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观众重温俄罗斯艺术的黄金时代《广州日报》
录入时间: 2006-09-05
2006年09月04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陈志凌
风景画《偏僻的省份》
油画作品《作家阿列克谢·费奥菲亚克多维奇·皮谢姆斯基的肖像》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俄罗斯联邦文化电影署主办的“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品展”(2006年8月15日至10月8日在广东美术馆第10、11、12号展厅展出)。自开展以来,每日观众络绎不绝,访客量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据广东美术馆负责人介绍,尽管提高了门票价,由15元翻倍提高到30元,仍然观者如云,大众热情不减。记者到现场探访,时值午餐时间,发现三个展厅各幅名画前仍聚集着三五个人,有的在记笔记,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互相议论。上至白首老翁,下至学龄小童,并未因为午餐时间而离开展厅。
“这一时期的艺术是最棒的”
2006年开始的“俄罗斯文化年”以“永恒的经典”、“传统与现代”两大主题展开,本次展览则是俄罗斯绘画经典的汇集,首次集合了来自俄罗斯各个地区19个博物馆的118幅绘画精品,展览包括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和历史题材作品。众所周知,19世纪下半叶被称作是“俄罗斯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的文艺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卓越的人物,如文学巨匠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探索俄国音乐民族化问题的音乐家穆索尔斯基、鲍罗亭,还有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而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也伴随着文艺创作思潮的发展孕育而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对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给予了最详尽与写实的描绘,并客观地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民命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从18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画坛出现了多个艺术流派。西方古典学院派绘画不断从俄罗斯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逐渐形成了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绘画理念,又富有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俄罗斯油画。而具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绘画流派--巡回展览画派,从强调独特视角和别致构思的“艺术世界”到提倡大胆革新和反叛的先锋思想,在俄罗斯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影响。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它主张面向生活,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和农奴制度。这一画派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画家,像克拉姆斯科依、列宾、苏里科夫、希施金、列维坦等。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代表人物:风俗、历史画家克拉姆斯科依、列宾、彼罗夫、瓦斯涅佐夫,以及风景画家希施金、列维坦、萨符拉索夫等的作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少画家们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点,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历史场景以及祖国的旖旎风貌。他们反映人民大众要求解放的爱国主义作品,揭露了专制制度与农奴制度的残余。他们反对美术学院的沙龙艺术,反对纯粹虚构的学院派画法,创作了为俄罗斯人民所喜爱的现实主义艺术。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中,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阶段,这些现实主义画家及其风格曾风靡一时,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下。
两位专程从深圳赶过来观看展出的年轻绘画爱好者在回答记者好奇的提问时,十分爽快地回答道:“十九世纪下半叶诞生了很多大师级的画家,这个时期的艺术是最棒的,重新研究经典,在我们当下仍有重要作用。”
王璜生评析最值推崇画作
记者在现场流连很久,看到访客们临近午餐时间毫无退意,仍然在画前交头接耳地讨论,年轻的学生们则拿出笔记本不停地记着什么,有一家三口,父亲还抱着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儿,却也在画前其乐陶陶地说着什么。记者转到画展的正面走廊,看到几条休息椅上坐满了访客,大家正喝着矿泉水,啃着干面包,或不停地发表着议论,或静静地享受一下这种现场艺术氛围,绝对是精神保健的一大流行方式。
然而进来观看展览的不但有要求“文化保健”的业余爱好者或者门外汉,还有很多行家。在一幅肖像前,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从这幅画中,你可以看到色彩和材质的不同所蕴含着的多种变化,从人物的表情和各部分颜色的对比性勾勒上,你也将感受到这个人物由外而内在想着什么。”而记者找到一位专心做笔记的美术学校学生,她当时正在一幅雪橇风景画《偏僻的省份》前,她说:“我很叹服的是这幅画的色调,由前到后一路延展,从近景的暖色调一直到远处天空的冷色调,表现了雪橇主人以后的征途。”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了一男一女两位美国游客。记者上前用英语与他们交谈,发现他们对俄国绘画艺术知道不少。一位说:“这些画是鼎盛时期的代表作,看到这些画,你会想到当时俄国文学的原型,这些画好像就是当时的文学作品的插图似的,表现了当时的三个现实,一是自然的现实;二是人文的现实;三是印象中的现实。”
记者随后采访到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问起这整个画展的艺术特色,他说:“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文学、绘画、美学思想三位一体,光华灿烂;我们展览的是这个时期的绘画,其特色是现实主义手法的,用富有表现力的、悬殊的艺术手法刻画了变革时期的人文、地理和理想现实,相当具有历史价值。”
王璜生评析到正在展出的各种画,滔滔不绝地说:“首先最值得推崇的一幅是列宾的《胆小的农夫》,主人公惊恐的眼睛、蓬乱的头发,展示了穷人跟社会的紧张关系。列维坦的《弗拉吉米尔之路》曾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有他的名作《林木茂盛的河岸·傍晚》展出。另外这次我们还看到一幅萨符拉索夫的名画《白嘴鸦飞回来了》,讲到俄罗斯大地春暖解冻,一切开始复苏的样子,这幅画在中国的影响力也很深。”
本报记者 陈志凌 文/图 通讯员 梁洁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