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光景一时新——有关“新学院”绘画创作与展示的若干思考
录入时间: 2006-09-28
董 捷
此次“新改良”画展所邀请的画家,都是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锐,然而从作品所呈现的风格看,却找不到最近几年喧嚣一时的各种时髦语汇。考察他们的履历,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有良好的学院背景,这恐怕就是此次展览面貌较为“冷峻”的主要原因。几年来,笔者参与策划了一些主要面向青年画家的展览,发现一种“新学院”画风正在渐渐形成。对于绘画发展的这种新动向以及“新学院”绘画创作与展示的一些相关问题,笔者有过一些思考。
传统学院绘画的境遇
现在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传统学院绘画的境遇不是太好,其艺坛主流地位已逐步被各种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但另一方面,有些谨守传统家法的学院绘画却又能在艺术市场上作为商品而走俏。学院绘画所面临的这一境况,看似相悖,却有其深层原因。实际上,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是多了还是少了,只有对具体作品进行广泛认真的考察,才能作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最近几年,我们始终关注各种类型的画展,其中既有以成名日久的中老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展览,也有面向广大青年作者的展览。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功力比较深、以继承和表达学院技法和传统精神为己任的作品很多;完全抛开传统、大量运用现代方法甚至是非绘画手段,力争创造出惊世骇俗的独特画风的作品也不少。应该说,这两个方面的作品,已经成为当前画坛上两个明显的板块。令人遗憾的是,那种既不丢失传统语汇与精神,又能够敏锐捕捉当代生活趣味、准确表达当代人情感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事实上,几十年来绘画教学与探索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创造出既能延续传统艺术血脉又富于时代新貌的作品,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绘画创作最为重要的任务。当前美术理论界关注青年绘画创作,就是要在浩如烟海的画家与作品中寻找传统与时尚的切合,倡导这种画风,并为之提供展示的平台。
青年画家的创作态度
有的画家在谈到传统艺术时,往往慷慨激昂,以献身者、卫道士自居,精神固然可嘉,但作为一种创作态度,我是不赞成的。如果把学院传统当作一种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不能以一种轻松自如的态度创作,要想取得好的作品,是十分困难的。我们提倡,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看待传统,把传统视为众多可供选择的艺术风格中的一种,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这实际上涉及到青年艺术家在其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传统的不同关系。最初,要真心地景仰与学习传统绘画的各种技法及蕴含其间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艺术发展的养分。接下来就要有意识地从传统中走出来,勇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把传统融会贯通到具有独特面貌并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中去。纵观中外艺术史,任何传统都是由各个时代优秀画家富于新意的创造构成的。只有创造才能使你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一个画家,如果没有自身的创造,哪怕他一生苦心孤诣地对传统顶礼膜拜,最终传统还是将无情地与他绝缘。我们在本次展览中所选择的画家都是真诚面对传统并勇于迈出创新步伐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都明显经过了传统的洗礼,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预见,其中许多人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凭借自身实力,在主流画坛占有一席之地。正如前面所谈,他们现在所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使自己不俗的学院基础与传统功力服务于时代对艺术的要求。
展示·策划·新机
有一个说法,认为学院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多地属于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当代意义上的策展人,面对学院艺术是无能为力的,这就好像京剧传统戏不需要导演一样。这个问题很尖锐,其实,策展人所关注与服务的对象不应是那些恪守家法、不愿越雷池一步的画家,而应是那些已经走进传统、深得其中三昧,却又志向高远、走出传统探索自己风格的画家,我们所说的“新学院”艺术家正在此列。举一个画史上的例子,当年齐白石一门心思画传统,寂寂无闻,待其沦落京华时,幸运地遇到了艺坛领袖级人物陈师曾。陈在分析了齐白石的画风与艺术潜质后,鼓励他发挥擅长金石篆刻的优势,向南方吴昌硕的风格靠近,并将他的作品介绍到日本,使55岁的白石声名鹊起,终成一代大师。在齐白石“衰年变法”的个案中,陈师曾实际上起到了今天艺术策划人的作用。京剧传统戏确实不需要导演,但当梅兰芳先生要排演传统精髓与时代风貌相结合的新戏《穆桂英挂帅》时,就起用了著名导演郑亦秋,他的加盟,使梅先生“移步不换形”的艺术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策展人正应如此定位自己的工作,通过努力使传统艺术为更多的人所理解,最终成为当今时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使更多具有传统功力的艺术家,在面对时尚、创造自我的时候,能够更加坦然与自信。“新学院”这个概念尚不成熟,本届展览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和尝试,今后还将会有更多主题鲜明、针对性较强的展览相继举办。真诚希望有更多的艺术策划人,能够关注学院创作,共同搭建传统与时尚之间的桥梁。“无边光景一时新”,局面一旦打开,“新学院”艺术万紫千红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