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 《留真》前言
录入时间: 2006-07-24
中国绘画,发展到世界已进入了原子时代的今天,和过去几千年打火镰、点油灯的时代迥然不同。画家们具有敏锐的感觉,突然感受到时代浪潮的冲击和现实生活的纠缠。[欧风美雨]的袭来,早已是[五四运动]以前的事实,不过六、七十年代以后,更是[于今为烈]罢了。
在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破除陈腐桎梏这个命题之下,当代画家都在探索中前进。抛弃了传统,意味着民族绘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衰亡(世界史上,有个别民族有这种事例);随波逐流,全盘西化,从中国的民族性来说,这一点也不太可能的。反之,抱残守缺,这一味追求宋元、追求[文沈仇唐]、[四王]、[石八]……当然也不是出路;这一类的中国画家,无论生活在四海之内还是四海之外,都会逐渐少下来了。因此目前的画家(其实先代的画家也都是如此)正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楚戈先生说得好,西方绘画[和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脱离不了关系。中国人数千年的审美生活也不是一下可以改变的,物质生活的西化并不能全盘改变我们的风格、习惯与思想观念,只有认识我们自己精神遗产,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形式,才是我们自己民众所需要的,也才是我们自己文化的伸延。](引自于《审美生活》40-42页。台湾《雨雅丛画》一九八六版),我同意这个见解,认为任何的贡献的中国画家,都会无分轸域地沿着这个方式前进。
新加坡蔡斯民先生,出版了这一部巨册《留真--当代中国画名家像传》,也正是想从生活于转换期的当代十四位七十五岁以上的著名中国名画家中,找寻他们继承和革新中国绘画的实践过程。这是一册有趣的书,因为蔡先生首先是通过他自己的摄影艺术,把每个画家的形、神、生活趣味、日常爱好介绍给读者,再把他们的创作精品选刊若干幅出来,并且附入这十四位画家生平和作品介绍文字。首先使观众通过精心的形象刻画,认识这些成就较高的老画家们每个人的生活、精神和性格,同时也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由于摄影艺术的高明以及从大量照处中选出最能代表画家个性和品质的摄影佳作,因此,使读者如见其人,而这册像传集本身,也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本书所介绍的十四位画家,并不都聚在一起,有的在中国大陆,有的在台湾,有在香港、新加坡的,有在美国的。在大陆的画家,也分散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各地。尽管地域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他们同是中华民族的了孙--[龙的传人],同是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同样从传统技法中探索表现现代精神面貌和生活感情的道路。这十四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有的传统绘画的功力深些,有的吸收外来风格的技法多些,但都没有妨碍他作为对当代中国绘画有一定贡献的重要画家。也正因为每人都具备成熟的个人风格--即使同属岭南画派的赵少昴、黎雄才、关山月三位先生,也都各有自家面目。而远隔半个地球、现在纽约的王己千先生和在上海的朱屺瞻先生,在星洲的陈文希先生和在北京的叶浅予先生,可以同样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各自的贡献。
使我们能够有和身在地球东西南北的中国老画家们相聚一堂,亲如见面的机会的,当然归功于蔡斯民先生苦心经营的这一本集子了。
摄影和绘画,同是通过视觉诉诸于人的感觉的。摄影技术的发明,远较绘画为晚,摄影首先是实用的,通过镜头来记录形像。其后就逐渐要求摄影的艺术性,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摄影工具的日新月异,摄影也成为和绘画分道扬镳的形象艺术,在不同角度上与绘画功能互相补充。摄影家通过摄影工具在表达艺术的魅力,表达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蔡斯民兄从小就喜爱美术和摄影,脸事摄影工作数十寒暑,对摄影艺术有较高的造诣,他也和我们的前辈郎静山先生一样,喜欢广交艺术界的朋友,探讨绘画与投影之间的共同美的因素,使摄影艺术获得补充而有所发展。蔡先生作为一位华裔摄影家,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尤其是对成就突出、贡献卓著的当代老国画家,更是怀着由衷的崇敬之情,希望通过摄影艺术,揭示出他们丰富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拍摄工作中,他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越过摄影画面的[形似]来追求人物的[神似]。这正如我国四世纪画家顾恺之所说的[以形写神]的主张。也正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巧妙运用。从蔡先生这一本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表现每一个艺术家的不同特点都是独具匠心的,唐云先生的画笔与酒杯,刘海粟先生的[具雷帽]与黄山背景,都恰到好处地捕捉住不同画家的不同爱好、不同个性和不同的创作造诣。捕捉住他们最能够表露内在感情的一刹那的神态。古人说:[失于自然而后神]!蔡先生这些创作,正是力求突破摄影自然主义的框框的。
一本完善的读物,往往是像交响乐演奏一样,由各方面的和谐配合才达到使人悦目赏习的目的。这一本《留真》,除了蔡斯民先生苦心孤诣的设计安排及其艰苦工作之外,诸位老画家的合作,以及从事文字著述工作的杜哲森、刘曦林、李行简先生等的努力,也是使本书出色的因素。
书名《留真》,真、善与美是既有区别又是统一的。深信读者会从书中得到这个体会。
本书出版,蔡先生要我写几句话,向读者作一简略的交代,谨就所知,勉为献芹以就正于爱好本书的读者。
一九八八年九月
于舟过长江三峡之际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
每日16:30停止入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咨询电话:020-87351468
预约观展: