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menu

时光的底片——一个学生眼中的陈锦怀摄影(陈映欣)

录入时间: 2008-04-17

    30多年前,在海丰县城的一次群众游行中,有一位摄影师正在拍摄游行的场面。他脖子上挂着“海鸥”照相机,赶在队伍的前边倒退着行进,不顾路人的拥挤和乱闯的自行车,专注于他的工作,为的是捕捉最佳角度,按下快门……
    这位摄影师就是陈锦怀,县文化馆的摄影干部;而游行队伍中就有我,彭湃中学的一名怀揣画家梦想的初中生。人生的“镜头”有时就是如此耐人寻味:陈锦怀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这个情景同时已经被他的学生定格在成长的底片中,并且历久犹新。
    有意思的是,作为他的“美术”学生,其实迄今为止我还从未见到过锦怀老师的一幅画。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我的老师,广东师范美术专师毕业的陈老师虽然早就放下画笔,从事教育工作,后又从事文化馆的摄影和群众文化宣传,但仍然保留着一双对造型和色彩非常敏感的眼睛,以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为人师表的风范和责任心。应该说,我最初切入比较正规的静物素描和色彩的训练,就是从跟随他学画开始的。记得那时隔三岔五的,每当手头上积累了几幅“作业”,便兴冲冲地拿去文化馆他的家里“上课”。而陈老师总是以鼓励为主,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偶尔也有一些批评,但绝对不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他总是和蔼可亲,言语慰贴,让你充满希望面对明天……后来,也许他觉得教的差不多了,便把我托付给海丰美术教育的元老级人物,已故的马若愚老师,继续“深造”。这是后话。
    那时候学画画,找模特儿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于是锦怀老师便拿了他拍的一些黑白人物肖像让我带回家,权当“模特”对着照片学画人物素描。这在无意之中加深了我对他当时作品的印象,记得当中有英姿飒爽的南海女民兵,有饱经风霜的红海湾老渔民,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小兵”,还有当时红极一时的汕尾女渔歌手徐十一等。作为一个少年,我那时当然不可能理解作为一个身处特定年代的基层摄影工作者,他是如何看待反复无常的政治运动以及指令性很强的摄影任务的,也不可能评估他究竟带着多大的兴趣来拍摄这些照片,但可以肯定的是,锦怀老师是抱着浓厚的摄影兴趣和专业精神,在有限的创作空间里悄悄体验摄影带给他的快乐,并获取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空间的,而这在当时,已经非常“奢侈”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中国社会形态剧烈变动的十年,这十年里带给所有的中国人以空前绝后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激荡--由政治挂帅到经济挂帅,由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由普遍贫穷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种变迁波及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波及到每个家庭,以及每个人的切身体验,令人无所遁形。我至今仍然记得八岁的时候在村里的广播中听到“敬爱的×副主席”叛逃国外机毁人亡的消息时,内心那种惊愕、茫然和恐惧。当时的社会环境令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对政治产生了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敏感性,而在那时候,这只是家常便饭--有如现今的股市行情牵动着许多人脆弱的神经一样。变迁的频繁使社会生活充满了戏剧性:严肃堕落为荒诞,平淡升格为永恒,痛苦凝练为经典,集体无意识被总结成为历史教训。而由于工具的特殊性,生活于那个时代的摄影师们在无意之中发挥了其它媒介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手中的照相机忠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由于其具备对已逝的现实生活相对准确的复制功能,于是我们面对历史照片--即使是一张日常生活照--总有一种说不出理由的庄严感和凝重感。
    相对于大都市的摄影工作者,小地方的摄影师不可能拍摄到后来进入史册的惊天动地的镜头,但这反而使他们的作品具备某种“草根性”,朴实的镜头中展示的是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滨海小县所发生的一切--小中见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虽然这种风貌有时是被摄者在镜头前的“作态”,但既然“作态”在当时是一种需要,一种“例牌”的拍摄模式,那么谁又能说这种所谓的“不真实”就不是“真实”的记录呢?“读史使人明志”,读老照片则能产生一种岁月沧桑凝练而成的美感,这些美感有时是残酷的,有时是怀旧的,还有时是令人怅然若失的……譬如汕尾渔港风帆船“千帆待发”的壮观场面,如今是再也见不到了!而汕尾渔女纯朴的笑容和好听的渔歌,也早已淹没在汹涌的商潮中,日渐模糊。幸运的是,因为有了陈锦怀等一批摄影家记录了这些影像,于是,它们永远活着,活在时光的底片中……
    如今的锦怀老师虽然已经年过七旬,满头银丝,但仍然干劲十足,创作热情丝毫不减当年,退休生活让他有更多时间走南闯北远足采风,登黄山、去新疆、上玉龙、远赴澳洲。他还曾负责汕头市老干部摄影学会和老年摄影协会的领导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说以前拍照对于他是工作和兴趣使然的话,那么现在摆弄相机,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他近年的作品以风景居多,在捕捉大自然之美的同时,还尝试一些近似于现代构成的作品,构思奇特,饶有意趣,不减老顽童本色。
    欣闻陈老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这相对于他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也算是名至实归了。
    但愿有朝一日再做一回锦怀老师的学生--这次是补课学摄影。


陈映欣
2008年清明后十日于广州白云山西麓

 

开放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预约,到馆出示预约二维码、预约人身份证进馆。如需预约改期请先取消预约重新预约。每个成人限带1名儿童(未满14周岁)。
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参观。

热门文章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