团长丁波同志亲自安排,在东山口铁路边租了一间砖屋给他们住,房租和家属医疗费都由公家划出专项开支。女儿也安排在附近学校就读。当时美工组的工作就是绘制大幅领袖像,搞集体创作。往日多作风景画的老汤满腔热情,拿出从南洋带回的画具和大家一起,有商有量地画起人像画了。文工团里经常组织文艺演出和集体活动。老汤一家子都参加,两个小女孩也特别逗人喜爱。平时不苟言笑的老汤,拿出短笛吹奏出轻快洒脱的西洋曲子,大家为他鼓掌喝彩,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集体大家庭的生活对于汤由础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感觉。每谈及此,老汤总是由衷地说,是共产党给了他新的艺术生活。1963年他将自己新旧生活的对比与感受写成《新中国和我的艺术生命》一文,收入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和共产党》书之中。
    在文艺为政治宣传服务的方针指导下,汤由础也和本地的画家一样无偿地付出了全副身心与精力。无论是在文工团和后来的美术社,一切创作活动都围绕、结合当时的政治运动。回国刚刚半年的老汤放下小家庭,就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他打起背包带上画具来到英德县望阜、松风下甘乡等地,向村民们宣传土改政策。四出了解情况,回到驻地就整理材料,与同志们一起苦战几天,绘制出一套宣传土改政策的连环图,后来还制成了幻灯片,分发到各乡去放映,让农民们通过看图了解土改政策。这对土改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后他们总接了这条经验,用同样的方法制成一套宣传婚姻法的连环图,效果也非常好。在这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下乡体验生活搞宣传成了汤由础的主要工作。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主要生活来源。农村的生活劳动对老汤来说并不熟悉,但他有艰苦的生活经历和刻苦耐劳的顽强性格,因而比较容易适应,在下乡中接触的人物事物和农村美丽的自然景色,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的许多创作都有很深的农村生活印记。1952年他到广州郊区岗背水稻丰产模范梁顺财互助组,参加生产劳动一个月,回来便创作了一幅反映农村丰收的年画。1954年到中山县港口梁梦洪生产合作社参加劳动,就在当地创作的《农民读报》反映了合作社农民渴望学文化,渴望了解政策的真实情境。此画随即被收入解放后广东首次出版的《广东美术作品选集》。选集还收编了他另外两件作品,油画《荔枝熟了》和一对门画。在深入渔村体验生活之中,他和渔民一起出海经受了风浪的考验。回来创作了妇女渔民组画及石膏版画作品一批。其中《扬帆出海》尤为出色,表现了渔民们欢快的劳动生活场景和朴素的感情。此画后来被选送到苏联参加展览,并刊登于苏联《星火》画报上。这些作品都是运用了农村的题材和形式而取得成功的。至于到农村、到工地为农民、为劳动模范和解放军战士画像,那就不计其数了。这些直接作用于宣传的创作,促使汤由础更加熟练地掌握人物画和速写的技巧。
    1956年7月1日汤由础实现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理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意识到更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切工作都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党员的基本责任。
    1955年底,苏联展览会在广州举办。汤由础参加了造型艺术馆的工作苏派大型主题性创作油画,给了他不少影响。同年他创作的油画《绣红旗》和后来为建军30周年而作的《把武器交给群众》等都可以看到这一点。翌年,他调任美协广东分会,及后任常务理事,除了做展览组织工作外,有更多时间进行绘画创作。大跃进进开始了,他热情地投身进去,写壁画、大标语、下乡、下厂宣传三面红旗,忙得不可开交。做什么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这是同志们对老汤的一致评价。他的勤恳和努力得到了无上荣耀的回报。1959年国庆节观礼和1960年全国文代会,他先后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这种难得的荣誉让汤由础刻骨铭心,也成了他往后工作和创作的动力源泉。在此后及至“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尽管政治运动不断,事务工作繁忙,汤由础仍能创作出一大批作品,不论物质条件和环境怎样差,他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创作心态。用画家的眼睛去看取美好的世界。1962年八一节随慰问团下部队劳军。他在丰良创作《丰溪秋好》水彩画,画成后写浣衣曲一首:“峰如黛,水如蓝;朝阳下,浣衣衫。弯弯一曲丰溪水,十里桥边飞彩丹。”可见由他明净的心境。他这时期的作品,式样很多,除油画、水彩之外还有版画、水粉、连环画、插图等。最有影响的要算为欧阳山小说《三家巷》插图15幅。随小说的风行一时而脍炙人口。但这套插图也为他在“文化革命”中带来了不少麻烦。这次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劫难,象汤由础这样忠诚不二者,尚且不能幸免。频繁的奔波和过度劳累,至使他的胆结石旧患反复发作,终至夺去他未满60岁的生命,过早地放下画笔。
    汤由础的绘画艺术生涯大致有30年左右,前10年为侨居南洋期间,主要以商业广告画为主,从现存为数不多的资料看,这类画作能较真实地写出物体的形与色,在彩色摄影尚未发达的当时能起到说明商品的广告作用。可见作者具备相当的写实技巧。此期间还有其他写生性风景画,包括油画和水彩,用笔用色均较轻松自由,形象概括,富于热带情调。
    回国后,他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反映社会实现生活为主,直接体现当时政府的文艺方针。可以说是50-60年代中国美术现状的一个缩影。首先在题材上,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政治运动及社会热点事件。例如农村生产、农民生活、耕种、植树、出海打渔、收割、运粮、趁墟、文化生活、读报、学习、劳模,甚至洗衣、理发等日常生活琐事。部队生活:操练、捉特务、备战等。社会重大事件:马口救火英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历史事件:广州起义,解放前夕等无不收入画中。由于当时提倡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将艺术与宣传等同起来。因而这些从宣传需要出发的作品涉及生活面之广是前所少有的,能达到宣传目的。但大都有缺乏深度,艺术提炼不够的不足之处。
    在那将创作个性等同于个人主义的时代,画家不可能强调个性的表现,多以直接写实,肖似对象为追求。汤由础生性老实,在创作上尤其能突出“实”字。与他共事的塑刻家谭畅说:“老汤人非常老实,搞创作也踏踏实实,画水彩也不乱来,不见才气,只见一片老实。”是说得中肯的。他无论搞大型油画创作或是小至插图画,都要先找模物,摆出适当姿态,先作草稿再行制作的。说明他对创作的老实严肃认真态度。少年时多为他作模特的二女儿汤小凤回忆时说,父亲事事认真的工作态度,对他们兄弟姐妹影响很深,也为她当年能为《绣红旗》、《三家巷插图》等做模特,协助父亲完成作品而感到很大欣慰及荣耀。他的一些主题性创作油画如《广州起义一角》、《绣红旗》、《抓特务》等在人物刻划和构图场景设置方面均突出“实”字,毫不夸张,可见出画家是投入真情实感的。与这类绘画发展至后来“红、光、大”的写法,有很大距离。
汤由础的绘画创作成就最大要数水彩画,他的水彩画多属小品、写生一类。技巧娴熟写得较为轻松,能写出气氛和情趣。早在1961年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水彩画范本》就收入其作品《准备出动》、《树荫下》等。同时编入的还有中国水彩画的前辈画家潘思同、、张充仁、哈定、古元、吴冠中等人的作品。他与黄笃维是当时广东水彩画的能手。两人曾合作出版《革命圣地》水彩画选。1959年建国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期间,黄新波、杨纳维在《美术》杂志上撰文评述《广东十年来的美术创作》其中谈到“汤由础的水彩作风沉着,和黄笃维的轻快恰成对照,但都达到完美的境域。汤由础尤长于以水彩画人物活动,近作妇女渔民组画四幅,她们的欢快、勤劳的生活跃然纸上”。他的水彩画作品还先后入编《广东美术作品选》、《建国十周年广东美术作品选》、《华南青年美术作品选集》等。可见汤由础的水彩画可以代表当时广东的面目而为国内同行所注目,对后来的水彩画家有一定的影响。
    纵观汤由础的创作经历,我们没发现他有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明显的师承关系,只有在学徒阶段的从师经历。而他能够创作出多个画种,各种题材的出色的作品,完全凭他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和异常的聪颖的勤奋而得到的。一个孤儿出身的归侨画家,在中国美术史发生重要转变的特殊历史时期中所作出的如许贡献,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吴瑾

(原载《广州美术研究》1996年第1期)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