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曾松龄油画集》前言(汤小铭)

录入时间: 2008-04-17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年轻的曾松龄,怀着艺术的理想和对它的虔诚,带着青春的活力,从岭东的潮汕平原来到长江之滨的武昌,进入中南美专附中(广州美附中前身)学习,之后又在美院油画系深造。历时九载,以勤勉谨敬的态度,为他将来的艺术之旅,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天资聪颖的他,还在少年时期,便练就了一手纯熟的水彩画技法,进附中后,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目光,对他的水彩作品无不大加称赞,钦羡不已。在油画系,他的业务成绩,在全班同学中,一直都位居前列,他的课堂作业,常常是同学们所关注和学习的对象。虽然如此,他并没因为自己天赋高而放弃努力,相反地倒是十分珍视在校学习的机会,总设法不断去充实和提高自己,即使在寒冬炎暑也未敢稍有松懈。每当假期结束,曾松龄总会带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课外习作返学校。这便是可证明他的勤奋和好学。
    他为人沉静,性格内向,对人诚恳谦和,因而也深得别人敬重,加之学习用功,自然就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新中国成立之初,尤其在五、六十年代,非常崇尚前苏联的意识形态,是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看苏联小说、唱苏联民歌的情况,随时处可见,美术方面亦属深受影响之列。油画是个外来品种,由西方传入,那时学习油画,能直接观摩到的外国原作很少,见得较多的也只是前苏联艺术家的作品,和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总之,在整个文学艺术界里,飘荡着浓浓的苏联气氛。
    广州美院的教学,与其它知名的国内艺术院校一样,基本上参照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所以,油画系的学生,对传统的俄罗斯绘画,可说是耳熟能详。俄罗斯绘画传统中的名家名作,在曾松龄心中,自然具有偶像的地位,十分向往,也奠定了他今后的艺术方向。
    曾松龄的学习阶段,与当时那个环境密切相关,他的艺术也就成长于那样的氛围之中,诸如热爱生活、生活即是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等,一连串的观念,在曾松龄脑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所以他习惯于关心周围的生活和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并尽力将自己的直接感受,真挚地诉诸于笔下。他的作品对观众来说,极具有亲和感,因之能让人不用费力就可以解读它们,并产生共鸣,唤起那曾经有过的真实体验。
    最近的同学聚会碰到曾松龄,他说他的一些作品将结集付样,约我为集子写几句话,我想,艺术品是无需解释的,能从作品中看出来的,不必说;看不出来,说了也没有用,考虑再之,就此打住,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汤小铭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