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先生之风——记我的老师曾松龄(杨培江)

录入时间: 2008-04-17

    至今我还记得,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初夏傍晚,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到曾老师家拜师学画的情形:通过老市区的许多条街道后,到了“同济海旁”街一栋老宅的一层,父亲与老师一番寒喧后,老师打开我带来的那一小卷画,看后对我父亲说:这孩子画画还没有入门。
    实际上认识老师之前我只象其它小孩涂鸦临摹一些革命样板戏的小人书。过后老师又给我讲了如何观察比例、明暗塑造形体的道理,告诉我学习西画应该从写生入手,还借给我一尊小塑像,是唐大禧为曾老师的儿子长航所作的一尊头像。从那以后我算是接受了正规绘画训练,每周末我都把画拿到老师家,接受他的教导,由此奠定了我对绘画最初的认识。老师的为人,也影响了我后来的处世态度。那时学画画不象现在这样交学费,只记得到了年底父亲会叫我带点小礼物送老师,有时是四、五包“金鹿牌”的香烟,但老师却返送几包“大前门”要我带回。在那群学画的学生中,老师对我特别好,有一段时间还让我在他家里作画,可能是因为我当时年纪比较小的缘故。老师曾把自己的水彩画借我带回家临摹,我把画藏在阁楼上,只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能得到欣赏这些作品的待遇。我们爬上阁楼,在昏暗的光线中象供奉圣物一样小心欣赏画作,这种待遇是其他学生所没有过的。在当时的汕头画坛,曾老师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在那些学画人心目中他就是学术的象征,代表着一种正统的绘画。在当时如能认识曾老师,时不时拿些画到他家接受他的批评,已被视为一种荣耀。
    在文革那个文化倦乏蒙昧时期,画坛泛滥着虚假、粉饰的画风,多数人都争着为主流唱颂歌。而曾老师却以他的艺术良知,拒绝参与那场文化的狂欢,或许是他的这种坚持和淡泊名利的天性,令他的才华在当时并没有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然而在热爱艺术的潮汕年轻人心目中曾老师无疑是一面旗帜。人们在欣赏他作品高超油画技巧的同时,也感受到绘画真实和温情的一面。正因为曾老师个人的精神气质、深厚的绘画素养、严肃的学术态度感染了一大批艺术青年,成为了当时的学术偶像。老师以他随和无私的作风,给予后生们绘画指导和扶持,为学生在艺术入门定下高起点。老师付出的努力,为汕头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美术新力量。文革后恢复高考,被各美术院校所录取的潮汕学生人数是其他同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些学生也大多出自曾老师门下,这种高起步也关系到汕头后来美术的进程,这批人现今都成为各美术行业的中坚力量,这也印证了“有仙则灵”这句俗话。在某特定时期,一个人的行为和品格可以影响某一行业和一代人的成长。同样曾老师以他的平易近人和社会责任感影响了当时一大批文化人,他早年在外学习的背景所形成的与外界的联系也为当时汕头封闭的美术环境提供了文化信息交流的管道。我曾在老师家中遇到胡一川院长、谭雪生徐坚白夫妇这些当时学界泰斗级人物。事实上,文革时期汕头的美术也并不象后来人们想象的那样虚亡一片,在某些范围仍活跃着精神性,其融洽的氛围有时是现在也无法比拟的,文化压抑的时代有时更能激发人对崇高的敬仰,而这种情绪在现实中往往会转化为后辈对前辈的敬重。当时的画坛可谓是“老中青三结合”,且自然而然形成了有序的等级,曾老师以宽广的胸怀协调着各种人际关系,象“足球中锋”一样穿梭其中,大家共同坚持和维护那个时期文化所容许的自由。文革刚结束的那段时间,正义感和责任心令老师为汕头美术家吴芳谷、李开麟两位前辈在文革的遭遇打抱不平,正因为老师的努力,两位前辈及时平反并恢复工作。81年曾老师离开汕头到广州美院任教,这是汕头美术界的损失,但人在异地的曾老师仍挂念潮汕美术事业发展,特别是汕头大学美术系发展初期,当时老师在广州美院油画系已身担要职,但仍兼任汕大美术系主任,不辞劳苦奔波于汕头和广州两地之间,为美术系早日步入正轨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庆幸曾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员,至今仍念念不忘那段时光,当时对绘画的理解是那么的单纯和直接。我们曾相信只要努力、真诚就能够接近绘画本质。
    但反观当今的美术界,艺术已面目全非,变得复杂难懂,本来是很精神很纯粹的事情却夹杂着太多的其他因素,艺术似乎与时尚和名利挂钩了,艺术关注着各种重大社会问题,演化成一种哲学思考和智力游戏,恶搞和标新立异充斥整个画坛。而关注个人感受和表达已变得微不足道。前段时间我曾将老师的画册转送一本给林继昌,他看了之后大为感慨:曾老师的画地道纯正,画出真情与良知,尤其身处那个年代,真是难得,读着令人感动。继昌随后在一篇关于曾老师的文章中写到这么一句话:“在深情面前肃然起敬”。我认为正是这种个人真实的情绪记录穿越了时间的幕帐和主义的纷争,现在当我们重温这些画面,仍感到亲切温暖,就像不经意听到一首老歌,唤起记忆的波澜,在浮躁的现实,把我们带入了另一种境界,令人感到舒心和平静。曾老师的画作以一种书写性的笔调,灵动地表达他对自然的感受和事件的记录,用一种平和而又从容的笔调描绘了那个充满理想年代。

杨培江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